6.14 我为科大这六十年自豪
科大瞬间 (2024-04-28 01:14:32) 评论 (0)我为科大这六十年自豪
阮耀钟(5802)
今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科大)建校 60 周年。我是科大首届毕业生。1963 年我由科大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退休后,我仍住在科大。可以说,我与科大风雨同舟 60 年,是科大 60 年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我在网上看到,科大是“中国最牛的一所大学,20 年不扩招,留学率全国第一”。科大自 1958 年建校以来,平均每一千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产生一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 程院院士。该校近年来每届本科毕业生中,有 30%左右获全 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科大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有 70%以上 的毕业生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比例之高也居全国高校之首。科大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家的摇篮”。科大在量子科技、人 工智能、纳米材料等研究领域,在国内是领头羊。
60 年来,科大的发展和成就,理所当然使我这个老科大人自豪。我为科大今日之辉煌而自豪,也为科大的顽强拼搏而自豪。但是,在此,我想着重介绍科大 60 年来不变的品质——这些经久不变的优秀品质,更使我这个老科大人深感自豪。
一、招生规模几乎 60 年不变
我们是科大首届学生,当年共招生 1634 人;50 多年后的今天,科大每年招收本科生 1860 人,招生规模几乎 60 年不变。有一段时间,高校曾刮过一阵并校风,扩建风、扩招风,科大始终不跟风,不盲从,坚持走自己的路。
二、科大“以学生为本”的优良传统 60 年一路传承
我们 58 级的同学,大家都记得,当年郭老用自己的稿费帮助经济困难、缺衣少被的学生。科大一贯“以学生为本”,并且一路传承。
科大下迁合肥后,地处淮河以南。根据国家规定,在淮 河以南不能安装暖气。但是,合肥的冬天实际上还很冷。于 是,管惟炎任科大校长后不久,就给学生宿舍全部装上了暖 气。当时,科大老师家里都还没有暖气,有的老师很有意见。 管校长知道后就跟这些老师说:“你们家里有小孩的话,如 果你很穷,有一点钱可以买点好东西,你是自己吃还是先给 孩子吃?当然是先给孩子吃。在学校,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
再说学生用餐。科大的学生和教师在食堂用餐,早就不用饭票了,都刷卡。科大每月都对学生就餐情况进行监控,凡每月就餐次数在 60 次以上,消费总金额在 150 元以下者, 无须申请,电脑会自动为他们的就餐卡增资 150 元。仅最近3 年,已有 3600 多人次的学生接受了这种“隐形饭票”。我认为这件事,科大领导做得非常漂亮!
三、科大“教授治校”60 年来始终是国内做得最好的
科大建校时,“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加强基础,理工结合”等等一系列办学方针都不是党委制定的,而是由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吴有训、柳大纲、赵九章、赵忠尧、马大猷和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教授制定的。系和专业设置也是由这些大科学家、大教授制定的。科大“教授治校”之所以做得比较好,还有个重要原因,是科大的党领导很开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授的意见。记得,科大第一任党委书记郁文,在师资十分紧缺之时,曾收容了一批“右派”和有政治问题的老师来科大任教,发了一笔“洋财”。后来,彭真要把北京建成“水晶城”,要把这批“洋财”统统赶出北京。又是继任党委书记刘达,留下了这批“洋财”。用朱清时前校长的话来说,“在中科大,还保留了教授治校的部分传统。教授们能说话、敢说话,说了话也管用。”
四、科大的民主自由 60 年来也是国内做得最好的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科大下迁合肥后,我们这些“猴子”称大王。我这辈子研究什么课题,完全由我自己做主,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从来无人干涉。八十年代初,我去美国作访问学者。一位北大副教授对我说,她研究什么课题,必须经她的导师同意。而她的导师在三十年代有过贡献,如今却跟不上形势了,她很苦恼无法自主搞课题研究。我们科大老师就没有这种苦恼。因为我们当老师的尝到了自由的甜头,所以,对我们的学生自然不会干预太多。这样,科大的自由传统就一代代继承下来了。
科大下迁合肥后,很多校系领导都曾是科大同学。以物理系为例,常务系副主任(系主任缺)是 59 级同学方容川,大家一直叫他老方,从未叫过他方主任。还有系副主任郑兆勃、陈兆甲和郭光灿,分别是 59 级、58 级和 60 级同学,我们从来也是直呼其名。这不仅仅是称呼问题,它体现了科大的民主。而这些系领导也从不摆领导的架子。我相信,即使他们摆领导的架子,我们也肯定不会买账,我们始终把他们看作是同学。所以,科大的民主空气可能国内少有。科大也不讲论资排辈,这也是民主的体现。
五、科大的宽容 60 年来不变
我常跟人说,我这辈子很幸运,我在科大学习和工作了一辈子,一辈子没挨过整,也没整过人,全都得益于科大的宽容精神。
在此,我举个亲身的例子。十八大开幕那天,老干部处给我打电话:“阮老师,我们接省里的通知,你们在编一本书,是吗?请马上暂停。”当时,我们正在编《方励之选集》,编委之间都是用 Email 联系的。于是,我在电话中问:“我的 Email 是不是被监控了?”对方回答:“是的。”我马上通知所有编委,暂停。另一方面,把我们正在编的《方励之选集》,用U 盘拷贝后送到老干部处,请处领导送科大宣传部审查,希望能给个审查结论。我问老干部处领导,我们编《方励之选集》违不违法?1987 年中宣部就编过《方励之言论集》,供批判。若要批判,我们编的《方励之选集》最全了,我们应是有功之臣啊。我又问:“我在科大学习和工作了一辈子,从未做过违法乱纪的亊情,为什么对我的 Email、电话和 Blog 监控?”我知道,这个问题老干部处领导也无法回答。最后,老干部处领导回复,同意我们继续编《方励之选集》,体现了科大的宽容。
《方励之选集》的另一位主编是福州的林祥榕老先生。十八大开幕那天,福州有关部门也找了他,并且,第二天又继续找他,要他老实交待。林老先生和来人吵了一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比就比出来了,科大宽容。
我知道科大一直是保护我的,我发自内心感谢科大。孙立广教授说得好:“宽容是科大的又一种品格,宽容使人向善;宽容使人向上。宽容失败,宽容失误是科大凝聚人心的重要方面。科大在两次政治风波中对人的宽容,我以为是有远见的,是暖人心的。科大对后进者,对小人物的宽容是科大以人为本精神的一种表现。”
科大学生都热爱母校。我认为,这与科大的宽容也有一定的关系。据我所知,有位北大毕业的,在事业上很成功,很出色。北大邀请他参加校庆,他都不愿意回母校,因为,以前在北大时受过伤害,使他伤透了心。而科大学生都热爱母校,一是因为科大不搞极左,很少整学生,二是科大历经坎坷,科大校友都同情和关心母校。自 2003 年以来,每年 7月第一个周末,科大定期举行“校友值年返校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十几年了。毕业 10 年、20 年、30 年……每逢 10 的整倍数年,世界各地的科大校友纷纷返校,已经成为科大校友的传统活动。
不仅科大学生热爱科大,科大学生的家长也关心和热爱科大。大家可能不知道,在网上有个“中科大家长论坛”,这是科大学生家长创办的民间网站。同时,“中科大家长论坛”还每年组织召开家长年会。家长论坛和家长年会,这是科大学生家长的创举,至今我还没有听说其它大学有。不仅科大学生热爱科大,而且连学生家长也如此热爱科大,更显得我们科大之可爱。
图为校内郭沫若所写的校训石碑
六、科大学生勤奋学习的学风 60 年不变
当年,我们在科大念书时,就有“穷北大,富清华,不要命的上科大”之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大的学风更是全国有名。考CUSPEA,科大连续几年夺冠,令不少高校,如北大和浙大不可思议。我听说,北大校长曾问北大物理系主任赵凯华,“怎么搞的,我们还考不过科大?”因为,当年科大是我们这些人为师资主力,而我们这些人在清华、北大 都是学生辈的。赵凯华回答:“我们的学风能跟他们比吗?”确实,一所名牌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教授,一流的仪器设备,更要有一流的学风。在国内,至今科大的学风仍是一流的。我这个老科大人更为科大六十年来这六个不变而自豪,因为从这些不变中体现了科大能按教育规律办学。如果能完全按教育规律办学,科大必然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更值得我们科大人自豪!
中国科大的校徽
科大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