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随笔 (1)- 泰山 南天门 摩空阁

日子佬 (2020-10-25 13:16:54) 评论 (0)

    摩空阁-泰山南天门阁楼的匾额

无论人们亲身游历,还是通过媒体,只要见到泰山南天门,恐怕很难忽略它上面的阁楼及其檐下刻着清俊飘逸的阴文隶书“摩空阁”三个字的汉白玉匾。但是,这匾在有关泰山的游记和资料中,几乎没被提及。匾的下款“王易门”三个字,更不曾引起人们的关注。

王易门是我的父亲,据我所知,“摩空阁”的命名是父亲1936年下半年在泰山小住时,有感提出,与当年泰山岱庙的住持高僧(因为当时泰山是属岱庙的产业)商定的。同时, 按照父亲对岱庙住持高僧的许诺,摩空阁汉白玉匾随后在北平制做,作为我父亲送岱庙的礼物送到岱庙,由庙方悬挂。

父亲王易门,谱名王丕堃,又名王宏(18951968),河北省深泽县人。生于颇为显赫的“三省名宦、四世乡贤”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自幼研习中国医学,兼及书法,水墨山水绘画,金石(他青年时就喜欢刻图章、刻竹根等,我至今还保存有他刻有阴阳文隶书的竹根笔筒),并喜欢养菊花以自娱,称得起是多才多艺。他酷爱山岳,曾计划遍游五岳,可惜有生之年,只到过东岳泰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以及崂山。游山归来,常以水墨画用写意的手笔,画下其心得留念。如仅在1942秋冬,他就画了泰山十八盘及南天门、经石峪(题名浴经泉)及龙洞,恒山奇峰,崂山白云洞等。

1931年他开始在北平挂牌行医,又师从家乡的针医秦老水学习针灸。他治病以药为主,辅以针灸。平时忙于门诊、出诊,书画只作为个人消遣和会友,如当年的画家赵望云、王森然、王雪涛、徐燕荪等都曾是我家的座上客。亲友们求他书画的人也很多,应接不暇。他的书画还曾参加过一些赈灾义展以及为北平、天津的商家书写门匾。他热情好客,找他看病的人也很多。我们家几乎是天天病人、亲友、宾客盈门。

1936年暑假,我父亲暂停医务,带我哥哥王和去泰山旅游, 原计划只是短暂的休息,但他们却一直在泰山岱庙住了近3个月。我想是泰山风光吸引了他,他才会留连忘返。他们在那里过着似古人“隐士”一般的生活,父子同游泰山,父亲与住持高僧谈古论今、为附近的平民百姓看病、写字、绘画。哥哥住在那里读书、练习书法。父亲当时还曾为住在泰山的冯玉祥将军看过病,并给他写过扇面,结交为朋友。“摩空阁”的命名和挂匾就是在那时与岱庙住持高僧商定的。我想父亲在泰山的那一段生活才是他最惬意,得以实现其“爱山”初衷的日子。也只有他住在泰山的岱庙,与泰山较长时间的接触,才有了他和“摩空阁及其匾额”的缘分。

泰山归来后,1937年春到初夏,我父亲就把北平的家(北长街89号)中北房堂屋的后厦作为工地,用板凳架好北平房山特产的汉白玉石板,以他自己为主,开始了刻匾的任务。父亲当时白天忙于门诊和出诊,主要是晚上工作。他亲自写好,开了边,把字形托出,指导我们(叔叔王龙、哥哥王和与我)课外参加做小工,用小凿子剔心。我们都很高兴地参与,认真地学习镌刻。

1937年六月完成后,父亲还教我们用纸墨拓出字模留念。随后,即包装好,待运往泰山。关于送泰山的时间,因为父亲答应带我去,就安排在学校放暑假的时候。随之,买好了77日去济南的火车票。没想到整装待发的前夜,发生了“芦沟桥事变,未能按计划离京,运匾的事也就搁置下来。后来,父亲托人代他送去,时间可能是1937冬到1938夏之间。何时安置在南天门上,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此后,北平被日寇占领,成为沦陷区。抗战8年,父亲仍个人行医,维持一家的生活,他也失去了游山玩水的雅兴和条件。相继的是解放战争,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我父亲也由私人开业转到中医研究院,在高干和国际友人诊室工作。他经常被请去给中央领导人看病,还曾被指定为第八次党代会的医生。总之,他的医术受到了器重,因此医务很忙。40年代后期他患肺心病,仍坚持工作。1968年故去。

摩空阁匾额一事,过去许多年,他没有再提起过,我们对此事也淡忘了。一直到他故去的前一年,1967年秋天,我儿子大椎与同学准备去泰山一游。临行前,他去看望我父亲。我父亲听到他要去泰山,和他谈了关于南天门上匾额的事。根据儿子的回忆,当时我父亲对他说,过去曾刻过一个汉白玉匾,上面写着“摩空阁”三个隶书字,落款是民国二十五年王易门,挂在南天门上。此外,他还在泰山“舍身崖”处的一块石头上刻了一段文字,劝世人不要迷信。因为当时有些人为了给父母或其他亲人治病,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亲人的生命,从崖边跳下去,以为这样亲人就可以康复。事隔三十几年,不知这些还在不在。我父亲当时还在一张纸上给他画了一个草图,告诉他,从一天门到中天门到快活三里,到云梯,直到南天门的上山路线。下山后,可去黑龙潭和王母宫。并让他去看看冯玉祥将军墓。

他到泰山后,看到了南天门,发现挂匾的地方悬挂着一张毛主席像,那块汉白玉匾就在毛主席像的后面,完好无损。 他拍了两张照片,留作纪念。当时泰山已被红卫兵砸得乱七八糟,他在泰山极顶,没有找到“舍身崖”和那块刻着劝世人不要舍身的石头。他回来以后, 将看到的情况告诉了我父亲,使他能在生前得知此匾高高嵌在摩空阁上,他虽未亲临其境,也应心安了。                                 

父亲去世以后,1979年、1981年和1985年,我侄女、女儿等都曾与同学游泰山,她们先后分别看到“摩空阁”三个字为暗红色的(1979年)以及涂上金色(1981)的汉白玉匾仍醒目地嵌在南天门的阁楼上。

19944月我有机会参加了北京大学老干部处组织的“泰山、曲阜旅游”。当时我已75岁,我坚持要去泰山顶峰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看望”南天门上的“摩空阁”及其匾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嵌在南天门阁楼上的“摩空阁”匾额。我还用望远镜清楚地看到该匾及其右下角刻的父亲王易门的名字。57年过去了,父兄都已作古,难忘的岁月恍如隔世,重现眼前,悲喜交集,极目仰望, 激动的泪水夺眶难抑。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我父亲和泰山南天门“摩空阁”及其匾额的故事。我写下这段往事,用以纪念我的父亲王易门和兄长王和。

2001.4.13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