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从梦中一路走来

(2022-01-30 05:38:24) 下一个

 

我从梦中一路走来

人人都有过梦, 我也是, 而且是从梦中一路走来。

退休回到家中, 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语言,“我们将来。。。”, “等以后 。。。”, 太太总是提醒我, “你没有未来了!”, 一句话使我梦醒了,原来梦总是连着将来, 思考着明天的。

梦, 人生的动力

那是1978年初, 经过两年军垦农场的锻炼, 在温城工厂承担的大型设备工程进入了验收阶段。 远在北京的, 建国初期从美国回国的专业教授寄来的一纸书信传来了大消息。 科学大会后, 1977年恢复了高考, 中央决定1978年招收研究生。 要说这位专业教授本应与我毫无关系, 因为我们这一届在校只上了一年基础课。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和教授走到了一起。 军宣队让我, 另一位同学和教授三人下某工厂搞教改调研。 教授渊博的学识和人品感染了我们, 也赢得了我们的高度尊重, 自此我们俩结下了终生的师生情谊。 教授的大消息对本来在温城这个滨海城市按部就班工作生活的我无疑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唤回了我昔日从事科学研究的梦想。 我陷入了两难境地, 不报名, 我再无机会实现昔日梦想, 报名, 考试的五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没有学过,高中学俄语,英语从字母开始也只学过一年。 教授知我的难处, 也坚信我的能力, 鼓励我报名, 并寄来了学习资料。 为梦想, 我壮着胆报了名,心里依旧七上八下。 既然报了名, 必须竭尽努力,从报名到考试之间的三个月时间里, 我每天下班后从六点到十点按时在办公室自学考试课程, 期间到省城和上海办事也随身带着学习资料。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 是梦想! 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  也就没有我的研究生之路和随后的几十年科研生涯。 梦, 是人生的动力。

梦,刻着视野的印记

回顾一生走过来的路,做过的梦还真不少,每一个梦都打着自身的视野和处境的烙印。

我写过《人生第一梦》, 五十年代初的乡村孩子想象不出城市的模样, 更不知大学为何物。 母亲的早逝, 父亲的病倒, 受乡村文化人的父亲影响,我的人生第一梦就是读好书, 有了文化, 有个工作, 给家里盖新房, 给父亲和弟弟添上新衣服。。。, 现在的孩子听到这个梦也许会哈哈大笑,但那时的视野和处境也就只有这点想象力。 后来高中进了省立中学, 进了县城, 接触外界广了, 那些大学毕业的老师们教授了知识, 并把我们带进了尚未接触过的天地。  啊, 原来世界是那么大, 读好了书, 人的事业和生活会那么精彩。 以至于高中毕业填志愿的时候成为了我一生中最浮想联翩,梦想最多的时候。 语文课作文受到任课老师表扬就梦想着将来做作家, 当记者,数学物理考得好了点, 就想着上名校, 造火箭飞船。。。。 但那时是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 最后还是走了一条理工男的道路。 感谢高中的那些老师们, 拓宽了我的视野, 拔高了我的境界, 做出了许多与小时候完全不同的梦。

梦想和现实

盘点做过的梦, 有些实现了,甚至超出了预期, 有些部分地实现了, 而有些是梦碎了。 老祖宗为梦造了两句成语, 把实现了的称为“梦想成真”, 把脱离实际的谓之“白日做梦”。 “白日做梦”固然不可取,但有梦才有奋斗, 有奋斗才会有成功, 虽然经过奋斗未 必梦想成真。

儿时的人生第一梦,应该说实现了, 实际上超出了预期, 那是困境中的梦, 生存之梦。 时至今日,我不想忘却人生第一梦, 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 以至于太太不得不时常提醒我不要太苛刻自己了。 在事业上, 也曾有过挫折感,无非是人生没有按“梦”路走,为此没有少折腾,源于心有不甘。在迷茫之际, 高中班主任的来信给了我启迪。 这位恩师对我的期待, 对我的关爱到了难以复加的程度, 我穿过他的鞋, 冬天穿过他的毛线衣。 他要我不要忘记从何处来, 多想想国家的培养和希望。 他使我懂得了, 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有自身的需求, 社会有相应的规则,人可以有梦想,应该有梦想,但梦想有赖于努力和机遇。想通了,自此我走了一条在现实基础上的逐梦之路。

人生需要梦想, 因为它是力量的源泉, 行动的方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