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断臂求法之:大国师
孔雀羽 (2021-03-05 17:39:12) 评论 (0)今天继续说慧忠国师。
南阳慧忠国师者,越州诸暨人也。姓冉氏。自受心印,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余祀不下山,道行闻于帝里。唐肃宗上元二年,敕中使孙朝进赍诏徵赴京,待以师礼。初居千福寺西禅院。及代宗临御,复迎止光宅精蓝十有六载,随机说法。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肃宗命国师试验。
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
师问曰:“汝得他心通那?”
对曰:“不敢!”
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
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
良久,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
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
师良久,复问:“汝道老僧只今在甚么处?”
藏罔测,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么处!”藏无对。
这一则公案, 非常有名。有僧人问仰山禅师曰:“大耳三藏第三度为甚么不见国师?”
山曰:“前两度是涉境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见。”
又有僧人问赵州和尚:“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见国师,未审国师在甚么处?”
州云:“在三藏鼻孔上。”
僧后问玄沙禅师:“既在鼻孔上,为甚么不见?”
沙云:“只为太近。”
其实三藏的他心通确实厉害。慧忠国师心中想什么, 他都知道。 所以慧忠国师的前两问, 他都应答无误。 但是当慧忠国师入无有用心处时, 他就找不着了。由此可知,三藏的功夫还是不到家。
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召三应。
师曰:“将谓吾孤负汝,却是汝孤负吾?”
这个和佛陀用长绳打个结,连问阿难六次“是什么?”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在以后的公案中会经常看到,叫你,你一答应就错了。不搭理就对了。要么就直接骂,“你个野狐精鬼叫个啥?”呵呵,先下嘴为强。
僧问玄沙:“国师唤侍者,意作么生?”
沙云:“却是侍者会。”
云居锡云:“且道侍者会不会?若道会,国师又道汝孤负吾;若道不会,玄沙又道却是侍者会。且作么生商量?”
玄觉徵问僧:“甚么处是侍者会处?”
僧云:“若不会,争解恁么应?”
玄觉云:“汝少会在。”又云:“若于这里商量得去,便识玄沙。”
僧问法眼:“国师唤侍者意作么生?”
眼云:“且去,别时来。”
云居锡云:“法眼恁么道,为复明国师意,不明国师意?”
僧问赵州:“国师唤侍者,意作么生?”
赵州云:“如人暗里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慧忠国师, 在当时是名满天下。 很多的禅师居士, 都在参他的话。慧忠国师, 为了接引自己的侍者, 就叫他的名字, 连叫三次, 侍者连应三次。国师一看, 只好说, 不要怪我不教你, 是你自己太笨。上面其他几位大师的评语中。我最喜欢法眼禅师的, 不搭理,出去玩一圈再回来。
南泉到参,师问:“甚么处来?”
曰:“江西来。”
师曰:“还将得马师真来否?”
曰:“只这是。”
师曰:“背后底聻!”南泉便休。
南泉禅师, 只说了两句话, 就懒得理这老和尚, 自己休息去了。南泉禅师, 也是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先贤。他开示和接引的方式非常对我的口味了,以后的公案中我们会常常看到他。我若生在当时, 一定和他是好友。不过,一归一,二归二。他答“江西来”答得不好,这个和女尼答“大日山来”一样糟糕。但第二句就缓过神来了。
第三句更妙。国师喝道““背后底聻!”就是问第一义是什么?南泉理都不理,跑去禅房睡觉去了。哈哈哈,不知道南泉是不是听到过法眼的评语。
慧忠国师上堂:“禅宗学者,应遵佛语。一乘了义,契自心源。不了义者,互不相许。如师子身中虫。夫为人师,若涉名利,别开异端,则自他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伤其手。香象所负,非驴能堪。”
僧问:“若为得成佛去?”
师曰:“佛与众生,一时放却,当处解脱。”
曰:“作么生得相应去?”
师曰:“善恶不思,自见佛性。”
曰:“若为得证法身?”
师曰:“越毗卢之境界。”
曰:“清净法身作么生得?”
师曰:“不著佛求耳。”
曰:“阿那个是佛?”
师曰:“即心是佛。”
曰:“心有烦恼否?”
师曰:“烦恼性自离。”
曰:“岂不断邪?”
师曰:“断烦恼者,即名二乘。烦恼不生,名大涅槃。”
曰:“坐禅看静,此复若为?”
师曰:“不垢不净,宁用起心而看净相?”
问:“禅师见十方虚空,是法身否?”
师曰:“以想心取之,是颠倒见。”
问:“即心是佛,可更修万行否?”
师曰:“诸圣皆具二严,岂拨无因果邪?”又曰:“我今答汝,穷劫不尽。言多去道远矣。所以道:说法有所得,斯则野干鸣。说法无所得,是名师子吼。”
这一段, 僧人心中明显有佛我对立的思想。看过我的《舌战群僧》和《佛不受供养》的佛弟子, 自然明白慧忠国师为什么这样说。
慧忠国师上堂:“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宫,出没太虚之中。万法本闲而人自闹。”
师问僧:“近离甚处?”
曰:“南方。”
师曰:“南方知识以何法示人?”
曰:“南方知识,只道一朝风火散后,如蛇退皮,如龙换骨。本尔真性,宛然无坏。”
师曰:“苦哉!苦哉!南方知识说法,半生半灭。”
曰:“南方知识即如是,未审和尚此间说何法?”
师曰:“我此间身心一如,身外无余。”
曰:“和尚何得将泡幻之身同于法体?”
师曰:“你为甚么入于邪道?”
曰:“甚么处是某甲入于邪道处?”
师曰:“不见教中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一段到底什么意思呢?佛弟子们如果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应该能都明白的,就是我说的“相中无性”。佛陀是觉悟者,自称是佛。“见我”就是指见佛,见佛性。你如果在相中去找佛性,就是行邪道,不可能找到,不能见如来。
慧忠国师的“我此间身心一如,身外无余。”说的是体和性一如,空性不二。学僧理解成了色身。
有僧到参礼,师问:“蕴何事业?”
曰:“讲《金刚经》。”
师曰:“最初两字是甚么?”
曰:“如是。”
师曰:“是甚么?”
僧无对。其实不只是《金刚经》, 几乎每本经的开头都是,如是我闻。僧人没听懂慧忠国师在问什么。“蕴何事业?”不是在问你做什么工作, 而是问第一义是什么。没听明白, 当然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如果我是那位僧人, 我答“已是多余”,然后也和南泉一下径直去禅房休息。
肃宗问:“师在曹溪得何法?”
师曰:“陛下还见空中一片云么?”
帝曰:“见。”
师曰:“钉钉著,悬豹著?”
帝又问:“如何是十身调御?”
师乃起立曰:“会么?”
帝曰:“不会。”
师曰:“与老僧过净瓶来。”
帝又曰:“如何是无诤三昧?”
师曰:“檀越蹋毗卢顶上行。”
帝曰:“此意如何?”
师曰:“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帝又问,师都不视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师何以殊不顾视?”
师曰:“还见虚空么?”
帝曰:“见。”
师曰:“他还眨目视陛下否?”
慧忠国师和肃宗的对话,我还是要解释一下,否则许多人会看不明白。天上的云当然不是钉子钉在那里的,也不是悬着的,就是一时的因缘和合。国师的意思是,陛下,你见到的都是相。皇上接下来问法身,他就站了起来,就是自己,本来就是,不用到处找。
师与紫岔供奉论议。师胞座,奉曰:“请师立义,某甲破。”
师曰:“立义竟。”
奉曰:“是甚么义?”
师曰:“果然不见,非公境界。”便下座。
一日,师问紫岔供奉:“佛是甚么义?”
曰:“是觉义。”
师曰:“佛曾迷否?”
曰:“不曾迷。”
师曰:“用觉作么?”
奉无对。奉问“如何是实相?”
师曰:“把将虚底来。”
曰:“虚底不可得。”
师曰:“虚底尚不可得,问实相作么?”
这个和达摩祖师与慧可的对话有些相似。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答”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 我在最开始说过,整本五灯会元,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离开两边“。
师以化缘将毕,涅槃时至,乃辞代宗。
代宗曰:“师灭度后,弟子将何所记?”
师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
帝曰:“就师请取塔样。”
师良久,曰:“会么?”
帝曰:“不会。”
师曰:“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知此事。乞诏问之。”大历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右胁长往,塔于党子谷。谥大证禅师。
代宗后诏应真问前语。真良久,曰:“圣上会么?”
帝曰:“不会。”
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还记得我在《无影掌》中写了一位智封禅师。智封禅师曰:“日从闬汜出,照树全无影。”江湖又现失传了百年的无影掌。什么才是无缝塔?或者说,如何才能无漏。有内外才有漏,有两边才会漏。漏,就是从一遍流到另外一边。无边就不会漏。
漏的都是相,因为相有边。性空,本来无漏。
今天这一篇比较长,周末修行,大家周末愉快!
孔雀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