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点点 飞花处处

他刚刚出生 还没有姓名 他踪址未定 据说要远行
正文

秦楼春梦梦不断

(2023-07-26 20:09:13) 下一个

秦楼春梦梦不断
(癸卯六月初八于旧金山)

我故乡每年都有一个称为“军坡“的节日,是历史上传留下来的宗教文化习俗。在阴历六月初八这一天,村中的家家户户都用肥鸡,肥鹅,或肥鸭祭拜一位神仙夫人"婆祖”。

据传这千年古村,自始祖迁居此地以來就在村中灯笼岭的坡地上建了"婆祖庙″,庙中安放慈眉臉善的娘娘木刻塑像,世代供奉,保佑乡土,赐福子民,村中百姓各家各户在軍坡节这天集体敬拜她。

我童少年时代在故乡渡过一段时光,对当年軍坡的热鬧景像记忆颇深。軍坡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來很多親戚朋友,是親人一年中非常难得的欢聚日子,特别是那些外嫁女儿,返回故里,她们除了与外家親人一起欢聚外,更重要的是走门串户,找到当年未出嫁时的好友闺蜜,聊长问短,谈儿说女,给热鬧的軍坡节增添浓浓的親情。軍坡节是联络親情的好日子。

軍坡节期间有很多庆典活动,在灯笼岭的坡地上,婆祖塑像坐在轿子上出游,后面跟着吹“滴达”,敲锣鼓的乐队。看到身体附神的道士口含从嘴巴中穿过的铁杖,小孩子都很好奇,观望他腮帮子有没有流血。而后,还有“上刀山”和过“火海”。记得我曾经跟在大孩子屁股后走过"火海",其实,那不是真正的火海,是柴火烧灭后温度尚高的炭和灰,只要快步从火灰上走过,赤脚也不觉得很烫。人生确实有真实的“刀山火海”,勇敢面对,也是能闯过的,何况有前面有婆祖这样的神仙导引带路!軍坡节用朴素的方式教导人们面对现实的人生。

軍坡节的圧轴好戏是观看琼剧。天还未黑,很多人就搬凳子摆到臨时搭建的戏台前,占据一个好位置。当时的剧本很长,演剧通宵达旦。太阳出來了,锣鼓声停了,小孩子东歪西倒睡在大人身边,唯有大人津津有味地回味和评论剧中相公花旦的演技。

记得五十年代初,社会尚平和,但是有一年軍坡期请不來琼剧团,锦山小学的老师和迈湯的一帮热血青年,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献给軍坡节日。当时演了现代琼剧“小二黑结婚”,内容新鲜,宏扬新时代,宣传新理念,主演演员是我一直怀念和祝福的小学老同学。当年还演了一部活报剧“马車夫之恋",是小学黎桂丹校长和王永老师编导的。清新,幽默的话剧有歌曲穿插。主演的CM老兄演出成功,给村民留下深深的印象,显然聖母娘娘也从未观看过这样时髦的戏剧,也会很高兴。

岁月如流,时至今日,婆祖庙重建了,故乡的軍坡节日依然是村民心中一个重要的公共节日。虽然少了当年宾朋親友齐聚,少了村喧巷鬧的景观,但祭拜这位神仙夫人的习俗没有改变,唱大戏人神共乐的文化传统没有改变,祈福乡村保佑村民兴家旺邦的美好愿望沒有改变。今年軍坡的夜晚,在锦山小学旧址的文化广塲上,"秦楼情″的戏声在古老迈湯的上空飞揚,正是:

秦楼春梦梦不断,
迈湯親情情永传!

祝福故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