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朱令案(ZT)

luren_1970 (2023-12-26 04:22:41) 评论 (2)

我看过很多关于朱令案的分析,其他人大多是从人性或社会地位角度分析,而这位律师从犯罪心理学行为学的角度分析,有理有据。

这是一名常年做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他认为真凶与冤枉的区别是,真凶的思维逻辑是强调有没有证据,强调自己在不在现场,对案件事实有意回避、逃避作案细节、含糊其辞。而被冤枉的人思维逻辑是跟关心谁是真凶,关注作案细节,以便找机会帮自己洗脱嫌疑。

这位律师还说,室友们的行为也很反常。如果寝室里出了嫌疑人,室友们的关系一定非常紧张、互相猜疑,而现实是这些室友们非常团结,统一发声维护孙的人品。不得不说,普通人只是猜测,有经验的律师专家一眼就看出来门道。

他的分析让我想起一件尘封往事。有一年我住集体宿舍,自己随身携带的包不翼而飞,后来在宿舍外面的草地找到了包和一些零散物品,但是钱包和一些重要东西不见了。为了追求真相和找回失物,我选择了报警。

警察分别叫了我们宿舍几个人笔录。最后一个是我,问询之后当我问警察是怎么回事?警察委婉地说,宿舍里有个女孩子嫌疑最大。

我特别惊讶,因为一直认为宿舍进了外賊,压根没想到会是同宿舍的人干的,而且那个女孩长的非常漂亮,平时柔柔弱弱、一副唯唯诺诺、人畜无害的样子。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会吧。

警察的分析自有他们的道理,出于他们多年的经验,总能看出伪装面皮下的实质。回到宿舍后,原本和谐的寝室如同刑事律师说的一样非常紧张,人人自危,大家会把自己的物品更加严格保管,原本嘻哈打闹轻松和谐的宿舍氛围没有了,只有冷清压抑,互相不说话。这种氛围直到那个女孩主动换房而缓解。

但是,警察也说了,尽管能判断出谁是作案人,但是没有证据,也不能怎样。警察还说了一些告诫的话,社会上人心险恶,要有防人之心,不要露富等等。

这次失窃损失虽不多,但是让我明白一件事,不是所有的正义都能得到维护,找证据不仅需要成本投入,还需要高超的手段、时机甚至还有一些运气成分,因此我们做好自己,谨慎行事,不把自己置身在危险中,方是减少灾祸的最重要的法则。

以下是孙维在网上的辩解。请大家自己看:

 

评论 (2)

luren_1970

回复 '佛心' 的评论 : 出于公愤。谢谢您的来访和支持。

佛心

谢谢你的信息和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