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飞虎 险被遗忘的英雄/本文为获奖文章

wleo (2023-01-31 20:09:44) 评论 (0)

转载自9 Sep 2018世界周刊
邝君仪


2013年我的外甥女Julia偶然间在网路上购得《我的飞虎故事─三代勇士》(Three Generations of Warriors/Flying Tigers My Story)一书,作者为奥本大学及阿拉巴马大学退休教授罗宾森博士(Dr. Leonard A. Robinson)。罗宾森博士于1942年秋天投入中缅印战区(CBI)陈纳德将军麾下之飞虎,时年21岁。以书中描绘之战役及时间推算,应是先加入「驻华特遣队/China Air Task Force(CATF飞虎)」,及参与某部分「飞越驼峰(The Hump )」的悲壮任务。 CATF飞虎由100多名飞行员组成,到中国取代「美籍自愿援华航空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AVG飞虎)」。

险尽成灰,我们家的飞虎故事, 不知父为第一流飞行员

AVG飞虎是由美国平民及退役飞行员组成,委托中华飞机制造厂以合约聘雇,其中飞行员近百人,持民间护照入华抗日10个月,击落和击毁侵华日机约450架,自损51架。飞虎个个浑身是胆、英勇无比,阵亡约26人,可 谓是「拿人钱财」,真正努力「与人消灾」的洋兵、洋将,属中国空军管辖。由于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迪威将军解散AVG飞虎,令首批进入中国的正规「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 China Air Task Force /后称CATF飞虎队)」进驻昆明基地,使用原飞虎留下的飞机与设备,续用飞虎名号,仍由陈纳德将军指挥。
惊喜的是,我们在罗宾森之《飞虎故事》一书中读到,他抵达中国数日后便与我的父亲邝廷((Kwong-Ting)并肩服役于同一架鲨鱼齿老虎轰炸机,且书中多处描述他们共事两年中的各种生活点滴,以及最难忘的「轰炸汉口」之役 ;该战役中,因美方护航的战斗机未及时出现,使老虎机中队在被80到100架日本战斗机的机枪围剿下,如何技巧突围。书中道:「整架飞机上的枪孔有如厨房里用的筛勺子(kitchen sieve)」,若称之「九霄惊魂、死里逃生」实不为过。罗宾森并誉家父为第一流(first rated)的飞行员,且说得一口道地美国腔英文。

Ubangi bag 汰旧换新三次,因每次多是被日本机枪打到无从修补。右上图后排左二是邝廷, 左四是作者罗宾森.  书中道 "轰炸汉口" 之役 :整架飞机上的枪孔有如厨房里用的筛勺子(kitchen sieve).

史考特將軍General Robert Lee Scott

年轻时曾服役于CATF飞虎的史考特将军(Robert Lee Scott),将该队的英勇事迹著成《上帝是我的副驾驶》(God Is My Co-Pilot)一书,并在1945年间由华纳兄弟制片公司拍成著名飞虎电影;叧被誉为「一趟驼峰,一趟鬼门关」的驼峰死亡航线,二战后在美国也出了不少相关书籍及影片。

罗宾森赴华服役九个月后,陈纳德将军在中缅印战区(CBI)成立了14航空队(二战结束多年后亦被称为飞虎队),父亲与罗宾森也跟着并入14航空队。 14航空队在陈纳德将军3年领导下,从美国调派约3000人到达中国,其中有1000余名为双语华裔,大部分华裔均负责飞机通讯及地勤工作,也有极少数担任飞行任务。
战争结束后,我的双亲迁台,我和妹妹君慧及弟弟耀琦均在台湾出生,童年及求学记忆里,就是一直住在眷村里过着物资极为简朴的生活。母亲是位明眸皓齿的空军太太,每天早晨穿梭于市场买菜,为我们做午餐便当;父亲则清晨5时便起床,亲手帮我们做菜肉包子和备早餐,然后再出门上班当航管教官。家中的家具包括书桌、床、衣橱等等,均是由父亲在闲暇时买木条、木板以脚踏车载回来,用手工具自制,这在当年空军眷村里十分罕见。所以,我们也算是在充满温暖和幸福的家庭中成长。父母的婚姻说来也十分戏剧化。母亲本籍广东新会,毕业于广州市著名的「妇孺」妇产专科医校。外公为常施善行的新会县商贾,各种批发储仓及店铺遍及整条街。母亲在广州外公出资经营的妇产科医院担任院长,因届适婚年龄,十年来说媒不断,可惜无一登对。不知何时市区里出现了一位会讲英文、喝咖啡、着皮靴的中年空军军官。缘分悄悄地来了,父母亲最终在广州成婚。父亲祖籍广东台山,5岁时由祖父携手返美,40岁又回到中国,却是参战。

西安事变 参与护蒋行动

我的曾祖父青少年时移民美国爱达荷州,祖父是在该州经营面粉出口的小商家。父亲旧金山大学毕业后,又入亚卡斯(Adcox Aviation School)及波特兰航空学校(Al Green Wood Flying School),受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王牌飞行员布朗(Roy Brown)。航校毕业后回到中国先加入广东空军;美国宣战后,在昆明与作者罗宾森少尉约同时间加入飞虎队。据飞虎航空队史料:二战结束后约1000名华裔返回美国,大约10余名最后定居台湾,继续报国,大都以校级军官退伍。除役后有些人从事英文教学。在中华民国的空军大家庭里,他们应该算是被遗忘的一批英雄,而家父正是其中之一。

 

 美州华侨航空学校  邝廷(前排右三), 陈瑞钿(后排左二).

 

 

 

父亲作为第三代美国华人,战后为自己人生做了一个重大的抉择,决定不再回到他自幼生长及熟悉的环境~美国,与母亲随空军迁徙中国数个基地及继续飞行数年,过去任务包括曾为西安事变「护蒋」的飞行员之一等等……,最终定居在一个陌生,及未来也较难预测的新国度─宝岛台湾,负责台湾空军航空管理及教学而不再飞行。
忆及五岁时,父亲曾一度思乡心切,动了返美之念,母亲也将行李整顿几乎就绪。后经同航管办公室也是袓籍广东台山、出生于西雅图的雷叔叔劝说下,打消回美念头。此念一转,正应验了所谓的「人生宛如万花筒,轻轻一摇动,整个变了样」。雷叔叔是我小时候住在台北空军宿舍时的隔邻,比父亲年轻约10 来岁,与父亲是同一时期美国航校毕业并回到中国参战的华侨。据该校史料称,2期共毕业华裔29人, 在「中国呼唤我/China called me」之下,全数回到中国参战,捐躯成仁11人。战后返美者有1人荣登美国空战王牌飞行员名人堂,并用其名将奥瑞冈州比佛顿市(Aloha Beaverton)邮局命名为「陈瑞钿少校大楼/Major Arthur Chin Post Office Building」。而2位曾经是中国空战英雄的雷叔叔及帮家父争取到高雄冈山眷村宿舍的空军通信学校杨校长,也是无数回到中国参战的华裔中,极少数能升到高官的爱国华侨。

 

 

书中父亲照 激起家族心中浪

中译:飞行员邝廷(华人)第二排左二加入Ubangi Bag(B-24重型轰炸机)作战行列。 。第二排右二为作者罗宾森。

由于作者罗宾森在书中对华裔参军的背景只是一语带过,再加上父亲在家里也很少提到他的军旅生活及家史; 像一些美国二战退伍军人,到人生最后阶段才会告白。我们也没有任何美国华侨眷属的感觉;顶多有时会好奇:为什么父亲会对美国国歌会唱得如此顺口(诸如每次在电视观看美国举办的世界少棒赛时候)。
由于此书燃起了家人对华裔参军史及在华飞虎队的兴趣;我们在网路上阅读了200余篇中英史料,也读到了前所未知的美国华侨飞行报国的各种事迹。惊讶的是,美军助华之前的抗日战争中,飞在中国天上的飞机,近四分之三的飞行员都是来自美国的华裔子弟。当时这一群曾在中国引人侧目的美侨军人,第一批回国约300多人、加入中国空军抗日,阵亡170余人。这些人在美国都有飞行执照或者自己拥有轻型小飞机,大多来自富裕的美国华裔家庭,是一批完全没有义务回国浴血牺牲的飞行员。
我们也在谷歌里搜寻到了数帧父亲在美飞行学校的照片及毕业生合照,更在Hoff Post华裔美军栏中找到了父亲着盟军服的戎装照等。若非此书激起家族心中之浪,父亲的爱国热忱及英勇往事,对邝家子孙 而言,险尽成灰。父亲一生获颁多枚中国及盟军勋章,退役后当义工,免费教导眷村子女英文,有幸终老台湾,30年前以91岁高龄安息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应称得上 「青山埋忠骨」。然而,我姊妹俩却有违父愿,又回来美国居住将近40年,真可谓造化弄人啊!

悲壮驼峰航线,Ubangi Bag  号飞越越喜玛拉雅山/The Hump, 照片取自网路:http://dainthecbi.com/images/Martin/308-UBANGIBAGII.jpg , ( 右下角邝廷着盟军服. )

美国飞行十字勋章颁发:十四航空队总部1945年9 月5 日公告:下列受颁者为飞越喜马拉雅山(the Hump),执行运输及轰炸任务超过200小时以上。邝廷第二排左七(308 大队/374 分队于昆明), 新闻及照片取自网路/https://bobscaping.com/cbi/)

 

上上十字勋章颁发, 放大后邝廷第二排左六

 

編按:本文(为参赛原作)获侨联总会109年度全球海外华文论述奖(新闻报导类)第一名。部分文字及照片曾刊登于09-09-2018 年世界周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