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哪个城市,人气下降最多?
狄冠元
(2024-01-29 14:58:25)
评论
(0)
https://mp.weixin.qq.com/s/-N8m1P8_dHsFgxRK0okcGw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疫情后“恢复元气”的一年。我们常在网上、朋友圈里看到,网友吐槽一些城市人气下降了。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指标,能让我们比较信服地看到:哪些城市人气恢复到了疫情之前,哪些城市恢复得慢一些?交通运输部,以及各地交通部门公布的“市内交通客运量”(中心城市客运量),就是一个很好的反映城市人气的指标。“市内交通客运量”,是指一座城市公共汽电车、地铁轻轨、巡游出租车、轮渡等的客运量总和。不包含跨城市出行的客运量,比如民航飞机、长途汽车、跨城火车等。2022年12月之前,交通运输部每月在官网上公布36个大中城市的城市客运量。从2023年1月起,统计范围变为省级区域,改为公布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每月客运量数据。这让我们的研究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下图)在各地交通运输局网站上,只有深圳、广州、南京等少数城市公布每月的数据,多数城市对此“守口如瓶”。我们只查到了8个城市2023年1到11月“市内交通客运量”的累计数据,然后跟疫情之前2019年1到11月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下面这个表格:天津是人气下降最大的城市,2023年1到11月市内客运量只有9.94亿人次,而2019年同期有18.16亿人次,下降了45.3%。其次是南京,1到11月的客运量为14.53亿人次,2019年同期为20亿人次,同比下降了27.3%。广州、武汉、上海、北京也都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26%到22%。人气下降最少的是深圳,下降了4.4%;其次是重庆,下降了7.1%。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年大城市增加了很多私家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除北京外基本上不限牌,部分人的通勤从公交地铁转到了私家车。下面是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内地城市汽车拥有量排行,最近几年增长都不少:各地电自行车拥有量也在激增,很多人买了私家车也要再买电动自行车,方便在拥挤的道路上短途出行,比如接送孩子。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的激增,也改变了大家的购物方式,很多人已经不去菜场买菜或者外出吃饭,而是点外卖,这也降低了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量。虽然有这些因素,但整体而言,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出租车、公交车、轮渡)仍然是反映城市人气的重要指标。8大城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量显示,主要城市在2023年的“人气”尚未恢复到疫情之前。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比如一些传统商业区人气不足,关闭的门店也时常能看到。无论是餐馆老板、出租车司机,也都反映生意不太好做。2023年“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量”同比2019年同期下滑,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2023年1月,以及2月初,仍然是疫情闯关时期。这拉低了全年的客运量数据。不过在地铁客运量方面,很多城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这跟地铁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变化有密切关系。比如深圳地铁日客运量在2023年8次创新高,并首次突破了1000万人次大关。下图是主要城市地铁日客运量最高纪录,以及创纪录的日期、当时的运营里程和强度(“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制图):不少城市的地铁客运量都在疫情之后创了新高。但在北上广深港5大一线城市里,只有深圳创了新高,另外四个城市的最高纪录都停留在2019年。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到工作日,上海、北京地铁客运量比广州、深圳多200万人次左右;但到了周末,广州深圳反超京沪,这种现象持续了大半年,并明显加剧。下图是主要城市12月31日跨年时的地铁客运量,京沪明显不如广深。究其原因,大概是:北京、上海白领通勤里程更长,上班更累,到了周末不愿意出门;而广深天气比较好,人口更年轻,白领通勤里程相对较短,到了周末更活跃。还有一个数据,也放在文章里供大家参考:根据深圳出入境部门刚刚公布的数据,2023年通过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主要是去香港或者从香港入境)一共有1.6亿人次。而在2016年到2019年,这个数据分别是2.39亿人次、2.41亿人次、2.5亿人次、2.4亿人次。也就是说,2023年深圳口岸通关人次只恢复到疫情之前正常水平的66.7%。对于深圳来说,相当于每天损失了22万人次的通关量,会拉低全市的交通客运量。即便如此,深圳仍然是市内客运量恢复最好的大城市,2023年1到11月只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4%,是已知大城市里人气下降最少的。
狄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