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习近平忆在梁家河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
狄冠元 (2024-03-22 17:36:45) 评论 (0)https://mp.weixin.qq.com/s/EkZm4teGIcpKtNjj-42Rmw
习近平忆在梁家河插队:扛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
在陕北,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在正定,他实现了改善农民生活的承诺;在80年代末的宁德,他说“当官不要想发财”。跟随央视原创微视频,一起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
习近平曾经插队的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
1995年《东方时空》节目资料
习近平:在陕北插队的七年,给我留下的东西几乎带有一种很神秘也很神圣的感觉,我们在后来每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我们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下雨刮风我是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时候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的。
解说:出身于革命家庭的习近平15岁的时候去陕北农村插队,在7年的摸爬滚打中,实现了他从格格不入到和老百姓融为一体的转变。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很彻底的过程。
习近平:我很自豪,自己能够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里,家庭有很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总是讲孩子们不要放在温室里,要经受大风大浪。
梁家河村村民 石春阳
石春阳(63岁,梁家河村村民):冬天打坝的时候呢,习近平呢,那时候也就二话不说,挽着裤腿,光着脚就下去铲冰,也不考虑落什么后遗症不后遗症。
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农村办沼气,他自费到绵阳学习,回来以后呢,在梁家河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
习近平:第一口池子是颇费功夫的,一直看到这个沼气池两边的水位在涨,但是就是不见气出,最后一捅开,溅得我满脸是粪,但是气就呼呼往外冒。我们马上接起管子后,我们的沼气灶上冒出一尺高的火焰,我看再憋一阵子,池子要炸了。就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个沼气池捅开,另外的沼气池相隔一两天就建成了,但是我们还是第一。
石春阳(63岁,梁家河村村民):大家就推荐他,参加了这个延安地区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这个会上,给他奖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如果他要自己用这个摩托车的话,也是挺方便的,但是他没这样做。他觉得这个摩托车对村上不实用,就到农机公司去,换成了手扶拖拉机,带了一个磨面机,还带了一个粉碎机,一次他就换了这三样。
梁家河村村民 张卫庞
张卫庞(69岁,梁家河村村民):到后来他当了书记,(来村里的知青)就剩他一个人,没办法生活,他跟我们一家一块吃饭,光在我们家吃饭就吃了将近一年。人跟人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处好的。1975年习近平考了清华大学以后,第一件东西,他就把这个针线包拿出来,拿出来给了我。他说,咱们在一起七八年了,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把这个针线包送给你,送给你作一个纪念。这个针线包是习近平在我们梁家河插队的时候,他妈妈亲手做的这个针线包,给了他,上面绣了三个字,娘的心三个字,三个红字。
他走的那天是,早上习近平还睡着呢,乡亲们都到他的院子里,都到他睡的那个院子里面,院子都,院子里都站满了人,他把门一开,看见大家都站那儿送他呢!走的时候那个情景是,梁家河的老老少少都流泪了,包括习近平也流泪了。
在延川县城送习近平一共去了十三个人,一个人凑两毛,一个人凑五毛,凑的钱照的相。放得下放不下,不走不行,人家有人家的前途,不能在农村待一辈子啊。
习近平:我的爷爷也是农民,我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当了七年的农民。
我觉得在我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革命老前辈,一种就是我那陕北老乡。
记者:这种历练对您今天有什么影响?
习近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
习近平:(画外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声音来源:2012年11月15日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狄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