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批南工忆苦思甜是闹剧

(2024-04-30 18:21:11) 下一个

https://mp.weixin.qq.com/s/FCLiuTM3qeUDa7xIXZrb6g

郭包肉 | 话说“忆苦思甜”:一切如戏,全是闹剧

 郭包肉 压力郭5世 2024-04-21 23:31 

本文作于2021年5月

Image

前几日看新闻,说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一些学校举行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忆苦思甜话党恩”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吃,吃啥呢?吃忆苦思甜饭。

     新闻里说, 学校在食堂设立了“忆苦思甜饭”窗口,通过师生同吃“红军饭”,讲好党的故事,厚植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感。

      江苏大学的党委书记袁寿其在与同学们共食忆苦思甜饭时提到了“智能”,他说:“民以食为天,要把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做好······我们国家的发展才能有根本的保证。” 

      我认为袁书记所提的“智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参加这个活动的师生们无论动机、目的如何,“智能”都是必备的条件。

Image

忆苦思甜饭,通常被简称为“忆苦饭”,是“文革”期间“忆苦思甜”活动的组成部分。这种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体验“旧社会”的贫困与苦难,讴歌赞美“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活动立意于赞颂党的伟大和恩惠,同时居安思危,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使工人和贫下中农免吃二遍苦,免受二茬罪。

      “忆苦思甜活动”通常由经历过万恶旧社会的老工人老农民讲述血泪史、听众们一起愤怒、哭泣、高喊各种口号和吃“忆苦饭”等内容组成,是一项多人参与的集体活动,鲜见个人没事自己忆苦思甜的;时间多在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公共假期或纪念日举行;“忆苦饭”的食材选择因中国东西南北饮食习惯的巨大差异而各有不同,有的是用玉米面、山芋干、山芋粉蒸成窝头,有的是用麸子和玉米面混合后蒸窝头;有的是用烂菜叶、芋头花、南瓜花、萝卜缨或野菜煮米糠。

Image

尽管食材因地制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食品都要尽最大可能地难以下咽,为的是更具历史体验感。忆苦饭有时甚至会故意做到猪狗不食的难吃程度。——因为活动的主办者认为越难吃越能再现“旧社会”的贫苦,越有真实感,忆苦思甜的效果也就越佳。

 
       我参加过忆苦思甜活动,亲口吃过忆苦思甜饭。
 
      那是1970年代中后期,我上小学,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忆苦思甜活动。活动的第一幕是血泪控诉。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不知学校从哪儿弄来一脏兮兮的半百老头,穿着粗布工装,脖子上缠着一条白毛巾。老师说他是学校附近一个运输公司的司机。可是一司机,不知为啥戴了一顶藤条的安全帽,是不是以此凸显他的工人身份?
 
      我记得他操着一口河北某地的方言,嗓音洪亮,声情并茂,显然是个演讲的老手。他说他像我们这么大的时候就给地主家干活了,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累的要死。讲到动情处,他声泪俱下,一串晶莹的鼻涕从宽大的鼻孔奔流而出,滑向嘴角。于是他扯下脖子上的那条白毛巾,用力地擤鼻涕,鼻腔里发出的巨响透过麦克风在学校操场上空轰鸣激荡,坐在台下的我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盖因我们当时年纪太小,难以入戏,所以尽管那位苦大仇深的老工人很投入,也难以取得校方期待的效果,比如集体哭泣或愤怒。校长带领我们喊口号的时候也没有气势,既不整齐,也不响亮。
 
      令我们感到羡慕的是,讲完血泪史,控诉过旧社会,那个老工人在学校领导的簇拥下去食堂吃大餐了,留下几百个孩子坐在操场上吃忆苦饭。——每人一个菜团子。
 
      那个菜团子其实不难吃,我全吃完了,就是没饱。
 

Image

又一年的开学典礼,校方从京郊谷八(鲁谷八宝山)地区的鲁谷公社搞来一小脚老太太为我们做忆苦思甜报告。据说老太太出身极好,祖祖辈辈都是赤贫,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口才极佳。那天秋高气爽,天晴气朗,老太太高坐主席台上,一口京片子,侃侃而谈。她控诉旧社会悲惨生活,讴歌共产党伟大英明。她说那时候给地主家干活如何如何辛劳,怎样怎样低贱,说着说着,竟然说秃噜嘴了,酿成了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那时候吃的呦,别说跟你们现在的忆苦饭比了,简直猪狗不如!除了农忙时节或是逢年过节能吃上肉,平日里根本沾不着荤腥儿。”老太太抬手作抹泪状,“不过那年月不管咋样,好歹能吃饱啊!没成想到了五九年,哎呦我的亲娘啊,连糠都没了,满地里那野菜都挖光了。咱北京还好,首都嘛,据说外地,饿死好多人啊!同学们,你们说,这刮民党他多坏·,旧社会多遭罪·····”

      我们越听越不对劲,校长越听越慌,急忙抢过话筒,打断老太太的演讲:“老人家上岁数了,年代记混了。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下面以各年级为单位,吃忆苦饭……”

      本来好好的忆苦思甜活动,让老太太演砸了。

      我始终不明白,中国人为啥总是热衷于歌颂苦难而蔑视安乐?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到所谓的“忆苦思甜”,再到什么“多难兴邦”,似乎没有苦难或是忘记苦难,人就不能成长/懂事,国便不能长治/振兴,这其中的逻辑我一直想不明白。

      好好过日子,珍惜当下,快乐生活,不行吗?前人虽有前人苦,儿孙自有儿孙福,难道我活着,就是为了吃苦受罪?

      更何况,前人未必就比咱苦呢!

Image1940年代的北平,一处小院里,一户人家正在吃爆肚。据说那时候的中国,一穷二白,民不聊生,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才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得多了,渐渐明白了这其中的逻辑:忆苦是为了思甜,思甜就要感恩,感恩就得听话,就要顺从。
感谁的恩、听谁的话?这才是题中要义。

       王朔对女儿说:你要小心这世上的坏人,他们都憋着坏叫你学好,然后由着他们使坏。

      郭包肉对儿子说:你要小心那些让你吃苦的人,他们憋着劲让你吃苦,然后他们自己吃香的喝辣的。

所以,一切如戏,全是闹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