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顾后读旧书——读小说《芙蓉镇》(1)

肯三 (2024-10-23 12:48:18) 评论 (1)

“没有近忧,却有远虑。旧的阴影还没有从人们的心目中消除,还有余悸预悸。人们还担心着,谈论着,极左的魔爪,会不会突然在哪个晚上冒出来掐灭这未艾方兴的蓬勃生机。口号和标语,斗争和运动,会不会重新发作膨胀,来充塞人们的生活,来代替油盐柴米这些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阴影确是存在着。”

这一段摘子是小说《芙蓉镇》的结尾:“一个时代的尾音”。在很多年前,这个尾音似乎已经过去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它是杞人忧天。可是,对照当今的中国,我们是不是又看到了那个幽灵,这个尾音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又卷土重来了。如果我们再去读小说《芙蓉镇》或看电音《芙蓉镇》,我们会是何种感受呢?

《芙蓉镇》是古华的小说,1981年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1986年又由谢晋导演拍成电影,由刘晓庆和姜文主演,获奖无数,声名远播。应该说,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大多数人都看过这部电影,至少是知道这部电影,也有不少人读过这本小说。但是,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部电影和小说变得越来越陌生了,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然而,虽然我们善忘,经常“好了伤疤忘了疼”,但岁月并不能完全洗净过去的伤痕。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过去的伤病还会复发,过去的荒唐还会再来,特别是在那些伤痛没有完全治愈和那些荒唐没有被深入反思的情况下。毋庸置疑,《芙蓉镇》所讲述的故事,它所揭示出来的伤痛,都没有得到该有的回应。那个时代的幽灵还没有消失,只是隐藏起来了,等到合适的时候,它们还会卷土重来。对照现实,我们不仅看到了幽灵,还看到了幽灵的身体。

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俗语再次应验。人们以为消失了的幽灵不再只是蠢蠢欲动,而是弥漫朝野了。曾经的口号和标语,斗争和运动,现在又开始复活了,曾经的“反右”、“文革”、“上山下乡”又都若隐若现了,甚至有人认为它们已经开始现身,开始热血复活了。

“反右”的幽灵、“文革”的幽灵、“阶级斗争”的幽灵们为什么没有从中国大陆消失呢?它们又是驾着什么样的妖风卷土重来呢?那些经历了各有苦难的人们为什么不长记性呢?为什么还有怀念那些荒唐的岁月呢?这是源于人性?还是源于制度?还是因为这些幽灵根本就没有得到清理,而是被一些人在供养着呢?供养这些幽灵的又是谁呢?他们为什么要供养这些幽灵呢?这些问题都是一些“瞻前顾后”的问题。“前”和“后”其实是不能分开的,如果我们不能“瞻前”,我们就无法“顾后”;如果我们不愿意“顾后”,我们也无法真正“瞻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们的先贤早就这样提醒过我们,但我们又总是不无悲哀地发现,我们的民族不是一个善于瞻前顾后的民族,而是一个得过且过的民族。灾难总是折磨我们,却不能教育我们。在灾难过去之后,这个民族的人很快就忘记了,他们不去记忆,不去反思,不去根除灾难根源。因此,情况总是这样,灾难虽然过去了,导致灾难的原因却总还在那儿,灾难的幽灵一直都萦绕着中国大地。

面对当今的现实,很多人都很悲观,不知道未来将会如何。虽然他们想“顾后”,却发现自己手足无措。不少人选择逃离,甚至不惜“走线”。但能走的毕竟很少,大多数人还要面对这个幽灵,甚至是获得了身体的幽灵。此时,若我们害怕未来,不管“顾后”,那我们不妨先去“瞻前”,一起读一读《芙蓉镇》,给自己打个预防针。虽然个人无法选择时代,但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边读边思考:在未来荒唐中,自己要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评论 (1)

京华人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有两部作品特别值得一读,《芙蓉镇》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我个人认为后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