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78.《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唐宋韵 (2024-06-24 23:38:14) 评论 (18)

《渔家傲(1)·秋思》

范仲淹

塞下(2)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3)无留意。

四面边声(4)连角(5)起,千嶂(6)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7)未勒(8)归无计(9)。

羌管(10)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11)泪。

 

1.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2.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  衡阳雁去:往衡阳飞的大雁。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继续南飞。

4.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风萧、军号声、马嘶等。

5.  角:一种军队里吹的乐器。

6.  嶂:高险的山。

7.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蒙古国境内。此处用典故:《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8.  勒,即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头上。

9.  无计:没有应策、不作为议题。

10.羌管:羌笛。

11.征夫:此处指征召服役的士兵。

 

范仲淹(989 —1052年),字希文,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出生于官宦家庭。范仲淹1岁时,任武宁军节度使的父亲范墉逝世。范氏家族不接纳范仲淹母子,母亲谢氏只好改嫁苏州推官朱文翰。范仲淹遂改名朱说(音“悦”)。范仲淹成年后得知自己身世,遂辞别母亲,至睢阳应天府书院苦读。四年后的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登进士第,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回母亲赡养并改回范姓。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直言进谏,请求结束刘太后垂帘听政,被贬为河中府通判。他于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景佑年间任开封府知府。此后范仲淹上《百官图》讥刺宰相吕夷简不选贤任能,被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仁宗召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在军中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巩固了西北边防。范仲淹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继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即所谓的“庆历新政”。但它在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后失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后,知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后卒病于徐州。享年63岁。范仲淹被追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范仲淹主要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被人们景仰。但他的文学成就也很突出。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也出色。在散文创作上,范仲淹的作品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岳阳楼记》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范仲淹的诗内容相当广泛,表现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较为突出,且以文为诗的议论化倾向明显,为诗歌从唐风向宋风转化的一环。范仲淹存词仅5首,但几乎皆为佳作,其风格大致在婉约与豪放之间,显示宏大的时空背景,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另外,范仲淹书法俊秀飘逸,也颇受称道。

范仲淹的作品集包括《范文正公文集》20卷、《别集》4卷、《奏议》15卷、《尺牍》2卷、《补编》1卷、《续补》2卷,,《丹阳编》8卷等。范仲淹现存诗305首,存词5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3.

 

宋雨:北宋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前面我们谈到苏轼时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通才。这主要是指东坡在文化上,如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的贡献。而比他稍早的范仲淹则是另一类通才。他的诗文虽然不及东坡,但也是名家水准。另一方面,他是一代名臣和军事家,一位能文能武的通才。

唐风:今天,在华夏文化圈里,凡受过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范仲淹。这恐怕主要在于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一个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并不难,难在品行与之一致,终生身体力行。范仲淹一千年来被公认是这样一个人。正如金元时期的文豪元好问评价的:“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宋雨:范仲淹遵从儒学之道,从政30多年里努力实践他忠君爱国的理念。他一生勤政、坦荡、敢谏,即便有时“迥与众流异”也无动摇。这里我们先不谈像“庆历新政”这样的由范仲淹主导的北宋的重大政治事件。仅下面几件小事,也很能反映范仲淹的人品。

唐风:天圣七年(1029年)冬天,19岁的宋仁宗尚未亲政。他打算率百官在会庆殿为刘太后祝寿。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仁宗,劝说放弃朝拜事宜:若要尽孝,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一直对范仲淹很欣赏的重臣晏殊批评他轻率,对其仕途不利。范仲淹回《上资政晏侍郎书》道:“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宋雨:范仲淹是一个办实事、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早在入仕早期的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西溪濒临黄海,前朝修建的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时常发生的海潮倒灌导致良田被毁、盐灶受损,百姓苦不堪言。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张纶奏明朝廷后工程得以批准。仁宗调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年)横跨通、泰、楚三州的新堤完成。这条“范公堤”惠及当地百姓数百年。

唐风:在范仲淹的一生中,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例子很多。在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他收到一位叫张载的年轻人的上书,请求从军为国家效力。所附的《边议》展现他不凡的智谋。范仲淹与他见面后发现,张载在做学问方面很有潜力,就对张载说“儒家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于是张载潜心学问,成为一代名儒。被后人尊为“横渠四句” 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出自张载。

宋雨:这四句真是很有名啊。我也来举一个与范仲淹有关的名句 — 范仲淹对慵官的处罚毫不留情,但对尽忠职守的部下也尽力提拔和推荐。南宋俞文豹《清夜录》记载,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不少人得到他的推荐。但有一位叫苏麟的官员,因在外县担任巡检,未得提拔,于是他就向范仲淹献诗一首。这首名为《断句》的诗很特别,只有两句,像一幅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在了解了他在外县业绩良好之后,就为他写了推举书,使之得到了升迁。

唐风:范仲淹治学严谨,从不卖弄学问或以势压人。有一次范仲淹替人写了一则墓志铭。写完以后让文笔好的朝臣尹洙看。尹洙读后对他说:您已有文名,后人会垂范,须谨慎。你在墓志铭中把“转运使”写作“刺史”,“知州”写成“太守”,这些前朝的官名固然古隽,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这样会使后人生疑,还可能引起庸俗的仿效。尹洙比范仲淹小十几岁,官职也比他低。但范仲淹非常感谢,并坦然接受批评。

宋雨:范仲淹一生中这样的故事太多了。现在我们赏析的这首《渔家傲·秋思》是写于范仲淹担任前线军事指挥官的时候。他们当时面对的敌人,既不是我们前面多次提到的吐蕃,也不是北方强大的辽国,而是西北部的小国西夏。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当时形势是怎么样的?

唐风:我们简单说说。西夏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的王国。它位于黄河中上游一代。唐朝时党项政权归属朝廷并赐唐朝国姓“李”。宋朝立国后,该政权不愿降宋,采取联辽抵宋的政策。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宋境,于三川口之战中击败宋军。康定元年(1040年)七月,仁宗任命范仲淹与大将韩琦一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作为为安抚使夏竦的副手。范仲淹兼任延州知州。于是范仲淹开始了他三年的军旅生涯。

宋雨:有人说范仲淹这几年在军队的业绩并不突出。也有人说多亏了范仲淹,他稳定边防的战略方针换来了和平。还有人说范仲淹的谋略是非常好的,但其他将领、包括仁宗皇帝急躁冒进,否则结果还要好很多。当时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唐风:范仲淹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比较稳妥的御敌方针。他虽派兵收复了一些小城和边寨,但总的来说是采取修固边城,加强训练,招抚宋夏交界处羌族以孤立西夏等办法。范仲淹在戍边期间,还逐渐培养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青年将领。对于范仲淹整顿军备,以守为攻的方针,一些朝臣和将帅不太理解,甚至被被讥为怯懦。

宋雨:是不是因为战略方针上有分歧,范仲淹在前方成了少数派,皇帝也不支持他。其结果是宋军盲目出击,导致好水川一战的重大挫折的?

唐风:大致是这样的。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仁宗批准夏竦的反攻计划,韩琦派人联络范仲淹,建议同时发兵。范仲淹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不同意。结果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于好水川一带中了西夏的埋伏,血战几个时辰,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人。仁宗震怒,夏竦、韩琦和范仲淹均被贬。范仲淹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次年五月,范仲淹改知庆州,兼环庆路都部署司事。在这一年防御西夏的进犯中,范仲淹率部立下战功。

宋雨:从战事来看,西夏好像在几个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可是他们为什么到次年的庆历二年(1042年)就与宋朝谈和,然后在称臣了呢?

唐风:一方面是范仲淹倡导的稳固防守的战略被采纳,边境攻防体系构筑完成,西夏军队若进犯将占不到便宜。更重要的是,西夏是一个小国,几次惨胜,他们付出的相对代价其实超过宋朝付出的代价,也远远超过过他们通过战争掠夺所得。继续穷兵黩武实在是得不偿失。

宋雨:双方签订的“庆历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边境解除封锁,双方恢复通商。赐给西夏的这一点银两布匹是宋朝岁入或战争投入的九牛一毛。这样的和平对双方的人民都是有好处的,不能简单被认为是“软弱”或“丧权辱国”。

唐风:现在我们来赏析一下范仲淹在军旅中写下的这首《渔家傲·秋思》。大约30年前,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打动,它是我最喜欢的宋词之一。它壮阔、优美、深沉,透着一种苍凉而悲壮的英雄气概。

宋雨:“塞下秋来风景异”,词一开篇就把读者带到了边塞的环境。“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指出西北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范仲淹是江南人,对北方物候的不同显然较为敏感。

唐风: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 进一步渲染边塞秋季的景物。“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秋天北雁南飞,据传说一直飞到到衡阳回雁峰山而止。“无留意”是说大雁飞过词人所在的地方,没有停留的意思。词人表面上是写大雁,实际是表明当地环境的荒凉艰苦,即连大雁都不愿在那里停留。然而戍边的将士们却不得不坚守。“无留意”三个字很有深意。

宋雨:“四面边声连角起” — 词人转而渲染边寨的景象。“边声”指边地特有的风萧、马嘶、羌笛等声音。“角”是古代军队里的吹奏乐器。这一句是说,军中号角吹动,接着四面八方的边声随之而起。作者这么写,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引领者,它带动着边地的声响。这个“交响曲”很壮阔,很有力量。

唐风:上阕的结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词人再度把目光投向远方。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类似,“长烟落日”表现了塞外壮阔的风光。不同的是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山区或山区中的平地,远远望去层峦叠嶂。“孤城闭”三字值得玩味,它暗示宋军处于守势,到天黑的时候更要关闭城门加强防守。

宋雨:过片“浊酒一杯家万里”极好,引领了下阕的抒情主题。将士在喝着闷酒的同时,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符合实情,也符合人性。将士忠于职守、坚守边塞与他们思念家乡并不矛盾。另外,这一句在练字上也考究,“一杯”与“万里”的数字对比, 暗示一杯浊酒消不了浓烈的乡愁。

唐风:下阕次句“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燕然未勒”出自一个典故: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胜,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即所谓“勒石燕然”。此处“勒”字是雕刻的意思。“无计”的表达在古诗词中常见,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意思是“没有办法”或“没有手段”。有赏析文章认为此处不宜这样解,否则显得过于被动和无奈,有损边防军人的“形象”。应解释成“无打算”或“未提上日程”。我认为解释成“无法”是直接而贴切的,并不悖作者的的本意。

宋雨:“羌管悠悠霜满地”是承上启下的一句。羌笛在边塞诗中经常是一种苍凉、悲壮、思乡的意向,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等等。此句在羌管悠悠的同时融入夜霜,进一步深化将士思乡的情绪。

唐风: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人不寐”补充前句,说自己在思虑下彻夜不眠。“将军白发征夫泪”极其耐人寻味。“燕然未勒”,战局旷日持久,士兵思念家乡而又不得与家人团聚,这些都是“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直接原因。

宋雨:然而,词人对国家安全形势和对宋朝武备落后的的忧虑,也隐约地反映在这一句当中。词人还有可能对朝廷戍边的指导方针和同僚轻率冒进做法表现出委婉的不满。 这一句,乃至整个这首词都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愿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也有对现实差强人意的忧虑,还有对广大士兵艰苦生活的体恤。

唐风:“征夫”一词的含义有必要讨论一下。不少赏析文章根据字典将其解释成“出征的将士”。我认为这个解释是不确切的。在这里,“征夫”与“将军”是互文,它只表示士兵。“征”在这里不作“出征”解,而是征召、征集的意思(动宾词组“征兵”在今天也很常用)。看来即使是一个就简单的词,不仔细分析也可能出现差错。

宋雨:《渔家傲·秋思》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没有一个文人以这样的豪放风格去写边塞生活和思想感情,用大手笔反映宏大的主题。有人认为这不仅是边塞词的首创,而且可以说在苏轼之前几十年就开豪放词之先河。这一点你同意吗?

唐风:同意。这首词使得范仲淹在词史值得被书一笔。可惜范仲淹只有五首词存世,这种风格的词只有一两首。假如范仲淹类似风格的词有一批的话,豪放词开山鼻祖的桂冠或许就要授予他了。另外,我认为“慷慨生哀”的风格并不能将一首词排除在豪放词之外。这样的风格与古代词人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点有关。比如辛弃疾豪放词的的代表作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以“可怜白发生”结尾。

宋雨:豪放词经常不脱悲凉味,还可能与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有关,比如长短句,常押仄声韵(包括入声韵)。说词多少带有一点婉约的“基因”。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我们过去欣赏的刘克庄的《沁园春·梦孚若》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但“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等句子,却透着深深的悲凉。

唐风:最后,我想说说欧阳修有一次据说“讥讽”这首词是“穷塞主之词”的问题。按照一般的解释,欧阳修意思是,这词不像堂堂大宋的将领的作品,而像边境上一个部落首领(“穷塞主”)写的。古今十几家的解析,均取此意,就连当代词学泰斗唐圭璋先生在其《唐宋词简释》中也接受这种说法“……故欧公讥为“穷塞主”也。”

宋雨:我去查了一下“穷塞主之词”的出处。它是来自北宋魏泰所著的《东轩笔录》— “范希文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阙,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我们先不谈这个记述是否符合史实,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范仲淹写了多首以“塞下秋来”为首的【渔家傲】,描述了边镇的劳苦,曾被欧阳修呼为“穷塞主之词”。

唐风:欧阳修读了好几首(现仅存一首)范仲淹的边塞词之后,高呼“穷塞主之词”。无论从字面上还是从两人的关系上看,我认为都不能理解成欧阳修对范词的“讽刺”。欧阳修比范仲淹小18岁,他一生对范仲淹都极为尊重。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还接受范仲淹之子的委托,为范仲淹撰写了2600多字的神道碑铭。显然,这个“穷”字,是“穷尽”、“穷极”的意思,诗中就随处可见,如“欲穷千里目”(王之涣)、“行到水穷处”(王维)、“出入高下穷烟霏”(韩愈)等等。而“塞主”应意为“戍边将领”。因此,“穷塞主之词”应被理解为“把戍边将领能够写的词都写尽了”。这才应该是欧阳修的本意!

宋雨:我突然想到让人工智能去评一评。我输入“为什么欧阳修说范仲淹的《渔家傲》是“穷塞主之词”?‘穷’作穷尽,穷极理解。” AI的答案是:“‘穷塞主之词’可以解释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渔家傲》在主题、表现技巧和艺术表达上的高度赞赏。这个评价表明欧阳修认为范仲淹将边塞主题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得尽善尽美。这样的评价显示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边塞词作的高度敬佩,认为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体现了表现技巧的极致水准。”哈哈,有点意思!

==========

【论坛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968030.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sxsj/210866.html

 

 

评论 (18)

supercs88

老兄说话为什么都这么主观?我又不是什么专家、泰斗,凭啥我说不是那就不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不过讲事实罢了。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你说不是,那就不是。

唐宋韵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你说不是,那就不是。

supercs88

你所说的那些都能概括到政治一项(除了军事和文学),白居易修白堤,苏轼修苏堤,你不能说他们是水利学家。蒋介石办黄埔,刘伯承办南京军事学院,你不能称他们教育学家。聂荣臻搞原子弹,刘华清搞航母,他们并不是工程学家。马斯克搞人工智能,没人认为他是科学家(虽然他是什么院士)。有建树就是通才了?你查查资料,被世人公认的通才有几个?不是你认为通才就是通才的。扯到诺贝尔,你不是胡扯吗?

通才是指多才多艺,不是一个人做得多,成就大,就是通才的。范文正被人敬仰,我也敬仰,但哪些资料说他通才了?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唐宋韵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范仲淹在政治、军事、儒学、教育、工程、诗词、散文等多方面都有建树,都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他不是通才是什么?难道你要要求他拿诺贝尔奖?

supercs88

精神洁癖,开不起玩笑。呵呵

supercs88

你是理科生,怎么会犯“能文能武就是通才”这种简单的逻辑毛病?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唐宋韵

回复 'supercs88' 的评论 :
老兄,我们先不说学术和对错。你是在我的博客上,以这种口吻说话合适吗?
骂大街也要到大街上骂,不能到人家家里骂。这是常识。

supercs88

老唐又胡说八道了。能文能武就是通才?那宋朝的韩琦、李纲、岳飞、辛弃疾、虞允文、文天祥都是通才了,唐朝的高适、严武、高骈也是通才?

唐宋韵

回复 '初春时节' 的评论 :
谢谢您褒奖。

初春时节

赞好文!学习了。

唐宋韵

回复 '百里舟' 的评论 :
谢谢您鼓励。

百里舟

这首词有文采有情怀,我也非常喜欢。你的鉴赏是最全面的,谢谢!

唐宋韵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谢油翁鼓励。我是理科生,了解古诗词也晚,是初级水平。只是写这样的文章不敢不学习、不努力。

唐宋韵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谢谢您好评。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虽然导致了重文轻武的问题,但造就了不少水平高、有担当的文人,是其他朝代所罕见的。
GPT的事情,透露一下:我先让它直接分析“穷塞主之词”,它说得很不靠谱。后来规定“‘穷’作穷尽,穷极理解”,它这才通了人性。哈哈。

油翁

唐宋韵的文章写得细致入微,解读范仲淹词作辩证精要。能看到作者对诗词的热爱和专业能力。欣赏他的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值得学习。

清漪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人尚有这般雄心抱负,且身体力行,而在今人中却罕见。

谢谢好文,以前只知范仲淹是宋朝著名的文人骚客,却不知他是穷塞主之词,文武双前的豪杰。看到AI居然有同您一样的解读,不禁莞尔,培训AI的人还是挺有文化的嘛。

唐宋韵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谢谢您临读、褒奖。这算是我的学习笔记。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好的并不那么多。但唐宋诗词是上品。

小花荣

拜读好文,受益匪浅。
相传下来的好词妙句,精华诗篇,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后人追求辞藻华丽引经据典,反倒拗口难以记忆,甚至难以理解。
唐宋韵不辞辛苦,剥丝抽茧,娓娓道来,令人佩服。
功德无量,多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