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立体的人生·毕加索篇之四》
银月亮 (2024-12-24 09:17:32) 评论 (0)《平面与立体的人生·毕加索篇之四》
1936年毕加索搬到法国南部戛纳附近的穆然小镇,经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的介绍认识了朵拉。时年二十九岁的朵拉也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圈的摄影师和画家。毕加索对朵拉毫不隐瞒他的婚姻状况和玛丽的存在。但他还是很小心地安置玛丽的住处。只是一年之后的一天玛丽和朵拉在毕加索的画室不期而遇,依然大打出手。朵拉跟玛丽很不一样。她受过良好的教育。面容冷艳阴郁,性格坚定执着。毕加索的这幅《朵拉·玛尔的画像》是对朵拉很好的写照。
这幅1937年的《哭泣的女人》也是以朵拉为模型,高度立体主义手法的几何抽象化让朵拉面目全非。而且这幅画纯粹出于毕加索的想像。他从未见过朵拉哭泣。毕加索也许想借此表达对此时西班牙内战的内心感受。
民族主义的佛朗哥在1936年发动了西班牙内战。希特勒支持佛朗哥。1937年四月德国飞机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这时的毕加索正应政府要求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展馆奉献作品。毕加索接受朋友建议,以格尔尼卡事件作题材。毕加索仅花了五个星期就完成了这幅高过三米,宽近八米的《格尔尼卡》。朵拉一直追随,拍摄了绘画的全过程。毕加索从1934年起没有回过西班牙。《格尔尼卡》里没有当地景物,用的是类似《牛斗人身怪》里象征性的主题。牛头是战争暴力,马是受躏的西班牙。灯台是和平的指引和希望。因为男子都去了前线,轰炸中受难的是妇女儿童,所以格尔尼卡事件备受舆论谴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展出时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而是在以后欧洲政治变动中逐渐成为要求人道正义和平的先声。而今《格尔尼卡》被认为是毕加索一幅伟大的作品。
1943年年过六旬的毕加索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二十一岁的弗朗索娃,再发展成情人。朵拉知道自己被替代后陷入抑郁症。精神病痛会在以后的五十年一直折磨朵拉。像他的许多艺术圈朋友一样,毕加索于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画风并没有受到影响。毕加索曾说过,他只用四年时间学得像拉斐尔,却用一生学会像小孩一样画画。毕加索如此说道,多少有些矫情。我很难想象爱因斯坦会说他先懂得微分度量的黎曼几何,然后才懂得解初中的平面几何题。这只是说经历了上千年的绘画发展到如此完臻的地步的时候,新一代的画家在不懈努力地探求新的绘画表述和自我表现的方式。毕加索于1945年圣诞节开始的一系列《公牛》素(线)描画给了一个很好的诠释。现实的公牛在一番庖丁解牛的处理后演变成毕加索的抽象概念的公牛,依然突显雄性特征。
弗朗索娃于1946年和毕加索共同生活在一起,生养了一双儿女。弗朗索娃渐渐厌倦这种没有自主的生活,七年后带着孩子离开了毕加索。而毕加索开始他新的浪漫史。1953年毕加索认识了十九岁的西尔薇,以梳着马尾辫的西尔薇画了六十多幅画。这一时间的画也叫着马尾辫时期。七十一岁的毕加索又同二十六岁的杰奎琳交往。半年里每天一枝玫瑰花,像年轻人一样热烈追求杰奎琳。杰奎琳于1954年和毕加索同居,1961年结婚,成为毕加索的第二任妻子,陪伴毕加索的余生。
1958年毕加索买下了圣维克多山山脚下的城堡庄园。所以他能随时瞻仰塞尚画中的神山。毕加索晚年的绘画依旧是孩童般的手笔。但他更多地回到诸如伦勃朗,委拉斯贵兹,普桑,德拉克洛瓦,大卫等画家的题材。1963年弗朗索娃出版了她同毕加索十年生活的回忆录,披露了有关性和家庭暴力的私密细节。毕加索极力反对书的出版。1971年卢浮宫收入毕加索八幅作品,毕加索成为唯一活着的享有如此殊荣的画家。1973年四月毕加索在穆然的家中去世。法国电视台中断节目播出,报道此新闻。毕加索最后安葬在圣维克多山下的城堡里。圣维克多山成了他的丰碑。
毕加索走了。他的身后是无止尽的家庭和遗产纠纷。两年后的1975年毕加索的唯一婚生子病逝。又是两年后的1977年玛丽自杀。1986年杰奎琳无法承受社会舆论和遗产纷争开枪自杀。对于毕加索的个人生活,我真的不知如何评述,只是想着毕加索从来没有想要做个圣人。他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之于绘画,毕加索的贡献大概在他五十岁前就已经完成了。与其说毕加索是艺术的成就者,不如说是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者。他用他的一生来解释现代艺术。
—写于2017年11月19日 (图片来自网络)
银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