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205:第69章:扬州之战(1)
山上长弓 (2024-07-14 18:27:06) 评论 (0)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第69章:扬州之战(1)
太门西成功渡江,占领了扬子城和瓜州镇,第二天林仁肇又带了两万人过江,建立了南唐军江北大本营。
太门西也不休整,马上率兵进军扬州。
这是太门西与林仁肇预定的策略,兵贵神速,趁宋军还没有回过神来,在宋军援军赶到之前一鼓作气拿下扬州这个江北重镇,打开进入淮南的大门。
扬州知州李处耘在得知南唐攻破宋军水军大营的消息后,就知道扬子城和瓜州镇保不住了。他没有派兵增援这两座城池,扬州只有一万军兵,派去增援两地无济于事,如果中途遇袭,则扬州不保。
李处耘一边以八百里加急向朝廷告急,一边封城备战。面对这紧急情况李处耘没有惊慌失措,处理得很冷静,他知道惊慌也没有用。
赵匡胤应该庆幸驻守扬州的是李处耘,李处耘不是翰林出身的文官,而是宋军的一员战将,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多年,战功显赫,官拜羽林大将军,深得赵匡胤的信任。当年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造反,赵匡胤就派李处耘去平叛,李处耘击败李重进,夺回扬州,平定淮南。战后扬州凋弊不堪,民心不稳,赵匡胤便又命李处耘留守扬州,镇守淮南。
这次能不能保住扬州就看李处耘能支撑几天了。
太门西、丹妃、红叶各领一万军兵,三支大军杀向扬州。
三支兵马到齐,集结在扬州南城门外。
扬州守军已经准备就绪,李处耘全身盔甲站立在城头上,等待南唐军来攻。
太门西下令攻城。数万大军呼啸而上,喊声震天,气势如虹。
太门西渡江战役打了一个满堂红,有些飘飘然,头脑发热,很是自信,似乎只要他愿意,打到宋国京城汴梁都不是问题。
但太门西攻打了一天却无进展,南唐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城,都一次又一次的被击溃。一天下来,南唐军死伤无数,扬州城却巍然不动,宋军大旗仍在墙头呼啦啦的迎风招展,宋军主帅站立城头,从容指挥作战。
这是太门西第一次攻城,他不知道攻城战的艰难,一场战斗下来灰头土脸,昨天渡江胜利的那种豪情壮志顿时蔫了,被打回现实。这次遇到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太门西有些不服气,第二天接着攻城,他以为自己三万人对一万敌军稳占上风。但扬州城墙高达数丈,唐军都挤在墙下,爬上去的没有几个人,根本就不管用。
眼看死伤惨重,太门西只有鸣金收兵,找丹妃姐妹商议。
丹妃对攻城沒有多大信心,她说:“夫君,我们渡江作战,没有攻城的楼车、没有投石机、也沒有弩炮,扬州城墙高大坚固,守城的又是一个有打仗经验的将领,我军仅凭云梯和血肉之躯爬城墙,伤亡巨大,胜算很小。”
太门西看向诗冬,诗冬说:“我们现在的是骑虎难下,攻城再难也要攻,否则北宋援军一到,我们将成孤军,面对敌人大军,背对涛涛大江,进退失据,所以无论如何要打下扬州。”
太门西问红叶:“红叶,你怎么看?”
红叶说:“我看不如我们分兵三路,从三个方向攻城,我攻西门,大姐攻东门,夫君攻南门,分散守军力量。如果还不行,就叫林仁肇把他带来的兵调过来,从四个方向攻城,这样分散了守城的兵力。我们不停的强攻,只要有一处突破就大功告成。”
看来大家都没什么好主意,只有继续强攻。第二天唐军兵分三路攻城,喊杀声从早上持续到晚上,扬州城依然在宋军手中,南唐军除了在城外留下一地尸骸外一无所获。
死伤最惨重的是红叶率领的那一支,她攻得猛,打得狠,伤亡也最大。
从战斗的情形看,扬州守兵人数并不少,好像不止一万人。唐军分三路进攻,宋军仍然从容应对,未见兵力短缺、防守薄弱。
扬州城哪来的这么多守军?太门西奇了怪了。
扬州的守军确实只有一万,但李处耘临时招募了二万壮丁。扬州是个大城,人口众多,召几万壮丁不成问题。
李处耘打仗经验丰富,他知道两军面对面厮杀,士兵的素质和训很重要。但守卫城墙却不同,只要能往城下扔石头,往城下放乱箭就行了,一个壮丁和一个士兵的作用差不多。守城还需要很多人搬运石头箭矢、提供后勤支援,这些活民伕都能干。所以李处耘把召集起来的壮丁直接送上城墙参战,没有任何训练。
李处耘在扬州的官声甚好,他接管扬州时正是大乱之后,当时扬州一片混乱,民不聊生,他一上任就安抚民众,保护商贸,减轻税负,很快就使扬州恢复生机,把偌大的一个商贸重镇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深得百姓拥戴,民众心甘情愿出人出力出钱,同心协力守城。
扬州城很大,粮食、兵器、箭矢、供给充足,扬州守军再守个十天半月也没有问题。
这些太门西并不知道,他想以区区三万唐军攻下扬州根本不现实。
林仁肇也知道了攻打扬州不顺,派人来问,说如果十天内拿不下扬州,就只有撤军,退回江南。他问太门西行不行,要不要增援。
太门西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三天过去了,再过几天宋国援军就到了,现在南唐军将士一筹莫展,士气低落,再打下去看来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徒增伤亡而已。
都怪自己太轻敌了,开始是头脑发热、自以为是,后来又是赌气硬拼,意气用事,对攻城准备严重不足,结果损兵折将。
太门西现在才明白为何诸葛亮几万大军打不下一座小小的陈仓,怪不得蒙古军攻打襄樊城打了六年,攻打合川钓鱼城更是打了三十六年之久,南宋都灭亡了,蒙古军最终也没有打下钓鱼城,攻城实在太难了。
现在该怎么办?太门西苦苦思索,打仗最重要的是武器和情报,至少现代战争都是如此,自己这两样都不具备,全靠強攻蛮打,这仗怎么打得赢?
太门西权衡利弊,做出决定,下令停止攻城,全军将士全力赶制攻城器械,他要造出一个当时还没有的大型攻城器械。
太门西要建造的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大型投石机,又叫回回炮,是波斯人发明的,投石机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其一端为炮弹,一端为重物。发射时把炮弹一端压下来,然后一松,杠杆另一端重物下坠,把炮弹投射出去。
当时中原已经有了投石机,但都比较小,威力有限。而回回跑可发射重达三百余斤的巨石,射程可达一百三十丈。蒙古军最后能攻下襄阳城,靠的就是回回炮。当年元世祖久攻襄阳城不下,就重金从千里之外请来波斯工匠,造出回回炮,终于把襄樊城砸开一个缺口,蒙古兵才冲入城内。回回炮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攻城器械的巅峰。
太门西没有建造过这个东西,没有任何经验,这个时候才摸索尝试,这样做风险很大,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就算最后做了出来,宋军增援部队恐怕己经赶到了。
但太门西打了败仗,自尊心很受伤,他要搬回一局,决定赌一把,他就不信攻不下扬州。
太门西从大英百科全书里找到回回炮条目,和诗冬连夜赶工画出了施工图纸,第二天就开始建造。他调动一切人手:伐木、锯木、搭架、运火药、找大石头、要在三至五天内造出五架回回炮。
直到第四天才造出第一台回回炮。
但就在一天前,第一批北宋援军在王审琦的率领下赶到了扬州,五千援军几乎是不休不息、夜以继日、硬是在第六天赶到了扬州,人马都快累死了。
太门西听说北宋第一批援军到了,先是一阵惊慌,但得知只有几千人,松了一口气,还有攻打扬州的可能。
南唐军到了第八天才把五台回回炮都做出来。
太门西决定明天一早就攻城,他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他在电影上看过这种巨型投石机,威力吓人,再厚的城墙也打穿了。他心中也很忐忑,这东西匆忙建造,沒有时间测试,不敢肯定是否工作,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这是他取胜的唯一希望,管不管用口只有打了才知道。
夜深人静,五台巨大的投石机静静的耸立在扬州城外,就像五只巨兽虎视眈眈的盯着扬州城,想要把它吞噬。
扬州城墙上,知州李处耘和援军统帅王审琦默默的看着这五个怪兽,似乎在等待什么,气氛凝重紧张。
在王审琦离京前,赵匡胤私下里向他交代了一件事,这件事极其隐秘。王审琦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是当年相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义社十兄弟”之一,而且还是赵匡衡的儿女亲家,赵匡胤对他非常信任,所以才把这个隐秘告诉他,并叮嘱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才能启动这个秘密。
王审琦一到扬州,看到太门西建造的巨无霸投石机,把他吓一跳,这是个什么怪物!还有投石机旁边堆积的大石球,这要是砸过来,还不把城墙砸个洞。他当即对随同前来的一个人面授机宜,要此人晚上悄悄出城办一件事,说此事至关重要,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这也是为何大半夜了王审琦和李处耘还不休息,在此紧张的等待,等待出城之人的消息。
李处耘突然指着前面说:“你看,起火了!起火了!投石机起火了!”
先是一台,然后两台,最后五台投石机都燃起来了。
李处耘和王审琦对看一眼,会心一笑,大功告成。
南唐兵从睡梦中惊醒,从营帐中冲出来,看见刚造好的投石机大火熊熊。糟了!兵士们大喊着火了,冲向投石机,试图扑灭大火。
但这投石机都是巨大的木架子,遇火就着,火直往架子上窜,这怎么救得了?不一会儿五架投石机就成了五个巨大的堆火,火光冲天,五架堆火连成一线,甚是壮观。
火光中只见人影来回窜动、四处乱跑。
太门西冲出营帐一看,我的天呀!我的回回炮!不顾一切冲过去救火,诗冬和梦露跟随在他身边,但火越烧越大,无法扑灭了。
诗冬和梦露拉着太门西往后退,再不后退就有可能葬身火海。太门西还挣扎着要扑上去,诗冬和梦露死命把他拉住。
这时丹妃和红叶从各自的营地赶来了,丹妃一见火情立即喊令所有人后撤,她高喊:“炸药,有炸药,快后退!”
红叶找到太门西,见他还在挣扎,嚷嚷着要回去救火,要救他的回回炮。红叶二话不说,上去一指点昏太门西,对诗冬和梦露说:“炸药要爆炸了,快跑!” 背起太门西就跑。
几人刚跑没多远,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几人被气浪冲倒。随后又是几声巨响,几百斤用来填充石弹的火药暴炸了,这些都是用太门西的配方特制的火药,威力极大,扬州城都能感到震动。
…
第二天清晨,太门西坐在烧毁的投石机前发呆,天已大亮,丹妃指挥众人打扫火场,清点损失。
五架投石机都被烧毁了,只剩下几根木炭架子和地上的炭灰,炸药和石弹都炸毁了,还伤了不少人,如果不是丹妃及时阻止、喊令后退,还不知有多少人要葬身火海、死于非命。
太门西就搞不明白了,昨晚他派了人守护这几架投石机,怎么就被人烧了呢?经查问这些值夜的兵是被人点了穴道,但是值守的人起码有十多人,这偷袭的人却能悄无声息的把所有人放倒而不被发现,这武功该有多高呀?身手绝对不比丹妃姐妹差,说不定还不止一人。
但更让他疑惑的是,他特意安排了一营兵在扬州南城门外,位于投石机和扬州城之间。这一营兵都是夜不卸甲,为的就是防止宋军偷袭。这人是怎么混进来的?难道有内应?
林仁肇知道这事后,亲自赶来查看,一看现场,心想这下完了。
他问太门西:“你有何打算?北宋的第二批增援大军正往这里赶来。”
太门西自责的说:“都是我轻敌,把大事耽搁了。”
林仁肇拍拍太门西的肩说:“老弟,这不怪你,是因为朝廷怕事,如果把江南大营的十万大军调过来,打下扬州还不容易,还可借势撗扫淮南。但朝廷处处掣肘,我带两万兵过来还被责问,打仗最怕的就是下不了决心、优柔寡断、贻误战机,唉。”
山上长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