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才知道-惊掉下巴的加拿大小学
枫叶之路 (2024-01-17 18:44:53) 评论 (17)来了加拿大才知道,学还可以这么上,完全颠覆我为母十数载的认知,今天先来说说小学都有哪些和国内大相径庭的地方(以公立小学为例)。另外,我们一家的背景是国内普通家庭,先生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我是一名医生,2021年通过BC省提名计划来到加拿大。
1、没有广播体操
整齐划一的动作、统一行动的习惯是塑造集体主义精神的必须,这在中国小学是每天早晨必做的。在加拿大的小学则是每个班的老师自己规定早锻炼如何进行,从来没有统一的广播操。我家儿子的小学老师的办法就是把学生们带到操场,让他们从一个足球的球门跑到对面球门、再来回跑,学生们都是自由自在、撒丫子跑吧。
2、没有统一的课本
教育局只规定教学目标、类似大纲的东西,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来编写自己的课本。有时候家长会在学生书包里看到一张打印出来的纸,上面有一些练习或阅读材料,对,这就是老师发的课本。课本和练习册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纸的总和。
3、学校不提供午饭
每个学生自己带午饭,如果家长志愿团队愿意,有不少学校提供周五“热午餐”活动,是由家长们组织订餐、收费、发放。午餐时间是老师的休息时间,老师完全不参与。如果家长们的义工人手不够就无法进行。因为一般本地人带的是冷餐(三明治之类)所以有披萨之类的“热午餐”算是很好的待遇。
4、下课必须出去玩
每天大量的户外运动时间,哪怕下雨!一到下课的时间、午休时间(除午饭时间),学生就必须离开教室、去室外活动。雨下大了可以在有屋顶的活动区跳绳之类,不许待室内。老师在这些时间段是不管学生的,都是有专人在操场上监督孩子们的安全、一旦有校外人员进入操场区域,这些监督人员都会客气地请其离开。在非上课时间,公立学校操场都是向公众开放的,随便玩。
5、9点上课,3点前下课
在校时间很短,如果父母都要上班,一般可以跟工作单位商量早上班半小时、晚下班半小时,来完成接孩子的任务(孩子放学以后去学后班待到5点半)。
6、花一个星期学习一个英语字母。
在启蒙阶段,也就K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大班),用大半年学完了26个英语字母。每周学一个字母,不仅仅只是记住这个字母的外形和发音、而是把做游戏、做手工、唱歌、讲故事都跟学习这个字母联系起来,学得很立体、拒绝填鸭。
7、每个教室的图书馆都是靠捐款建立
每年2次,学校联合书商有特价卖书的活动,这个时候每个班级的老师都会拿出一张心愿单、上面列出老师期待家长们捐赠的新书目录。如果家长掏钱买书送给这个老师所在的班级,老师就会把孩子的名字写在这本书上,让同学和未来的师弟师妹知道这本书来自哪个捐赠人。
8、没有作业
对,也没有寒假和暑假作业,所有的作业基本上都在学校完成了,很少需要带回家。放学就是玩,玩,玩。当然也有很多人参加非常多的体育项目,他们在体育上非常“卷”。
9、老师们鼓励家长签字同意学生不参加统考
统考前,大多数老师会发《告家长书》说明他们反对用统考成绩来给学校排名、因此鼓励家长签字同意孩子不参加统考。大多数老师热爱教学、痛恨考试。
10、本地家长会因为孩子不够快乐而投诉学校老师
在学习上“卷”是东亚父母的特点,尤其是韩国人!但大多数加拿大本地人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学术要求很低,他们更看重孩子在学校是否快乐、回家是否带着笑脸。
11、每天睡够11 个小时算第一重要的作业
儿子小学5年级刚开学,我收到老师发给家长的一张通知,说明这个学年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希望家长们知晓并配合。排第一条的就是每天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11个小时的睡眠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而言是必要的。
12、特殊学生免费配备教学助理
如果有一些精神或生理上的困难导致一些孩子无法跟别的孩子一起跟上课堂教学进度的(比如自闭症、多动症、听力障碍等),教育局免费配备教学助理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助,让这些孩子在有人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尽量跟上正常的教学、跟别的孩子一起成长。
13、一个老师教所有学科
小学阶段,一个老师教几乎所有学科,只有个别的学科例外,比如烹饪、法语。很多时候没有严格的课表、教学很灵活。
14、“需要”和“想要”的区别
一些在我看来比较高级的智慧,在加拿大很小的孩子就懂了,比如我的儿子在二年级的时候告诉我“需要”和“想要”是不一样的。
15、重视基本的生存技能
小学6年级就开始逐渐学习基础的烘焙、烹饪、缝纫、以后还要学基本的木工之类,公立教育的目标是能够培养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16、大量的工作由家长志愿者团队承担
学校有很多包括艺术类的演出活动、球类训练比赛等,都需要家长们的大量投入,否则无法完成像样的文体活动。
17、极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加拿大的老师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我遇到过儿子所在的公立小学的好几名低年级老师,她们都修读了阅读教学的硕士学位,非常专业地指导孩子在一年级或二年级就喜欢上阅读。学校和图书出版公司把儿童读物分成很多个级别,学生可以一级一级地往上读,根据词汇量和思维水平、学生有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分类和分级,无论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比如很多男孩喜欢鲨鱼和恐龙,女孩喜欢仙女和公主、还有男孩和女孩都喜欢的动物故事等等,必有一款吸引你。然后老师就会根据孩子的兴趣不断地引导孩子学习阅读、克服这个过程中的困难(比如遇到生词怎么办)、并且在孩子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以后再推荐下一本书继续阅读。所以在加拿大的小学里,经常看到学生们非常享受阅读时间,他们或站,或坐,或躺,或趴,无一例外地津津有味地读着。
18、书包里没有书,只是个饭包
因为很少有统一的课本(基本上到初二以后才会偶尔出现学校发课本的情况,但那是学校的资产、不知被几届学生用过的经典教材,学生必须把书包好,等学期结束后再还给学校)所以,书包里除了偶尔的一张教学用纸、一个孩子的小玩具,就是一个午饭的餐包。西方人带的午饭经常是冷的,中国孩子一般用保温碗带饭到学校吃。我的儿子在维多利亚时,曾经被白人同学嘲笑带米饭和饺子、而不是带三明治,但是我儿子对中国的食物充满自豪,后来白人孩子也明白了中国食物很好吃、是更高级的餐饮。到了温哥华、因为华人已经成气候,带中国午餐到学校就根本不稀奇了。
19、不许带坚果类的食物去学校
这个禁令在中国的学校里很少看到,因为中国孩子对坚果过敏的比例极低。然而不知为何,在西方世界,很多人对各种各样的食物过敏(包括牛奶、鸡蛋等很常见的食物),而坚果是重灾区。所以在加拿大,未经家长同意,千万不要给孩子吃东西,这个跟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在中国给孩子吃零食是一种表示好感的社交行为,但在加拿大,这是要坚决避免的。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严格控糖,所以给糖或巧克力(除非在特殊节日,比如万圣节讨糖、圣诞新年和复活节)要特别注意是否得到了家长的允许。如果家长说:“She/He is Okay.”意思是说这孩子不需要吃你给的零食,所以就不必坚持给。
20、学习成绩是隐私
除非同学之间主动说自己的成绩,不然没有人会问任何人,当然也就不会造成家长因为某个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好而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他玩。对隐私的尊重渗透在加拿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觉得问别人(一个普通朋友、甚至是刚认识的)是否结婚、有没有男女朋友、买房多少钱、一个月收入多少,好像是挺正常的事,但在加拿大这绝对是好朋友之间才会分享的信息。
21、没有家长会
每个学年,学校都会安排家长和学校老师见面的机会,一般是在网上预约时间,每次都是一对一的,家长可以询问老师一些问题,如果时间不够,还可以额外约时间。但从来没有一个班级的家长坐在一起开会的时候,更别提开年级家长大会或全校家长大会了,个人主义总是体现在很多细节中。
22、每个学年换老师、每个学年换同学
在北美,人跟着工作走,因为换了一份工作就需要搬家,这很正常。我见过一个白人女士,她说在中小学阶段她搬了7次家,导致自己没有机会维持长时间的友谊、特别痛苦。中国的文化是安土重迁,同窗经常好几年,所以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很深,甚至超过远亲。在加拿大,即使不搬家,在同一所学校,进入新学学年的时候,也会把一个年级的同学重新组合到不同班级去,但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允许每个学生填写2-3个好友的名字,期望跟好友们仍在一个班。学校打散班级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跟更多的同年级同学接触。而老师一般都教1或2个年级的所有学科,所以往往过一年就换老师,有些老师一辈子都在教一年级,教得炉火纯青。
23、老师进修,学生放假
每1-2个月,学校老师就有个进修日“Pro D Day”用于老师进修、写教学报告。这个日子一般安排在周五,也有时候在周一,学生放假、于是就多出来了一个小长假,不少家长会趁机请一天假,全家人到附近玩玩。但对于必须都去上班的双职工而言,也有很多提供照看一天孩子的服务由当地的学后班或社区中心提供。
文章首发:枫叶生活志
评论 (17)
加拿大的学校基本是鼓励躺平,美国的学校稍有竞争。在加拿大不同学区上学,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本人更喜欢美国的学校,我儿子是在去美国后才有了motivation好好学习。
羽兒凱文私人日記《凱文日記》(光明聖經)線上閱讀(紅墻秘聞,歷史疑地,未來預言,領袖登場,指點江山,我輩當立。)
简体字版
https://sites.google.com/view/kevinwudiary/home
https://sites.google.com/view/lightbible/home
繁體字版
https://sites.google.com/view/kevinwudiary1/home
https://sites.google.com/view/lightbible3/home
震撼下載
https://1drv.ms/u/s!AhLts9gYl7aogT3LhWS7rxrT0VSa?e=cZyeRT
中餐不是更高级的餐饮,只是不同于其它地方而已
老天真 发表评论于 2024-01-18 15:20:09
加国那些非富即贵家庭的孩子,多半上的是高价的私立学校。在那些学校里,学生绝没有公立学校这样的“轻松快乐”。。。
+100,明白人,公教老师教课不育人
没有午餐?我们美国有。 家庭困难的小孩还有免费早,午餐。 我们孩子是买的。可以每天带钱买。像我这样懒的,一下子买一年的。 我儿子就是吃了12年公立学校的午餐。
It's not like that in the U.S. Totally different.
No one wants to go to school, except for making friends there.
School lunch is free to everyone, 30 minutes recess is for elementary schools
only. Not particularly good at teaching anything.
I can't say anyone is excited about going to school, neither the teachers nor the kids. Because I work at the school myself.
Some schools are better than the others, poorer people have worse schools because of the zoning. The people who pay less on property end up with poorer schools to attend.
加国那些非富即贵家庭的孩子,多半上的是高价的私立学校。在那些学校里,学生绝没有公立学校这样的“轻松快乐”,他们每天要学很多的东西很多。只有让那些普罗大众相信,学校教育必须让孩子“快乐”,才能最后达到阶层固化的目的。可以说,黑人的孩子在公立学校里是最快乐的,但到了成年以后,有些就后悔了,但是也来不及了。
回复“多市人”网友:小留学生对应用题感觉困难,很有可能是因为英语不行,不能理解题意
一个老师教所有课、自编教材等都是过往轻视初教的陋习,现代则为了节省人工和费用。标准化教育尽管有不完美处,仍是效率最高的。只要不太卷,快乐与成绩可以兼顾。
家长的感受可以说是个别的,但连续5届PISA(09、12、15、18、22年)的结果还是能直接间接反映加拿大中小学教育真实水准,阅读一直是强项,对孩子今后深造很有裨益。
总结得不错,儿子在加拿大出生长大,基本情况相识。
就个人的家庭经历而言,无法赞同以下评论:
“美加小学老师鲜有”极其重视“数学的,背后的原因是他们也不懂,以其昏昏,无法使人昭昭。6年小学混下来,除了极少天赋好没有学残的,或者家长(如老中老印老韩)自己不甘心,花了心血花了钱的,多数学生数学就废了,再无法起死回生。没见上月美国西屋高中科学家,一半是华裔。 ”
我儿子和他的同学(包括华裔和其他族裔)都没有请过家庭教师或课外补课,但个个长大后成材。就数学而论,他11年级时有过在国内名牌中学读书甚至得了某省数学竞赛大奖第二名的同学。“小留”刚到时似乎数学知识强多了,但后劲不足,每做应用题就卡壳,到12年级毕业时,国内来的“小留”连数学也被抛在后面。我和这位“小留”有过谈话,他感叹没有在这里从小开始读书,国内读死书把自己读呆了。(基本时他的原话,在场的儿子也表示赞同)。
“13、一个老师教所有学科” 和 “17、极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会打架的。一个老师的精力/学识是有限的,一般不会”极其重视“所有科目。她”极其重视“了某一科,通常就会不那么”极其重视“另外的科目,比如数学。美加小学老师鲜有”极其重视“数学的,背后的原因是他们也不懂,以其昏昏,无法使人昭昭。6年小学混下来,除了极少天赋好没有学残的,或者家长(如老中老印老韩)自己不甘心,花了心血花了钱的,多数学生数学就废了,再无法起死回生。没见上月美国西屋高中科学家,一半是华裔。
大部分是这样,但东亚裔和老印多的学校比较难耥平,尤其高中,看坛子里面升学咨询的热度就知道了。不一概而论,相比下东亚家庭名校情节很严重,但老印集中来钱的专业。
属实,美国小学基本也这样。
没有户口制,住那在那上学,没有民工(各国移民)的学校
基本属实,我两个娃都是加拿大长大的,不过他们上学也没有那么快乐,老是不想去学校,巴不得天天赖在家里。在疫情期间关久了,可能有那么一点想恢复正常生活。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体会,一般国内来的孩子会决定在这边上学更快乐吧!把我家娃送国内估计无法存活了!
还有一点,加拿大的学校每一年都换班换老师,所以他们同学之间没有那么亲密也难有长期的好朋友。除非彼此有其他交集。
除了签名反对统考,其他的都很有感。我家孩子的小学时光很快乐:)
枫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