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探討

我不是專業醫師,但喜歡探究生命
正文

寫在抑鬱

(2024-02-28 21:36:33) 下一个

寫在抑鬱

 

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病例和他們的理論說是因為寂寞,與人交流互動少,可是台灣居民密度很高,而且比較溫和不存在寂寞,抑鬱症患者也很多,而且3個國家健保制度對不錯,也沒有那麼大壓力

 

而且,抑鬱的表象直接傷害到的是生理的肌體,而不只是大腦

 

有時患者並不是因成功失敗的打擊,只是自我認知認為就應該是那樣,結果這個應該背道而馳就顛覆了慣性認知

 

多數抑鬱症患者都是認知性很強,有著超強的獨立性和獨立的意識形態主張的人,普遍屬於強人而非弱者那麼容易被打擊。

 

個人認為當患者固有意識被顛覆後,身體產生了一種毒素,馬上令患者進入倦怠期,對任何事物喪失了熱情,身體、精神進入重度疲憊。對生活失去信心和目標,更重要的是並不是普遍認為的通過心裡輔導和交流就可以緩解,有時可能起到相反作用。只有在患者願意與人交流溝通下才可能進入介入輔助。

 

通常為防止患者出現極端行為,西醫提供的多數屬於鎮靜類藥物,試想,在患者已經出於大腦停滯狀態下,鎮靜類藥物將會造成更遲緩的思維,也許嘈雜的環境更適合激活停滯、低沈的思維滯後狀態。

 

就目前個人經驗針灸比藥物更能有效調節患者肌體的異常遲緩,這種遲緩並非來自某一奇怪,情緒的波動也完全因為肌體的不定期紊亂,精神紊亂、血液紊亂、內分泌紊亂??,有效的調節控制這種被動的紊亂,患者情緒就會得到最大程度的舒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