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下去《红楼梦》是文学素养不够吗?
一窗青山 (2024-06-10 05:41:32) 评论 (26)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的物理成绩可谓惨不忍睹,高中三年加上补习那一年,物理不仅从未及格过,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二三十分徘徊。我也不是不学,物理中的定义、原理、公式我都掌握得很好,就是不会做题。一个力学分析题,受几个力都清清楚楚,放在一起脑子里就一团浆糊。但我并不觉得自己物理素养低,因为凡是应用到实际中的物理问题都很清楚,比物理考试成绩好的同事还强不少。
所谓素养高低,评判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第一次读没读懂《红楼梦》可以说跟文学素养没关系,她只是被它的庞大弄晕了,像进大观园的刘姥姥“身子如在云中”,多读几遍,认清了人,再看明白事,就可以悠游其中了。
给这个网友回复写了好几千字,这么肯出力是因为她说虽然痛苦但她不想放弃。不放弃早晚能读出滋味来。还有就是她提到文学素养,这个词代表着品味、追求,看见有人重视这个,我就像见了鱼的猫儿一样兴奋。那是对灵魂的装修,力所能及范围内,不能不添块砖瓦。
要提高文学素养,先要弄清文学素养来自哪里。
首先,文学素养来源的第一要素并不是阅读,而是观察、思考。
我的姥姥只解放后上过几天扫盲班,是我爱上文字的启蒙老师。我眼里最初的世界都是她一一指出来的。她捉住一只蝈蝈给我看,说它“焦绿儿”,我就记住了自然赋予那昆虫的色彩,用它去跟所有的绿色比。为了描述这些绿色的不同,就得在脑中不断地找合适的词,一个词不够,就组织句子。看到了、还有描述的欲望,就会去关注别人怎么说、怎么写,积累的多了,如馋人不可能不是美食家一样,欣赏的品味自然越来越高。
一次,几个人聊天,说到李清照的“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内中一个几乎从不读书的叫道:这个我懂,不就是老话说的“要想浪,倚门框”吗?话虽粗,却也领略到了倚门回首的味道,追根究底,她动脑了。如果不是打开思想的大门,让文字描述的意境揉进灵魂,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文字如过眼烟云,读一堆书不如想通一句话收获大。
其次,文学素养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而是来自于生活之中。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生活中没见过几个穷亲戚,就无法看懂刘姥姥。香菱身世飘零,上京的码头上看过夕阳,拿到黛玉给的诗,就能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味。
我第一次读古诗,是小学二年级老师发的一个油印薄册子。老师大概觉得没用,连“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看一看”这样的话都没说。放学路上我翻开软踏踏的册页,第一首是“危楼高百尺”。那时我连县政府的小二楼都没见过,脑子里联想的是不知站在什么高高的东西上,眼前漆黑清冷的夜空中有几颗星星。如果是现在,知道了啥是危楼,画面内容就丰富多了。
第三,读书是提高文学素养最有效的“药”。
这里着重要说的是读什么。一本好书、一段好的文字如一口好饭,有滋味之外必须营养丰富。我几乎看遍了张爱玲的书,一直当她的作品是画本,就是过去的漫画。她的人物扁平,世故都是单纯的世故,你能看见他们在张爱玲设定的场景里活动,想不出他们走出去啥样。能从她的书里窥见一点人性深处的东西,但不会有整体的印象。看她的书读者永远是看戏的旁观者。
《红楼梦》就不同,如果读者愿意,几乎可以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宝玉房中偷镯子的坠儿的妈,她跟被开除的女儿站在怡红院里,藏着羞愧勉强说出带指责意味的好话,短短一段文字,让人对她当时的处境感同身受。读一本书,让你可以演绎一次几次或者无数次不同的人生,这样的书“药效”更强劲。
管中窥豹的一点认识拿出来抛砖引玉,愿同好者都能在文字的盛宴里大快朵颐。
小贴士:系列叢書《漸行漸遠金瓶梅》和《日日雜談》已在亞馬遜上架,搜索一窗青山即可找到,後續預計將陸續上架《金瓶梅》賞析文章二百多篇,《日日雜談》小品文五百篇和《紅樓夢》賞析多篇,供大家消磨時間、佐茶佐酒,敬請關注。
评论 (26)
我觉得这就和博文所说的文学素养产生了联系。读到书中写的这些花,我们这些文学素养不够的人多半只能联想到现实中的花,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还不够。如果文学素养再深一点,能够联想到前人诗文中这些花所代表的意象,对人物,对小说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可能我看到的都是培育后的品种,花朵有脸大,就是远处看也是大块的颜色。
一窗青山 发表评论于 2024-06-11 06:18:19
回复 '扭曲时代' 的评论 : 木槿的花型呆板,不禁端详,完全谈不上气质,就胜在花多热闹,就是落下来的时候,都不像桃李飘零那么楚楚可怜。
古人还是很喜欢木芙蓉的,很重要的是因为它开花比较晚,有“拒霜”之名。现代读者多半可能接受不了代表黛玉的居然只是这样一种普通的花。不过我觉得近距离观赏木芙蓉也是挺美的,别有一种楚楚可怜的娇美。
一窗青山 发表评论于 2024-06-11 06:21:39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影破兰桨那个肯定是指莲花吧,好像称为芙蕖?
我也觉得这个要解释成木芙蓉实在太牵强。这大概是红楼梦中用芙蓉代指荷花的唯一一个特例。
回复 '扭曲时代' 的评论 : 刘心武那个在人民文学连载我还特意买了本,结果就看了个开头,没有生活经历就是不行,丫鬟不像丫鬟,小姐不像小姐,有点替他窘。
回复 '红米2015' 的评论 : 影破兰桨那个肯定是指莲花吧,好像称为芙蕖?
回复 '扭曲时代' 的评论 : 木槿的花型呆板,不禁端详,完全谈不上气质,就胜在花多热闹,就是落下来的时候,都不像桃李飘零那么楚楚可怜。
回复 '仟仟' 的评论 : 是的,总有新发现。
真花也许打不动,但前人诗词中的花或许可以。
我养了几株不同颜色的木槿,花开时满树枝。那花从来没有打动我。有人说可以采花做汤,也没试过,又不是没蔬菜花果。莲花也打不动我,本来小时候家在湖边,看惯了莲花荷叶
看了看百度上也有各种说法,但下面这篇不错。其中这句"《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恰是我一直以来所猜测的,可惜没有仔细论证。比如"芙蓉影破归兰桨"中的"芙蓉"也是木芙蓉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6%A5%BC%E7%BE%A4%E8%8A%B3%E8%8A%B1%E8%B0%B1/1287398
我的印象中,红米是生物专业领域的
那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有趣,居然有人考我?百度上有答案和讨论:-)
扭曲时代 发表评论于 2024-06-10 12:08:37
我喜欢“芙蓉诔”,初中时背得滚瓜烂熟
那我考考你,芙蓉是什么花?
扭曲时代 发表评论于 2024-06-10 12:07:34
To 红米,我高中开始就找红楼考征之类的书读。俞平伯等都读了,最不喜欢刘心武和后来的什么续红楼梦,太低级了
我想知道的就是,在读考证文章书籍之前,还不知道后40回是续作的情况下读红楼梦,能不能感受到前后的差别。
我女儿大学时写过红楼评论,她的老师据说是美国红学第一号专家,我女儿认为刘姥姥才是红楼最聪明,有common sense 的人。
我一辈子不喜欢人情世故,所以是喜欢诗赋,美食美华服。从来不喜欢三国和水浒
我喜欢“芙蓉诔”,初中时背得滚瓜烂熟
To 红米,我高中开始就找红楼考征之类的书读。俞平伯等都读了,最不喜欢刘心武和后来的什么续红楼梦,太低级了
红楼梦年青时读和有了人生阅历以后读,感悟会非常不一样。曹公写在红楼里的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几千年都没什么变化。而红楼梦更引人的是曹公在每日生活的写实里隐藏了许多许多的treasure。所以读者反复阅读也不会厌倦,反而每次都会读出之前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其它中国古典名著所没有的。
扭曲时代 发表评论于 2024-06-10 09:24:40
我七岁开始精读红楼,没有什么理不顺的,
你那时感觉到前80回和后40回不同吗?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要想浪,倚门框”——一样一样的不那么一样!
[就是喜欢那些日常生活],呵呵,是這樣。
《紅樓》讀百遍,分得一縷香。
我二十岁左右读还看不出说的啥,就是喜欢那些日常生活。
文学素养是从小被书薰染岀来的,在书海中浸润透的。我七岁开始精读红楼,没有什么理不顺的,
一窗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