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余晖中醒来》(5)

小花荣 (2024-07-12 17:34:07) 评论 (29)

第十一章  三年灾害

轰轰烈烈的1958年过去了,报应随之而来。先是食堂的粮不多了,由管饱到定量,由两个馍馍改为一个馍馍,再由馍馍改为掺杂麸皮的窝头。后来连窝头都没有了,只有稀饭,而稀饭越来越稀,返销粮成了泡影。最后,坚持大半年的大锅饭终于熄火,人们回到连锅都没有的家,茫然四顾,连一点吃的都没有了。

人们开始到场上去翻找,到地里去寻觅。

1959年开春,饿极了的社员去地里扒已烂了的红薯、发芽的花生,一粒一粒地捡拾发霉的豆子、发黑的麦粒。接着就是野菜、树叶、树皮。最后,连观音土、玉米芯都向嘴里填。1954年颁发的《关于禁止农民盲目离开农村的规定》堵死了农村人出去逃荒要饭的路。为了不丢社会主义的脸,公社派民兵在各个路口把守,防止社员逃荒要饭。

人饿得打晃,浑身浮肿。妇女饿得断了经。老弱病残纷纷倒下,开始还有口棺材,还举行个殡葬仪式,后来,用席子一卷就下葬,连哭的力量都没有了。

 离我们村不远有一个叫蔡庄子的小队,后来改名成羊屎蛋子村。说起来还是个笑话。

这个村的小队长叫广田。广田是个务实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声中,各小队攀比报亩产量,越报越高。广田报的总是最低的一个。气得大队长都想换掉他。1958年秋收季节,在比进度的竞赛中,广田小队终于夺得一面红旗。可晚上,他又叫上几个亲近的人到地里进行复收。复收的粮食全部藏到食堂仓库里。这是很危险的。因当时有个政策,所有粮食必须上缴,私藏粮食就是破坏统购统销政策。

广田制止食堂浪费,孩子大人分别定量。也就是这些原因,蔡庄食堂一直坚持到59年的春耕春播。

春天一粒种,秋天万担粮。广田知道春种的重要性。

春耕春播开始后,广田的精力全部放在这项工作上,食堂的事不再过问。

一天,食堂管理员老王找到他,愁眉苦脸地说:“仓库里只有两袋麸皮和几筐地瓜干,还有几斗杂粮面。如果多掺些菜,还能多吃几个月,不掺菜光吃粮,几天就吃完了。”

“白菜帮子吃完了我知道,萝卜缨子、胡萝卜缨子也吃完了吗?”广田问。

“没有了,一棵都没有了。”管理员答。

广田挠头了。

春耕大忙季节,抽不出人去挖野菜。炊事班就三四个人,百口人吃饭,整天忙地团团转,根本没时间去剜野菜。

挠着挠着,广田突然想起,不是有地瓜秧吗?让炊事员抱来,洗一洗,剁巴剁巴,不就可以下锅了吗。

原来去年秋收时,地瓜秧堆在地里没人要,广田想到队里有三四只老绵羊还要割草喂,不如喂地瓜秧。于是,就让饲养员老张头把地瓜秧全部拉到羊圈里,让羊随便吃。

羊在春节前被公社调走几只,剩下的一只春节打了牙祭。这地瓜秧肯定剩下不少。

想到这里,广田对老王说:“走,跟我去羊圈。”

羊圈里果然有不少地瓜秧,厚厚的一层。不过,最上边一层被羊糟蹋的不像样子。屎尿凃了一层。

广田和老张头把最上头那层用杈子挑到一边,让炊事员抱一些下面的去淘洗。经过一冬的地瓜秧有的还保持着嫩绿的颜色。

中午,收工回来的社员便吃上了剁碎的地瓜秧和上杂粮面而煮成的稠糊。

那时,十有八九的食堂都关了门,已有饿死人的传闻。

蔡庄社员的七大姑八大姨知道蔡庄食堂还开伙,就来蔡庄走亲戚。

来的都是客,又不能拒绝,炊事员只好每人盛上一碗。人多了,炊事员的工作量加大。就有些不太高兴。淘洗地瓜秧时就有些马虎。晚上开火,稠糊变菜稀饭。

正吃着,一个小伙嚷了起来:“我碗里怎么有个羊屎蛋?”大家听说都用筷子划拉自己的碗,有人喊:“我碗里有半个。”说着夹起来给大家看。有人说是的,有人说不是的。哄笑声一片。不过没人生气,没人去找炊事员,大家把疑似物扔掉,一点不剩全喝光,还眼巴巴地望着锅。炊事员开始洗涮锅灶,这些人才慢慢散去。

临走,一个小伙子高声说:“你们别叫蔡庄村了,干脆就叫羊屎蛋村算了。”大家哄笑着拍手叫好。就这样,蔡庄的另一个名字,羊屎蛋村不胫而走。后来,大伙好像忘了蔡庄这个名字,只知道有个羊屎蛋村。

有媒婆给姑娘介绍对象,姑娘问那村的?媒婆说是蔡庄村的。姑娘有些犹豫,媒婆赶紧改口,就是那个羊屎蛋村。姑娘马上喜笑颜开,点头同意。姑娘解释说,有羊屎蛋饭吃,也比饿死强。

在三年灾害时期,虽说生活在城镇里的我们没被饿死,但也饿得够呛。计划经济时代,什么都定量。弟弟每月10斤,母亲27斤,我27斤,父亲下井活重42斤,一个月共106斤。

现在的年轻人会说,一个月一百多斤还不够吃的?如果放在现在,四口之家可能还吃不了。现在是吃不了,可现在有几个年轻人在家做饭吃?外边有的是小饭店,想吃什么有什么,管个够。

可在消灭资产阶级时期,在“宁愿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口号声中,谁敢私自种庄稼种蔬菜?一切都是计划经济,国家给城市人口配发只能维持生命的必需。关键是副食品少得可怜。每人每月二两油,三两肉,二两糖,几斤青菜。根本没有菜市场,只有供销社。居民拿着各种票证去指定地点购买。就是说,肚子里没有油水,不抗饿,所以那时特别能吃。早上喝两大碗稀饭去上学,走不到学校就把午饭掺着野菜的饼子吃光了。中午就用开水充饥。下午的两节课最难受,肠胃翻江倒海,“咕咕”作响。等到放学回家反而没有什么感觉了。

母亲说,这是饿过劲了。

我家有三种饭:一种全粮煎饼是父亲下井带的饭,一种半粮半菜的窝窝头是弟弟的主食,而用少许面掺大量野菜、只能用双手捧着吃的饼子则是我和母亲维持生命的主食。

母亲带我去剜双双芽,用开水烫后还要在清水浸泡七天才能吃。后来双双芽让大伙剜完了,就去撸榆树叶、柳树叶。其中最难吃的要数杨树叶,不问浸泡多少天,都苦得难以下咽。

母亲是个孝敬儿媳,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公婆婆在乡下饿死,每月就让我给爷爷奶奶送些米面,也不过几斤的样子。

有一次送的是大米,走到半路,我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抓了把生大米塞进嘴里,呀。真好吃。真香。我情不自禁地抓了一把又一把。

1960年的初夏,在爷爷家,我发现路旁一棵桃树下落了些只有指顶那么大小、被路人踩扁的毛桃,拾起来就向嘴里填,味道还不错,甜丝丝的很好吃。于是,我蹲在地上捡一个吃一个,连擦都不擦一下。地上的吃完了,就摘树上的。树上的不好吃,涩、苦。

下午,我胃疼得直打滚,奶奶抠我的喉咙,我呕吐出好多碎毛桃来才算好些。

第十二章  本家叔叔的幸运路

   我有一个瞎眼二爷爷,和我爷爷是堂兄弟。

    二奶奶有些智障。他夫妻俩一辈子不知生了多少孩子,最后只活下一个男孩,比我大三岁,起名邱保丰。乳名小丢,我叫他丢叔。

解放前二爷爷一家以乞讨为生。

一般都是二奶奶手里拿着打狗棍走在前头,二爷爷一只手搭在二奶奶的肩上,另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家三口就这样走家串巷讨生活。保丰叔三岁时,二爷爷就不让二奶奶跟着出去讨饭了,他带着丢叔一起去。

他自己摸索着做了个打击乐器,把一根三尺多长、比箫粗一些的竹竿侧面挖五六个10厘米长的洞,再把穿上几枚铜钱的小细棍分别镶嵌在竹竿的洞里。

二爷爷把它叫莲花落。使用时,拿着竹竿的中间,用竹竿的两头击打自家身体的各部位。有节奏的金属撞击声不绝于耳,很好听。 

二爷爷带着孩子挨家挨户去叫好。二爷爷一边击打莲花落一边唱:“吉星落到吉祥家。”三岁的叔叔就用稚嫩的声音高声接腔:好。二爷爷又唱:“六畜兴旺钱满匣!”孩子接口:好。就这样一直讨到解放。

解放了,他们家分了二亩地,在族人的帮助下,倒也能糊口。土地入了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最幸福的就是二爷爷,他拿着从食堂领来的白面馍,激动地对我爷爷说:“哥,这下可好了,这下可好了。”

可惜只好了一下,没过多久,食堂就关了门.

二爷爷想重抄旧业去乞讨,领导安排民兵把着路口不让走。说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要饭。

二爷爷饿得躺在床上起不来,二奶奶靠着搭在茅房墙上的一束地瓜秧活着。

三天后,几个人架着床,把二爷爷倒进一个土坑,算是入土为安了。

有点智障的二奶奶,吃完墙上的地瓜秧以后,就没有吃的了。饿极了就跑到麦地里揪了把刚灌浆的小麦在手里搓了搓,吹去麦芒就慌忙向嘴里塞。还没等咽下去,就被看护青苗的民兵发现,吓唬她说:“你吃吧。你这是破坏公共财物,明天就开大会批斗你,你听,大喇叭正叫你的名字呢。”谁知二奶奶经不住恐吓,回家后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丢叔成了孤儿。

评论 (29)

雪中梅

希望別在有那些天灾人禍的事情,農民種莊稼不易。令人驚心。欣賞了,平安是福。

小花荣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谢谢暖冬造访,问安。

暖冬cool夏

饿死人的时代,苦难的历史!写得好!我一点点在补课:)

小花荣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的理解支持。

canhe

堂姐笔下的三年灾害中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 务实的广田,羊屎蛋村的来历;还有二爷爷二奶奶和丢叔的故事,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写不出来的,看了让人心酸又难过。这些都是人灾造成的。堂姐能真实地记录写出来,堂姐是大义凛然的勇士,向堂姐致敬。

小花荣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一言难尽的地方,可悲。

南瓜苏

党的政策很统一,那就是从来不考虑人性,只考虑党性。现在集体主义又回头了。问好荣先生。

小花荣

回复 '阿迪2000'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置评,是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阿迪2000

谢谢您的真实记录,国内现在不能提这些了。

小花荣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兄支持。周末愉快!

蓝山清风

小人物讲的才是真历史,他们既没有造假的动机,更没有这样的能力。记得那时我刚出生,父亲花了25元人民币从菜场买了一只老母鸡回来,给我母亲滋补身体,城市人对那段历史有记忆,但印象不深,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所经历的都是饿死人的切肤之痛!谢谢梧桐兄的分享!写得真好!祝周末快乐!

小花荣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谢谢海风支持!

海风随意吹

你堂姐写出来太好了,否则这段历史一直隐瞒着,后人都不知道。跟读。

小花荣

回复 '紫若蓝' 的评论 : 什么时候能全民大反思,反思以后社会肯定平和。

紫若蓝

唉,堂姐的一生就没有收进历史书里的恐怖历史。没有反思的历史又要回来了。。。

小花荣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真实的历史现在不让说。当然,什么时候也没让说过。

小花荣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亲身经历,真实可信。菲儿周末愉快!

小花荣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是俺堂姐的著述,我只是稍微整理一下。多谢花姐。

小花荣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绝对是。

小花荣

回复 '云霞姐姐' 的评论 : 谢谢云儿。有空一定去星坛。

水星98

堂姐写的太好了,太好了!大跃进期间我们家在北京,受苦难不太多,我的定量是27斤半。后来去了四川,下乡插队时住房周围有100多座坟头,里面全是大跃进期间饿死的农民。生产队开忆苦思甜会,结果发言的农民无一不是声泪俱下的控诉大跃进,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了。

菲儿天地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1

太可怕了!谢谢分享这段历史 ,写得真好!

花似鹿葱

小花笔下就是活脱脱流民图啊!据说那年头就是出去讨饭也得生产队开介绍信,荒诞至极!

亮亮妈妈

这是人祸!

云霞姐姐

我说怎么不见你来星坛玩,原来又出新的系列作品啦,祝小花荣周末愉快,

小花荣

谢谢晓青。周末愉快!

小花荣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别说她的年龄,就是我也有印象。1960年前后,河南山东批量的乞丐蝗虫般的往南走。他们说,老家实在没东西吃,村里饿死人了,不跑出来也得饿死。

晓青

跟读!

可能成功的P

太可怕了。最近总看见文章质问有谁亲眼看见饿死人的。那个意思仿佛是说这段历史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