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还是TikTok?一个人两张脸
雅酷原创 (2024-12-29 06:33:24) 评论 (2)抖音,这款风靡全球的短视频应用,凭借其独特的算法和用户体验,在中国引领社交媒体潮流,还以其海外版本TikTok,在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掀起了一股数字文化风暴。
抖音在中美两国的行为模式,可以被形象地称为“两张面孔”,表面上看似“一体化”的品牌背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操作模式和管理逻辑,在中国,它谨小慎微地配合政府的审查与监管,无条件服从监管;而在美国,它则敢于以诉讼和公关对抗政治压力,表现出了一种近乎激进的抵抗姿态。
在中国,抖音严格遵守国内的内容监管政策,对用户上传的视频进行严格过滤和审查。关键词屏蔽、敏感内容删除、账号封禁等措施,是平台日常操作的一部分。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典型的人治社会,核心在于对权力的集中化和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高度集中,抖音的运营完全依赖于对权力的妥协。对于企业而言,任何“不听话”的行为,都可能面临严重后果:从罚款到整顿,再到彻底关停。这种高压环境让抖音必须小心翼翼,主动迎合政府的审查要求,以确保自身的生存。
与中国的“低调”表现截然不同,TikTok在美国市场,展现出了强烈的抗争精神。面对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禁令和出售要求,TikTok不仅拒绝妥协,还通过诉讼手段与政府针锋相对,同时大量雇佣游说团队和法律顾问,为自身争取市场空间。这种行为在美国并不显得突兀,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为企业提供了对抗行政权力的可能性。在这种社会结构下,TikTok敢于诉诸法律解决争端,通过舆论宣传争取民众支持,这是对其合法权益的维护,也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行为。
抖音在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运营方式,背后是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在理念和制度上的深刻差异。
在中国,社会的治理逻辑以人治为核心,强调权力的集中和决策的灵活性。在这种模式下,法律只是统治工具,而非独立的约束力量。企业的行为需要更多地服从权力,而不是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具体到抖音,它在中国的表现并非个例,而是所有本土互联网企业共同的生存策略。从阿里巴巴到腾讯,无一不对监管政策唯命是从。这种服从并不是企业的选择,而是人治社会中的“必修课”。
与人治社会不同,法治社会以法律为核心,行政权力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企业权益在法律框架下受到保护,政府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TikTok在美国的表现,正是对这一原则的实践。尽管TikTok的运营并非毫无争议,但它能够通过法律手段与政府对抗,这本身就是法治社会赋予企业的一种权利。法律的独立性让企业不必完全屈从于权力,而是有机会为自身争取公平竞争的环境。
中国的人治社会以权力集中为核心,企业的行为需要更多地依附于权力。而美国的法治社会则以权力分散为特点,企业能够通过法律手段与行政权力抗衡。这种差异,决定了抖音在两国的生存策略截然不同。在中国,法律的工具性更强,是服务于权力的统治手段;而在美国,法律具有独立性,能够为企业提供保护。TikTok敢于起诉美国政府,正是因为它相信法律的公正性,而这种信任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存在。在中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像是上下级关系,企业需要主动迎合政府的需求。而在美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更为平等,法律为这种平等提供了保障。
抖音在中美两国的“两张面孔”,是全球化企业在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下求生存的真实写照。它的“两面性”既是企业逐利的必然选择,也折射出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的深刻差异。 在全球化的今天,抖音的“两张面孔”,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评论 (2)
人格分裂,唯利是图。
入乡随俗。在哪国做生意,就按照哪国的商业习惯。在美国当然得为自己的权益抗争,不仅公司,公民也一样。在中国,就得按照中国商业惯例经营。TikTok完全按照美国法律经营,但遭受不公平待遇,诉诸法律,是遵循美国法制。微软,特斯拉,通用,三星,等等外国公司在中国都经营得不错,尤其是疫情期间,许多美国公司只是在中国的业务赚钱,比美国业务赚的钱更多。特斯拉就是一例,苹果是另一例。TikTok据理力争,是维护美国法制精神,反对美国政府违反美国宪法。
雅酷原创 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