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導致鴉片“越禁越多”

陸仁蟻1 (2024-08-02 14:32:31) 评论 (0)

    上一篇文章講到,鴉片並不是英國人帶到大清國的,英國人也沒能力在大清國推廣鴉片,英國人更是無法參與大清國境內的鴉片產業。那麼鴉片到底是如何變成毒品的呢?又是如何氾濫的呢?

    這和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徵有著千絲萬縷的連接。

    中國人的第一個特性,充滿好奇和從眾。在中世紀的中國,人口的大多數都是農民,農民在忙完農活後,幾乎沒有什麼業餘文化生活,抽菸、喝酒這種刺激感官的活動頗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哪裡有新奇味道並力道十足的煙或酒,往往能很快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和追捧。正是由於這樣一種性格,於是最早開始於東南亞和台灣的菸草和鴉片混合吸食的方法很快便傳入了大陸。據考證,這事應當發生在明朝的中後期。到了清人入關,這種產品在大陸地區應當有了相當的普及。

    當然,滿清人剛入關的時候,還顧不上老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因此,在頭一百年的時間裡,大家吸點鴉片煙,官府和皇帝自然無瑕顧及。慢慢隨著政權的穩固,老百姓尤其官場中的不良習性,引起了皇帝的關注,於是,第一個站出來禁菸的皇帝便出現了,這就是雍正。不過雍正禁菸的理由非常清奇,他認為鴉片煙“淫蕩傷人”,因此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水準,雍正下令禁鴉片煙。請注意,皇帝的命令是禁“鴉片煙”,也就是菸草和鴉片的混合物。

    於是中國人的第二個特性便彰顯出來了,這個特性便是鑽空子。皇帝的命令是禁止鴉片煙,那麼將鴉片和菸草分開,就不是鴉片煙了。煙就是煙,鴉片就是鴉片,哪裡有什麼鴉片煙。於是廣大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沒有受影響,皇帝的命令也得到了貫徹執行。

    不得不說的是,雍正皇帝當時完全不認為鴉片是毒品,在他的認知中,鴉片是一種藥材,菸草是一種日用消費品,作為商品他們是無罪的,但是奸商們將二者混合,便有了類似春藥的作用,大清國怎麼能允許春藥如此登堂入室呢?很明顯皇帝志向高遠,禁菸命令顯然著重於更高境界。那麼兩者不再混合就好了。就這樣,大清國的第一次禁菸便煙消雲散了。

    可是“食色性也”,需求這東西畢竟是存在的,如之奈何呢?

    中國人的第三個特性就發揮作用了。既然皇帝不允許菸草和鴉片混合,那就各自獨立,吸食純的吧。可是鴉片那東西,充滿了腥臊惡臭,如何下口呢?別急,中國人的小聰明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鴉片煙是將菸草和鴉片點燃吸食,說明燃燒可以將鴉片的香甜激發出來,那麼想辦法不用菸草也能燃燒鴉片不就行了?不知道是哪位能工巧匠,很快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菸槍。這下便解決了大問題,從這以後,香煙就是香煙、鴉片就是鴉片了。中國人的聰明在這種奇巧鑽營上展現出了驚人的光芒。雍正的第一次禁菸,不僅沒有禁絕鴉片,反而促進了鴉片事業的發展和壯大。

    自雍正下旨禁菸後,國產、進口鴉片紛紛登場,67年後,雍正的孫子嘉慶,突然發現,鴉片已經氾濫成災,於是下令禁止進口和銷售鴉片同時禁止各地種植罌粟。從法律和政策角度看,這次嘉慶皇帝是要斬草除根啊。效果咱們等會兒說,在嘉慶的命令中,我第一次見到了“煙館”這個專有名詞。這說明什麼?說明自從他爺爺開始禁菸,幾十年間,鴉片沒有被禁絕,反而已經普及到連皇上都知道有“煙館”這樣的零售門店的地步了。

    我查了一下史料,嘉慶朝鴉片的進口峰值約為每年四千箱。而每箱鴉片的淨重約為一百五十斤。大清中期全國有1700個縣,平均每個縣城每年只能得到兩箱鴉片。一個普通的癮君子一年消耗鴉片約為六斤左右(有史料證明)。這樣計算下來,平均每個縣大約有六十位癮君子,全國總共就有十萬位癮君子。當時人口總數約3億,計算下來當時吸食鴉片的癮君子在整體人口中的比例,比現今感染愛滋病的比例還要低一半。我很難理解皇帝為什麼要對這樣一個實在算不上大的問題大動干戈。

    我算一堆數字,是想引出中國人的第四個特點,便是“欺上瞞下”。到嘉慶一朝,鴉片已經普及到了皇上在深宮都知道街上有鴉片館的地步,可是官方記錄卻硬說沒有國產鴉片,騙傻子也不能這樣騙啊。畢竟洋人每年出口到大清的鴉片數量,我們還能查到,就算有假也不至於離譜,那國產有多少呢?至今都是一個謎。

    好吧,皇帝終於知道了,也下了命令,這下總可以解決問題了吧?

    別忙,咱中國人還有第五個特性,就是暗渡陳倉。大家都知道兩千年間,歷朝歷代政府都嚴禁私鹽買賣,可是私鹽販子卻滿街都是,私鹽買賣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鴉片就能是例外嗎?不幸的是,只要有需求,就會有人鋌而走險,這次參與鴉片黑市和走私的不僅僅是所謂的亡命徒。由於鴉片交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回報十分豐厚,因此部分皇室成員以及依附在他們周圍的各級領導幹部紛紛加入其中,這些太子黨和官員們在鴉片種植和走私中不僅是重要的參與者,甚至成為了主導者。

    到這一刻,鴉片終於走出民間,開始了飛躍。我說到這裡,還有人會堅持認為當時只有進口鴉片嗎?如果你還這麼想,我建議你還是去看“新聞聯播”吧。這智商一定看不懂邏輯也只能看懂宣傳了。

    順便說一句,直到嘉慶年間,英國人才取代了葡萄牙人在遠東的貿易地位,也就是說,這之前英國於大清之間的貿易數字,幾乎沒有多少可以令人擔心的成分。更別說鴉片在其中的份額了。

    然後就到了道光年間,也就是所謂的鴉片戰爭階段。中國人的另一個傑出特性也發揮作用了,就是“信口雌黃”。道光是如何下決心禁菸的呢?他是在鴻臚寺卿黃爵滋和湖廣總督林則徐的一再忽悠下相信了白銀外流和幾無可用之兵的說法,於是暈頭轉向派林則徐到廣東禁菸。我為什麼說忽悠呢?大家知道鴻臚寺是做什麼的嗎?主管朝會儀節。掌管儀節的官員怎麼會知道國家進出口總額以及順差、逆差這些現代官員都不一定搞得明白的概念呢?林則徐只是個地方官,更沒可能知道那些國家機密了。我說他們忽悠算是客氣,信口雌黃才比較貼切。當然,他們為什麼說那些,是不是有其他目的,我會在其他文章中再分析。

    忽悠,幾乎是肯定的。當然,當時鴉片氾濫肯定已經很嚴重了,長眼睛的人都知道,我不是指責他們不愛國,問題是,治病要懂醫術啊,亂開藥是會吃死人的。當時鴉片問題的關鍵到底在哪裡?是走私嗎?事實證明不是,因為林則徐在廣州的作為我們是知道的,鴉片禁絕了嗎?沒有。為什麼,因為問題的關鍵不在那裡。皇帝被忽悠了,鴉片問題沒解決,還引來了戰爭。所以道光才會把林則徐發配去新疆。

    本來想說鴉片戰爭的事,結果說到中國人的特性上了,跑題有點嚴重,權當一點私貨吧。

(今天的文章寫的有點匆忙,請大家多包涵)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那個年代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但是由於許多奇怪的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卻是極度扭曲的歷史。還原那段歷史,是我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但是每片文章的篇幅是有限度的,分段發表,難免帶來結構和邏輯上的斷裂,因此,如果大家希望看到更完整的內容,歡迎在網上購買我的作品:《妄議前朝》之鴉片與戰爭(點擊書名可以前往購買,您可能需要登陸“樂天書城”)。朋友們的購買對我是一種肯定,也可以變相支撐我完成更多的寫作,畢竟寫文章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妄議前朝》正逐漸形成系列,除上面提到的書外,《妄議前朝》之洪教主的地上天國,也已經出版,如果大家對太平天國歷史感興趣,可以順手在網路上一併購買。我的第三本關於洋務運動的書正在創作中,預計年內出版。屆時我會通告大家。

    購買我的書當然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暫時不購買也不是你的錯,能讀我的文章已經讓我感到三生有幸了,做為一個剛到美國的中年文青,能通過文章結識大家,足可以令我“偷著樂”了。

评论 (0)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