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英國單相思大清的“黑歷史”(三)

陸仁蟻1 (2024-08-07 13:10:17) 评论 (4)



    我相信,只要是華人,就沒有不知道乾隆皇帝的,知道英國特使喬治·馬戛爾尼伯爵的人也不在少數。按理說,華人中應當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應當懷疑英國的善意和文明,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在我所看到的關於馬戛爾尼到訪的文章中,拐彎抹角的挖苦和貶損溢於言表。我甚至懷疑是不是有人天生便有無法醫治的自虐病症。因為從他們的言詞中,我似乎看到不少人寧願瑟瑟地暗誇英國遠征軍,也不願用平和的心態看待揣著重禮來討好大清皇帝的英國伯爵。

    不過,與後世中國人的態度相反,從那位被乾隆皇帝和大清官員拒絕的英國特使身上,我卻絲毫沒有看出哪怕一絲屈辱、仇恨或不平等。當然我不能排除這位英國貴族其實很能裝,可我不得不承認,英國人面對乾隆皇帝和大清官員高高在上的態度,並沒有什麼惱怒。我甚至可以大膽猜測,如果換作大清國欽差林則徐出訪英國,卻被英國國王羞辱,只怕林大人是不會那樣沒皮沒臉地回國的,最起碼回到祖國時要對著鏡頭慷慨激昂一番,然後莊嚴宣布一切後果必須由英國人承擔。至於大清國人是否會群情激憤,那還要看主人的需要。不過激憤是可以隨叫隨到的,只要主人的一個眼神,打砸搶燒都是可以的。

    馬戛爾尼回英國後,英國的確消停了一段,因為進入十九世紀,歐洲大陸發生了一系列大事。在一八一五年,拿破崙終在滑鐵盧戰役敗北。這標誌著拿破崙時代的終結以及和平的重臨。而隨著拿破崙戰爭的結束,英政府亦重新審視在遠東的政策。由於英商一直不滿清廷實行的“公行”制度,而擴大清國市場的呼聲愈來愈高,這最終促成了阿美士德使團出訪清國,企圖再次與清國皇帝展開通商會談。

    這個時候,乾隆皇帝已經駕崩了,他的兒子嘉慶成為了新一代的領導人。

    史料中對於英國人的這一次到訪,沒有很多的描述,因為英國使團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既沒有見到皇帝,也沒有辦成任何事。

    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

    一八一六年八月十三日,阿美士德使團抵達天津,並得到工部尚書蘇楞額蒞臨歡迎。不過,雙方再一次就覲見清帝的禮儀問題出現分歧,清方要求阿美士德勳爵向嘉慶帝行三跪九叩禮,但是阿美士德勳爵只願意以“脫帽三次,鞠躬九次”代替。雙方在禮數上的分歧與爭執,使阿美士德使團未能入京,滯留於北京附近的通州。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在我昨天文章後面,有一位朋友留言,說馬戛爾尼是因為不守大清的規矩,才遭到了乾隆的不待見。相反,葡萄牙就守規矩,因此還得到了大清的獎賞。言外之意,“三拜九叩”是最起碼的規矩,照做有何不可?我不得不說,那位朋友可能真的不知道三拜九叩是奴才見主子的規矩,國與國的交往需要最起碼的平等。不過我還是要感謝這位朋友,因為他的留言充分證明了直到二十一世紀,不少華人頭腦中依然不知道“平等”為何物,既然不知道“平等”為什麼還要哭著喊著聲張“平等”呢?

    回來講阿美士德使團的事。

    經過雙方官員的各種撮合。嘉慶皇帝最終決定在八月二十九日於清漪園(慈禧時改稱頤和園)接見阿美士德勳爵。阿美士德使團聞訊連夜趕路,終在二十九日凌晨時分抵達北京。儘管阿美士德勳爵得知清帝即將準備接見,但是由於載有官服與國書的車輛仍未抵達,加上顛簸的路程使他疲憊不堪,他要求稍事休息。經過一輪爭吵後,阿美士德勳爵堅持歇息,結果負責帶領覲見的官員不得要領,唯有向嘉慶帝謊稱英使生病。嘉慶帝以為英使傲慢,目無聖駕,大為光火,於是取消陛見,並下令驅逐使團離京。

    在此,我必須替嘉慶皇帝說兩句公道話,既然約好了見面,你就應當守時啊,不守時也就罷了,居然謊稱生病,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地泡病號,趕出公司有什麼不妥嗎?沒開除你已經很客氣了。誒!我為什麼要說“趕出公司”?細想想才發現,嘉慶皇帝把自己當成老闆了,阿美士德就是個打工仔甚至是要飯的,老闆叫你幾點到就必須幾點到,就算生病,抬著你也得到。說來說去,還是平等的問題。打工仔在老闆面前沒有平等,估計多數人都曾經遇到過吧,有沒有一點感同身受?

    第二天,皇帝知道詳情後,怒氣稍息,但是驅逐令卻是不能更改的,這次的使團沒有見到皇帝,無功而返。由於禮儀的問題,阿美士德使團的任務失敗了。說實話,在英國派到大清的使團中,除了那個半路死掉的特使外,這位阿美士德是最冤的,不遠萬里來到北京,可是皇上沒見到、國書沒遞交、通商沒提及,甚至連旅遊都沒搞成,後半輩子回憶起這事,估計都不好意同後代們講。

    在這次之後,英國暫時停止了與清國官方溝通和接觸的努力。因為英國人漸漸知道,陪著笑臉、哈著腰是得不到大清國尊重的,別說通商了,連正經說話的可能性都沒有。“於是英國就開始琢磨用暴力解決問題了??”我猜最後這句話是不少人的推測吧。不過我必須告訴大家,你們又錯了。自一七五四年開始,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裡,英國人懷揣著一個夢想,期盼著與遙遠的東方大國進行公平的貿易,一次不夠就兩次,英國先後派出了四個使團,可是他們既沒有得到大清國的認可,更是沒有見到任何一次禮節性的回訪。可是我必須提醒大家,這期間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的暴力,甚至連一句牢騷話都沒有聽到,單相思到這等水準,只能說英國人的癡心幾近病態,大清國的高冷也可見一斑。

    結論,大英帝國對大清國的瘋狂追求,以極其不體面的方式告一段落。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兩千多年前,老祖宗便定下了規矩,我們就是宇宙的中心,只有萬邦來朝的戲碼,哪有皇帝降階相迎的可能?可是英國遠在萬里之外,從未接受過中華文化的薰陶,他們哪裡懂得這些萬古不化的規矩呢?既然不懂規矩,自然沒有好臉色。

    到這裡,關於英國人努力與大清建立關係的努力就算交代清楚了。接下來,我要和大家分析一下關於“白銀外流導致大清國不堪重負“的謠言。
 

评论 (4)

陸仁蟻1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謝謝你不斷的鼓勵和推動。我會盡力保持寫作以回報同好們的支持。

陸仁蟻1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中國近代史有非常多的話題。因為距離我比較近,因此會有許多感同身受。我會努力持續下去。謝謝你的鼓勵。

阿留

继续跟读欣赏!

油翁

陸仁蟻's article was insightful and humorous, shedding light on a topic that is often overlooked. I appreciated the clever wordplay and the unique perspective brought to the table. Keep up the great work, 陸仁蟻!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more from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