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而好文”的美国君子
浮世文心 (2025-03-29 15:51:31) 评论 (9)
一天, 我从Librovox网站上下载了一本有声书: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亨利·詹姆斯是二十世纪英美文学的一位巨匠,其文学成就远在绝大许多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上,只是由于小说的内容注重人心的深度而不是吸引人的情节,读者群比较狭小。
亨利·詹姆斯文笔优雅,那位朗读者读得也是如行云流水,听起来像是非常陶醉。这位朗读者的朗读没有多少戏剧性,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有深厚文化修养的老人在独自闭门读书。朗读者的声音听起来已经很老了,但是中气很足; 很长的句子,他一气呵成,毫无破绽 (亨利·詹姆斯可是出名地爱写极长的句子)。
粗略数了一下,他大概在2009到2018年十年间,录制了79部有声书,其中56部完全独自制作(不少是大部头书),23部与别人合作。独自制作的56部中,有23部是亨利·詹姆斯的著作。 克利福德教授的文学口味比较贵族化。 79部书中有两部跟中国有关。一部是罗素的《中国问题》,一部是英译的《红楼梦》(部份)。 从《红楼梦》的朗读中, 听得出他的普通话发音十分标准。可能他很有语言天赋。79部书中还有但丁(意大利文)和波德莱尔(法文)的诗,可见他在中、英文之外,至少还会讲意大利语和法语。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会这样勤恳而无偿的为天下的读书人录制了这么多高质量的有声书?我对他发生了兴趣。从他的有声书里我得知他叫尼古拉斯·克利福德(Nicholas R. Clifford)。
经过一番努力,我在网上查到了一篇关于他的介绍 - 他的讣告。他已经在2019年去世了。
从讣告中得知,他是位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所古老的私立文理学院明德大学(Middlebury College)的退休教授, 曾经长期担任过该校历史系主任、暑期中日文学校主任、副校长、代理校长、校董等领导职务。 克利福德教授于2019年88岁高龄去世,在讣告中,被独特地赞誉为“一个正真的君子”(拼音junzi)。 讣告特别说明“君子”是中国人对 ‘gentleman’ 或 ‘cultivated person’(文化修养深厚的人)的称呼。之所以在讣告中有这样一种别具一格的赞誉,是因为克利福德教授研究、施教中国历史多年,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热爱。
克利福德教授为人相当低调,给人的印像就是位和蔼的老人。 鲜为人知的是,他出身于一个富裕世家。他的父亲,亨利·克利福德是一位著名的文物鉴赏家,曾管理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三十多年; 他的母亲艾瑟·克利福德则是一位研究中世纪历史的历史学家和慈善家。他的父母除了拥有大量珍贵艺术品,常出借给博物馆举办展览外; 除了在美国,还在意大利弗洛伦萨、瑞士佩莱兰山,和墨西哥洪纳卡特佩克等地拥多处有度假别墅。其中在弗洛伦萨的度假别墅,是一所弗洛伦萨的名胜古迹,以其优美的花园著名的卡蓬里山庄(Villa Capponi)。据弗洛伦萨旅游手册介绍,卡蓬里山庄始建于1572年,在被亨利·克利福德在1928年购入之前,曾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的祖母苏格兰夫人的别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本人对卡蓬里山庄怀有深情的童年记忆。克利福德教授家拥有卡蓬里山庄五十多年,在1981年他父亲去世后才卖掉。
卡蓬里山庄
克利福德教授对亨利·詹姆斯情有独钟,其来有自。 亨利·詹姆斯是个美国人,但长期居住在欧洲。他的小说中主角多半都是客居欧洲的上层美国人,着眼于新生的美国文化和古老的欧洲传统的交流。克利福德教授的童年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中度过。 他的父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是从零岁开始,带着他们实地在欧洲古老的城市中居住、漫游、上博物馆。那种生活正是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所描写的。
据载,亨利·詹姆斯也是卡蓬里山庄的常客。也许亨利·詹姆斯还是克利福德教授父母的朋友,也就是说亨利·詹姆斯或许还是克利福德教授童年记忆中的一位家中来客。不难想象,克利福德教授在阅读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时,能感受到格外的温馨。
虽然克利福德有着深厚的欧洲文化修养,却选择了中国历史为一生的职业。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入海军服役,常驻台湾海峡,可能常上岸到台湾漫游,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学习汉语。退役后,他还曾在明德大学的中文学校正规学习中文,然后又到台湾进修中文约两年(那时美国人不能去中国大陆),能讲非常标准的普通话。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研究中国。
他于1961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博士,研究近、当代中英关系史,以及“洋人”在中国尤其是上海的状况,出版了四部这方面的历史学专著; 还“业余”写过一部美国人在中国的长篇“惊险”小说。
他在明德大学创立了“东亚研究”专业和“中文学校”(一个暑期强化语言培训项目),在几十年里为这两个部门倾注了不少心血。
他虽然出身于很富裕的家庭,却没有任何傲慢自大的缺点;相反,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非常正直、单纯、谦逊、待人热情,广受学生爱戴。
八、九十年代的一天,克利福德教授在任副校长时接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来信,说他的父亲解放前曾在明德大学读书,回中国后吃了不少苦头,现在他的儿子想到美国来留学,希望明德大学能录取他的儿子。克利福德教授非常同情他们,安排录取了那个孩子,还为他在明德大学的中文系找了一个助教工作。
这样一位富家子弟,一生致力于学术、教书育人,卓有成就。 退休后,七、八十岁高龄还在免费有声书网站勤勤恳恳地为听众无偿录制了79部有声书。最后一部完成于他去世前数月,那时他已经快88岁了。真是为了文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克利福德教授身上具有的是真正的开明贵族气质。真正世传的贵族,不会像爆发户的富二代那样热衷于穿名牌衣装开豪车招摇过市,浅薄地对人显示财富、权力和优越感。真正的贵族会为那样的举止感到羞耻。真正的贵族知道宝贵的不是金钱,而是传统、文化、教养、和精神。克利福德教授的谦逊是一个真正的开明贵族的谦逊。
克利福德教授留下的79部有声书是给所有爱文化的人共有的宝贵遗产。
我很惋惜在他去世后才得知这世上曾有过他这麽一位君子。我想,以后有机会时,要到佛蒙特州他的墓地去献上一束鲜花。
评论 (9)
孔子说勤恳教书育人的子夏是小人儒,符合孔子政治理念的才是君子儒。孔子的礼有严格的等级观念。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汉书》曰:“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要而言之,复礼之道在艺文。崇文如克君者,不亦君子乎?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是。关于中国人“君子”的概念,写一本书也不为过。不过,那怕是去问孔子,他也肯定会说这位是君子。
不仅仅是汉语中“君子”的语义复杂,还有中英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 在Librovox上发现Nicholas R. Clifford,觉得像找到一个充满宝藏的山洞。打算也去听听他所读的Henry James之外的那些不那麽有名的作家。
在海外的中国人爱谈“融入主流”,也太“崇洋媚外”。“主流”,不就是“大众”,西方的“大众”那怕的确比中国的“大众”高明一些,也还是相当有限。而Nicholas R. Clifford这样的人就绝对是在“主流”之外。我是肯定希望能多接触到Nicholas R. Clifford这样的“非主流”,而不是去“融入主流”。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我运气很好,开始读(实际是听)Henry James就凑巧是“The Portrait of a Lady”, 印像极好。据说那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句子还不太长,意识流还不多。此外还听过几本,也很喜欢“Washington Square”(据说是最容易读懂的一部);不喜欢“The Turn of the Screw”。建议您从“Washington Square”开始。同时,一个好的朗读者也很帮助我们理解。您可以上Librovox去找Nicholas Clifford朗读的“Washington Square”。同时,Henry James的很多书,包括“Washington Square”都可以在Geutenberg网站免费下载。文字与有声书同时读听,效果最佳。
“The Europeans”我还没有读过。
谢谢介绍。:)
我读过Henry James的The Europeans。长句子、心理描写,难读。
去年捡到四本他的传记(另有一本),厚。不知哪天开读。
Gentleman给女士开门,不同于儒家君子。翻译得小心。不知道《诗经》向往在水一方的君子,是否那种gentle?华语君子的语义演变很复杂、很细微。
浮世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