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看国产犯罪题材电视剧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编剧和导演在处理反派角色时,常常采用一种"道德模糊"的手法。这些角色既非纯粹的恶人,也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游走在善恶边缘的复杂人物,让观众陷入一种微妙的情绪——对坏人恨不起来,反而有一种赞叹和欣赏情愫。这种处理方式让故事叙述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刚刚[
阅读全文]
虽然这部电视剧仍颇具看点,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所呈现的域外生态与复杂的家庭关系。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该地生态环境恶劣,居民生活凄凉。数十年前,这里曾因丰富的矿产而热闹一时,经济一度繁荣。然而,如今人去楼空,繁华不再。大多数人都渴望逃离这片荒凉之地,这种“离开”的渴望也成为当年命案发生的重要诱因,也是这部戏深层的基调[
阅读全文]
最近正值美国大学录取通知发布季节,在网络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孩子被名校录取的喜讯。然而,同时也传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美国著名寄宿学校安多福(PhillipsAcademyAndover)的一名韩裔学生自杀了。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这名学生好像并非国际生,而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韩裔子弟。从文化角度来看,韩裔与华裔学生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对名校[
阅读全文]
最近在追《乘风破浪6》。回顾往届节目,能连续办成这样一档大型综艺实属不易。导演团队需要绞尽脑汁设计规则,让参与者充分互动,展现各自的才艺。每年的参赛者虽然年龄要求30岁以上,但许多都是更年长的演员。他们希望借助这个节目唤起观众的记忆,同时吸引影视导演的关注。此外,还有一些来自舞蹈团的演员,以及从广播行业转行的艺人。观众对演员的了解通常[
阅读全文]
电视剧《北上》终于落下帷幕。尽管大结局温馨圆满,谢望和在送给父亲的游艇上,与青梅竹马的夏凤华举行了一场梦幻婚礼,但这部剧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仍是北漂一族的艰辛与挣扎。追剧过程让我不断地想起一首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的歌——汪峰的《北京,北京》。当我再次细细品味歌词,才发现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谢望和以及他的三个小伙伴在北京奋斗的心路历程[
阅读全文]
退休这个曾经遥远的字眼,但突然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了。孩子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我们很快就发现到了退休的年龄。其实,相比留在中国的同学,我们在美国的退休时间要晚得多。在国内,一般工作单位的女性职工55岁退休,男性职工60岁。大学教授的退休年龄通常为60岁,但如果是博士生导师,可以延迟至65岁。而在美国,对很多人来说,正常的退休年龄大约是67岁,即可[
阅读全文]
最近,我一直在追这部新播出的电视剧《黄雀》。起初,我以为它是一部谍战片,没想到竟是讲述警方反扒工作的故事。然而,真正引人入胜的地方并不是警察如何抓捕扒手,而是扒手们在新时代展现出的超高偷盗智谋和精湛技艺。
这部剧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警察看起来更像小偷,而小偷反而显得正派。例如,警察郭鹏飞、李唐、队长李爱玲和警察李红旗的装扮随性,毫[
阅读全文]
昨天看到一位家长的帖子,报告孩子今年考学的消息:“有学上了,Amherst!”这本应是个好消息,但话语间却透着一丝矫情。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孩子终于考上了名校Amherst。首先要祝贺这位孩子,毕竟Amherst是美国顶级文理学院之一。如果查阅排名,美国前五的文理学院通常包括:WilliamsCollege、AmherstCollege、SwarthmoreCollege、PomonaCollege和WellesleyCollege。能够被这些学校录取[
阅读全文]
那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分析贺锦丽竞选失败的原因。标题直指拜登反复在她耳边念叨的那句话:“Therecouldbenodaylightbetweenus,”成为贺锦丽竞选的最大掣肘。刚看到这句话,我有点摸不着头脑。Daylight不是指白天的光明吗?难道他们需要nightlight,关系必须笼罩在黑暗之中?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好向ChatGPT求助,才知道“nodaylight”是个惯用语,意思是“不能有[
阅读全文]
早在电视平台上看到电视剧《北上》的剧名,但不知为何一直没有点开。昨晚看完《黄雀》的最新更新,意犹未尽,随手点开了《北上》,没想到一口气看了五集,忽然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要不是因为时间已晚,剧集尚未更新完,恐怕还会继续追下去。整体而言,这是一部极具吸引力的电视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主演中能叫上名字的不多,如欧豪、白鹿、胡军、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