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爬8楼欲轻生 消防员30秒飞檐走壁营救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成都市民昨日到本报体验摄影记者的一天,大热天汗流浃背全程参与“救人”报道

我见证!飞檐走壁救下跳楼女

  昨日上午,西南财大学生杨蒙早早来到报社,体验摄影记者一天的工作生活。突然,有消息传来:成都市走马街某酒店一女子爬上窗台意欲跳楼,巡警和消防队员正组织营救。杨蒙立即随本报记者赶到现场,用相机记录营救行动全过程,过了一把记者瘾。

  营救现场

  情况紧急一只脚已伸出窗外

  上午9时30分,记者赶到事发现场看到,一个30岁左右、身穿一身黑衣的女子,站在8楼茶坊一包间的窗户上,两只手抱着墙,一只脚已伸出了窗外。她所在的包间门紧闭。右侧窗口,两名警察正在与她对话,左侧相邻的窗户内,消防队员正在讨论营救方案。

  围观的群众称,黑衣女子爬上窗台已有半个小时左右。从她断断续续的谈话中,得知该女子是为情所困,选择这种方式是为了与对方见面和对话。

  耐心劝导黑衣女子不肯罢手

  就在消防队员商讨营救方案的同时,右侧的两名警察则轮番对黑衣女子进行劝导。“你下来嘛,有啥子事慢慢说……”女子情绪稍稍稳定,但她的腿仍悬在空中不肯收回。

  10时20分,黑衣女子松开了一只手,表示不见到对方就要跳楼,气氛骤然紧张。两名警察立即让她掏出手机拨打电话联系对方。“你的手机有没有电?要不用我的?”警察试图用这个方式接近对方。女子十分警觉,连声制止:“你们不要过来,否则我就跳下去了。”

  闪电营救30秒上演飞檐走壁

  “你再联系一下,看电话打得通不,让他马上过来。”10点32分,警察让黑衣女子再度联系对方。黑衣女子将头缩回屋内,拨打电话。电话通了,黑衣女子与对方通话,听电话的她注意力已经分散。早已做好准备的消防队员悄声从左侧窗户爬上窗台,用手抓住屋檐上的铁丝,一只脚踏在窗外的空调外机上。此时,现场的气氛凝固了,围观的群众都捏了把汗。只要黑衣女子回头一看就会发现消防队员,后果不堪设想。

  10时37分,只见消防队员一个纵身,一只脚踩到黑衣女子所站的窗台,伸出右手将黑衣女子推下窗台,并护着她落在屋内的地上。黑衣女子发出一声尖叫,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被几乎在同一时间破门而入的民警控制。短短30秒钟,营救行动取得成功。围观的群众为民警和消防队员的默契配合鼓掌。随后,警方将该女子带回附近派出所调查。记者刘诚实习生周峰摄影谭曦

  采访体验

  到报社耍相机动作老练

  虽然赶了40多分钟公交车,杨蒙脸上毫无疲倦的神色,还有点兴奋。走进摄影部,跟值班记者打了招呼后,便开始试着熟悉摄影器材了。杨蒙把数码相机挂在脖子上,左手托白色长镜头,右手拿机身,“咔嚓”一下,黑色机身就长出了又圆又长的白脖子。左眼闭,右眼睁,对准正在看报的报社记者,“嚓嚓”按下快门。拍摄流程顺畅,动作熟练,挺像个职业摄影记者。杨蒙是原西南财大校报的摄影记者,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去年访问财大,杨蒙就曾参与过摄影报道。

  抢新闻真刀真枪跑采访

  “走马街47号,有人要跳楼,快!”接到新闻线索,杨蒙和摄影记者谭曦老师火速冲出报社。赶到现场时,看到一个身着黑色上衣的女子正站在8楼窗户上,神情激动。

  “你到8楼对面去,我从侧面拍摄”,谭老师一声令下,杨蒙一口气冲到了对面的5楼。挤了挤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才找到巴掌大的地儿。瞄景,变焦……“嚓嚓嚓”,腮边汗水已经悄悄汇成一条小溪。过了一会儿,轻生女子好像要接个电话,此时相邻窗户内的消防战士开始准备了,趁其扭头接电话的瞬间,一名战士踩着空调架,临空摸到了跳楼女子所在的窗户边。“嚓嚓嚓———扑通”,相机拍照的声音几乎和消防战士把跳楼女子从窗户上推倒在地的声音同时响起,随后楼下的人群里爆发出了掌声和欢呼声。“好了么?快下来,到对面出事的8楼,看能不能拍点当事人的情况。”电话里传来谭老师急促的声音。杨蒙没来得及松口气,又背着相机跑下了楼。T恤贴在了后背上,像淋了一场雨。

  “下来时才发现,铁框构建的楼梯长满了锈,又窄又陡,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杨蒙笑着说,当时只顾往上爬,一心想着抓拍最精彩的镜头,过后想想挺后怕的。

  谈感受做摄影记者挺难

  回到报社,谭老师开始指导杨蒙处理图片。“背景太暗了。”谭老师指点说,新闻现场阳光强烈,轻生女子站在窗口而且穿黑色上衣,窗户内光线不足,采取正面拍摄必须注意背景,否则拍出来的是黑乎乎的一团,无法见报。看着忙了一身汗拍的照片无缘版面,杨蒙告诉记者,平时拍照还可以,但在紧急情况下拍照就乱了方寸。原来摄影记者没自己想像的那么好做,拍出好的新闻照片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我们是代替读者到现场了解新闻事件,所以记者必须用有限的镜头语言向读者传达最大的新闻信息。”谭老师指导说。

  下午4时30分,杨蒙结束了一天的体验记者生活。他临别时说,最大的感受是摄影记者除了背着一个装着摄影器材的大包包很累外,还需要过硬的摄影技巧和新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