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复苏难掩房地产衰退 央行三千亿贷款清库存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5月17日,中国政府发布官方数据显示,四月份的工业生产增速加快,服务业也持续复苏。但是,房地产销售仍不见起色。中国央行推出三千亿贷款"清库存"计划,鼓励地方国企收购待售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然而,在消费支出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0.03%,这样的增速不如3月份的年增3.1%。

另一方面,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1%;此外,连续下跌18个月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4月份同比下降2.5%,仍未止跌;降幅虽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0.2%。

中国新屋和二手房销售双双下挫

数据显示,在投资方面,虽然1-4月份中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但是4月份环比下降了0.03%。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幅度近1成(9.8%),新屋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双大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20.2%及28.3%。二手房的数据也没有好转,4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年减8.5%,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下降6.8%和6.6%。

中国央行出手清库存 拉抬房市

台湾的东华大学新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松兴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目前中国房地产余屋过剩,无法去库存。对民众而言,如果此时进场买房不仅会被房价套牢,还可能会跌价,如果没有看到底部,只会抱持观望。目前没有特别明显迹象房价已经触底,大家都在等中央是否出台新的政策稳定房市。

“有些地方政府决定把开发商卖不掉的余屋买下来,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去化库存,让房市及早看到底部,有底部才会反弹,”他说。

中国房地产数据惨淡,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拉抬房市。美国彭博社日前的报道指出,中国国务院正在征询几个省和政府机关的意见,尝试推动几个清理库存余屋的试点计划。

5月17日,官方新华社报道,中国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议中表示,中国政府可酌情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当天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进一步指出,“中国央行将设立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此外,中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深圳推出新版建筑设计规则,内容包括减少住宅公摊面积,过去计入“公摊面积”的避难层、机房等两大部分公共空间,修订后将列为“不计容面积”。

房地产火车头失去动力 无法单靠出口拉抬经济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任松林对本台表示,他在中国国内的许多好友与同学都感受到,无论是失业率还是降薪、房地产爆雷,生活压力非常大,民营企业几乎是奄奄一息。他提到,中国经济过去主要是房地产提供大量资金,再投入基建和房市,车轮滚滚带动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一旦火车头失去动能,对中国经济不是好兆头。

任松林说:“外界公认中国已经掉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中国已经开始南美化,内需上不去。一个国家靠基建,那是要举债的;靠外贸,中国体量小的时候靠外贸还行,但是现在体量变大后,外贸数字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必须靠内需拉抬。”

陈松兴认为,目前中国国内消费不振,整体经济发展政策过度着重在制造业刺激出口,但是现阶段包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 、欧盟都在调查中国的出口倾销问题,所以中国复苏的出口很难持续。

陈松兴说:“内需不足,外销又不行,三驾马车的投资,属于房地产的基础建设仍积弱不振。有十几个省财政有危机,被下令暂时停止基础建设,可能陷入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所以整体上是结构性问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了回升态势。但刘爱华也坦言,“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犹存,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回升向好基础需要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