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千亿光伏帝国的四川首富之女,遇到麻烦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接班不满14个月,四川首富之女刘舒琪便遭遇巨大挑战。行业变天,公司业绩大幅跳水,股价一路狂泻,诸多难题摆在了这位年轻女掌门面前。

刘舒琪曾被誉为最幸运的富二代之一。她拥有海归背景和美丽的容貌,身为一方首富的父亲刘汉元为她打下巨大的家业。刘汉元创立的通威股份(600438.sh)是最赚钱的光伏企业之一,市值一度超过2900亿。更难得的是,这位超级富豪似乎并不恋权,一年多前他扶持刘舒琪火速上位,将千亿光伏帝国全权交到年仅34岁的女儿手中。

颜值爆表还坐拥泼天富贵,刘舒琪一度出圈,成为社交媒体上惹人羡慕的“投胎小能手”。然而刘舒琪的这个班接的并不容易。刚刚接管公司之后,她便迎来了周期魔咒,光伏行业变天了。

通威股份最高光的时刻当属2022年,当年硅料价格从年初的8.8万/吨扶摇直上,一度触及33万/吨,作为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也身价大涨,实现净利润257亿,同比大涨217%,创公司历史之最。但到了2023年,风口退去了,行业产能开始过剩,无论上游的原材料多晶硅还是硅片或者组件,价格大幅下跌。这一财年,通威股份的净利润直接腰斩。等到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开始负增长,归母净利润更是出现了近8亿元的亏损,为7年来首次单季亏损。

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大幅下跌,也触发了市场情绪,光伏资本盛宴正迅速散席。自2023年起,通威股份的股价便不断下探,最新数据显示,公司市值已不足千亿。不到两年时间里,近2000亿市值灰飞烟灭。

不过行业性的波动,困扰的并非通威股份一家公司。数据显示,市值千亿的光伏企业已经从两年前的15家跌到2家,就连12年没出现过亏损的硅片龙头TCL中环,今年一季度业绩也出现爆雷。行业变天,即意味着江湖大洗牌,对头部企业来说这是危机也是机遇,谁能在动荡的背景下逆势坚挺,或许才能赌赢未来。

刘汉元是多次赌赢过周期的人。他于2006年硅料行业颇为景气时,由饲料行业跨界入场,这本身就是一次豪赌。十几年时间里,光伏行业出现过数次低谷,刘汉元都靠发力革新技术和逆势抄底获取规模,渐渐成为龙头。

至少在公开层面,刘舒琪表示她早就深谙这个行业波峰波谷交替的本质。同时,尽管父亲已经放权,但似乎还是刘舒琪的一大底气。她认为未来5年到10年的行业趋势,父亲比她看得更清楚,而且他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①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逆势扩产、豪赌光伏行业未来的触底反弹,应该是通威目前在下的一步棋。仅去年一年,通威就官宣了在鄂尔多斯、成都、乐山等多个城市的五个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45亿。其中,仅今年1月份在鄂尔多斯的项目,就斥资280亿元。根据刘汉元过往的风格推断,这更像是刘汉元的手笔。

尽管已经交权,但刘汉元是否还掌控着通威这艘巨轮,不得而知。公开层面的信息显示,刘舒琪一直是马不停蹄奔走在经营第一线的。最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四处洽谈,完成涉及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融资贷款、光伏产品出海等层面的多项交流合作。从这些信息推断,刘舒琪不会是前台花瓶的角色。

接班前,刘舒琪曾在公司的商务部门历练过两年,负责供应链、市场、销售和成本管理等环节。在此之后,她便上演火箭式接班。销售方面,她似乎也拿下了一些成绩。本月,通威股份和千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签下391亿纯晶硅产品销售合同。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此巨额订单,对公司上下是个提振。

在业绩不景气的状况下,通威股份似乎并没缩手缩脚。过去,通威股份的优势产能主要集中在全球硅料+电池片两个领域。为了应对周期,通威又开始发力太阳能和组件业务。试图通过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来消化自身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想要用一体化布局打造新的护城河,资金、研发、市场与成本控制能力缺一不可。目前尽管净利润出现亏损,但通威股份的现金流还算充沛。最新的资产负债表上,通威有超过300亿的账上现金,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但存货问题也值得警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威股份存货规模为112.71亿元,较2023年末激增了约34亿元,增长高于同行。对此,公司解释主要是经营规模扩大所致。

这也是通威股份“周期解法”中无法回避的一环:想通过扩产投资未来,但暂时的产能过剩却又会增加资金压力。

面对这轮下行周期,刘汉元父女也做了不少大手笔的举动,如大额派息、大股东增持、回购公司股份等举动,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但行业回暖时机未到,刘舒琪暂时恐怕还无法卸除身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