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新闻
+A-

河南17岁中专生被“疯抢”事件,不要搞错了逻辑

拾遗 2024-12-06 09:39:53


面对不确定性,

你的能力就是底气。

01

三百六十行,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

02

最近有条新闻掀起全网热议。

河南驻马店某技师学院,

一位17岁的中专生郑红旭,

被六七家企业疯抢。

初始薪资开到七八千,

入职就能涨到上万。

中专生、高薪、疯抢,

这几个词连到一起,

就如当初姜萍一样,

因为足够“反差”,

所以足够争议。

而另一边还有几条新闻:

上海某211高校,

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研三男生,

在招聘会上转了五圈,

一份对口工作也找不到。

中国农大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

收到的offer底薪却是3000。

被他质疑后企业回了一句

“研究生已经不值钱了,

你爱干不干。”

这几条新闻放到一起,

网上出现了很多声音唱衰:

“以前都说考不上大学

人生就完蛋。

但现在中专生被疯抢,

本科生却找不到工作。

既然学历不值钱了,

那鸡娃还有什么用?

既然学历无用了,

那努力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不得不承认,

文凭是真的在贬值。

但在郑红旭的故事里,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一个结果,

却忽略了背后,

真正的底层逻辑。

03

当很多人高举郑红旭这柄大旗,

去宣扬学习无用论时,

他们没想过:

郑红旭的成功,

恰恰证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当初,郑红旭因为10分差距,

错过了自己心仪的高中,

最后选择了职业院校,

读新能源技术专业。

但进了学校后,

他和多数中专生不同。

他没有躺平自暴自弃,

而是早上六七点就到车间。

晚上所有人都走了,

他仍然在那里练习。

经常一学就到12点,

满手都是划伤烫伤。

足够热爱加上足够努力,

让他仅仅两年就拿到了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组第一,

全国决赛第三。

后来他还参加了

全国第三届关键技术新能源比赛,

又获得了全国第三名。

如今17岁的他,

已经拿到了国家二级技师证书。

所以,他能被高薪疯抢,

不是因为他的中专学历,

而是因为他的比赛成绩,

是因为他过人的职业技能。

试想他进了职校就躺平,

每天混吃等死的过日子,

那今天还会有人疯抢他吗?

如今被疯抢的,

不仅仅是一个中专生,

更是一个靠着学习,

学到真本事的人。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

恰恰就是学习能力。

04

今天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

因为最近很多人,

正因学历贬值而迷茫。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

求职屡屡碰壁。

还有很多大学生,

面对着3000块的offer,

自信瞬间崩塌,

陷入自我怀疑。

他们开始怀疑学习的意义,

埋怨就业市场不景气,

指责教育模式脱离实际,

却很少从根源上去思考一些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

大环境和大学扩招,

确实对就业产生了影响。

但依然有很多人,

在艰难的就业环境里

也能脱颖而出。

所以,停止抱怨,

从根源上去深思,

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那么,如何端稳“铁饭碗”?

有几个观点想和大家分享。

05

一、首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学历确实是敲门砖,

但能力才是保命符。

我一位HR朋友,

曾向我大倒苦水:

她招过一个211毕业生,

简历写的非常华丽。

考了很多证书,

熟练掌握各项技能,

但到了实际工作里,

全都开始现原形。

虽然考出了认证的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但要求一周交的策划案,

磨蹭了一个月才交了半成品。

好不容易到了执行阶段,

做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

虽然考了英语六级,

但新闻翻译不出来。

甚至写在简历上的驾照,

也只是考了但不会开车。

其实这个毕业生不是个例,

一个很扎心的现实就是:

如今很多大学生,

都只有学历没有能力。

我们的大学里,

大量存在两类人:

一类是浑浑噩噩过日子。

上课睡倒一片,

下课打游戏玩乐。

考试混个及格。

一类是考各种虚幻的证书,

却没有实操的能力。

他们都抱着拿着文凭,

加上几张技能证书

就能找到理想工作的目的。

但如今学历贬值的趋势下,

这种方式已经不好用了。

智联招聘曾做过调查:

80%的用人单位都觉得

应届生没有实际工作能力。

这种能力,

不仅是专业技能,

还有相应的工作软实力,

比如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等。

以往或许企业还有耐心去培养,

但现在的企业,

用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他们不愿做免费的教培机构。

相比一纸学历,

能给公司带来直接价值的能力,

才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06

其次:

相比做斜杠青年,

希望你盯着一件事做专做透。

吉利集团有一位80后工程师,

名叫吕义聪。

他只有高中学历,

2002年因为没考上大学,

开始做汽车修理学徒。

后来他进了吉利,

从一线装配学徒学起。

他特别喜欢车,

为了能更多的学习,

工作之余,

他经常跑去各个岗位偷学,

躺在空车壳里,

看着流水线上零件组装。

休息日也钻进车间,

把一辆车拆开再装回去。

因为学历不高,

他只能一边看书,

学习汽车相关的理论知识,

一边在工作中查漏补缺。

就这样他花了10年,

从一个汽车修理学徒,

变成了一位汽车工程师。

他单凭耳朵就能听出

40多种汽车故障类型,

两天就能完成一辆汽车的组装,

拥有50多项改善创新成果,

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

如今他已经升职到技术岗,

负责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

他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工作后先在行业待三年,

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

然后一直钻研下去。

如果在众多行业中游移,

不断拿自己的短处

和他人的长处比,

只会屡屡碰壁,

人才往往是熬出来的,

当你的能力到达峰值时,

自然会把你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山西左权县的一家国企,

引进一名高中学历的人当总监,

看重的就是他在新媒体运营上,

日复一日的钻研能力,

他之前就拿到巨大成果了。

我想他们的故事,

给很多人提了个醒。

如今很多人,

尤其是年轻人,

总是心浮气躁。

今天学这个,

明天学那个,

三分钟热度,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最后干啥都半瓶子晃荡。

但一个人要想有核心竞争力,

就得认准一件事往深里挖。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

“凡人为一事,

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领域的专家,

有别人比不了的本事,

你就永远有属于你的一碗饭。

07

第三:

比学历更重要的,

是终生学习的习惯。

还记得几年前

甲骨文公司裁员事件吗?

那时能入职甲骨文的,

都是学历和能力百里挑一的。

所以当甲骨文宣布裁员时,

国内众多大厂,

直接去甲骨文门口抢人。

可出人意料的是什么?

大部人第一轮面试都没过。

这背后原因是什么?

是这些高学历程序员,

在甲骨文的日子里,

长期松散,

并没有一直在保持学习,

长期不来上班。

而上班也主要是改几个bug,

一年只需忙1-2个月,

不用担心升职问题,

所以长时间的躺平。

宽松的环境,

让人变得懈怠。

这个时候时代的大刀砍下来,

就避无可避了。

其实这样的悲剧,

很多人都在犯。

有许多人的学习,

从学校毕业就停止了。

很多人在结婚生子以后,

就不再关注个人成长了。

还有一些人,

是在单位不断被固化后,

开始变得躺平颓废。

大家都觉得:

拿了文凭就万事大吉,

达成一个目标就高枕无忧,

找到一份工作就能得过且过。

可后来才明白:

真正的铁饭碗,

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的饭,

而是无论去到哪里,

都有自己的一碗饭吃。

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稳定。

你必须始终怀着空杯心态,

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08

我很喜欢一句话:

“一个人最大的愚昧

不是知识匮乏或学历浅陋,

而是对学习的抗拒、

对自我成长的放弃。”

人生是一场孤独远行,

终究要独自仗剑闯天涯。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请不要恐慌,

也不要逃避。

始终铭记:

面对不确定性,

你的能力就是底气。

热门评论

Soltek

2024-12-07 05:48:20

这是哪个小学没毕业的wbd写的文章?

ajaja

2024-12-06 18:32:23

打几个字就换一行你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