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秘密换囚:前美国FBI北京负责人解析背后博弈
自由亚洲
2024-12-08 17:12:37
2024年11月27日,一架包机抵达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拉克兰联合基地,机上载有三名被中国监禁多年的美国公民:马克·斯威丹、李凯和梁成运。 (路透社)
美中11月达成一项秘密协议,促成了一次高风险的换囚行动。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也凸显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对抗下的合作可能性。前FBI北京办公室负责人霍尔登·特里普利特(Holden Triplett)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时,深度解析了此次换囚行动的背景及其背后的博弈逻辑。
据自由亚洲电台英语组本周五(12月6日)报道,在美中的换囚行动中,被美国释放的中国公民包括徐延军是中国国家安全部的官员,曾因间谍罪在美服刑20年。而中国释放的美国公民则包括据称为FBI线人且在中国被关押3年的梁成运(John Leung),以及同样被指控向FBI提供情报的李凯(Kai Li)和德州商人马克·斯威丹(Mark Swidan)。此外,维吾尔人权活动家、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努里特克尔(Nury Turkel) (Nury Turkel)的母亲及另外两名维吾尔人也在交换中获释。
曾担任FBI驻京办公室主任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反间谍部门主任的特里普利特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时指出,间谍交换在美苏冷战时期曾是“常规操作”,是对手之间博弈的一部分。然而,他指出,中国此前很少采取类似行动,这次换囚标志着中国情报策略的明显转变。
他分析称,中方推动换囚的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其情报人员。中方担忧,一旦情报人员在美国长期服刑,可能会泄露更多情报信息,同时也会削弱其国内情报网络的信心。通过此次换囚,中国向其情报体系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即使在高风险任务中,他们依然会受到国家的保护。不过,特里普利特也指出,这种交换实际上隐含着对中国间谍活动的间接承认,与中国过去始终否认从事间谍活动的立场存在矛盾。
对于美方而言,间谍交换同样意义重大。通过释放被关押的人员,美国向其情报工作者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无论身处何地,美国政府都会全力保护其安全。
然而,特里普利特对这种交换模式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表示担忧。他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中国效仿俄罗斯“人质外交”的模式,通过拘留更多美国公民,作为未来谈判的筹码。这种风险尤其值得普通赴华的美国公民警惕,因为他们可能在无意间卷入大国间的政治博弈,甚至面临被关押的危险。
关于中国释放三名维吾尔人,特里普利特认为,中方很可能从美方获得了相应回报。特里普利特强调,中国的外交方式一贯以交易为核心,主动释放政治敏感人物的行为不太可能单纯出于改善双边关系的考量。
此外,对于此次被释放的美方人员,特里普利特还指出,其中一些人的情报价值尚不明确,例如梁成运是否确为FBI线人及其作用的具体重要性尚存疑问。但他认为,这并不妨碍美国通过此次行动表明对情报工作者的保护承诺,这种姿态对维护其情报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理查
2024-12-08 20:41:13七哥回去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