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教授以三国人物为品读对象,刘关张,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三国时期主要人物基本囊括。其最大特点有三:一是有意选择一般读者感兴趣的大众话题,比如:马超的排名怎么在赵云之前,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聪明等,有些话题原是读者来信中提到的;二是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作比照阅读;三是作者利用自己本身为作家,有丰富的创作经验的优势,从创作的角度分析《三国演义》的布局谋篇、对《三国志》的移植改造,评品优劣,分析原因。
资中筠:为何美国可以对内行民主,对外行霸权并行不悖?美国应该说现在还是全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强的一个国家,任何第二位的都要比它差一大截,所以我们还得注意它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它在对外的一举一动对全世界都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我们还得关注。
元朝和蒙元有何区别?蒙元为何一统天下却存活不过百年?蒙元统治时期实行了哪些政策?“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从何而来?了解蒙元帝国历史发展脉络,探究当代企业良性经营之道,尽在大道知行讲堂第34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国家,蒙元帝国的历史,可以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顺帝北逃为止,共计162年。
2023年2月4日,举办羊城学堂第700期讲座,主讲人: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题目是《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从北宋的统一看历史大势》。
李新宇:《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首部“革命小说”。面对历史的大变局,小说持守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以有道讨伐无道,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必将胜利的;暴政被仁政所取代,无道被有道所摧毁,是百姓所期盼的,也是上天和仙界所支持的。这部小说虽然常被称作“神魔小说”,但事实上承载的却是儒家的革命观。小说反复写到“天意”,但在事实上,所谓“天意”实是“民心”。
莫砺锋教授“经典视野中的唐诗宋词”讲座。莫砺锋,1949年生,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诗歌唐朝》《白居易》等专题。著有学术专著十余部,专题论文百余篇。
张宏杰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方面: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张宏杰讲述的曾国藩更具体温。同时,填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首次详细研究了一位古代官员的收入与支出,揭示了清代官员的工资条、灰色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