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欧美车与集体诉讼
日本车、欧美车与集体诉讼
润涛阎
2-21-2010
(一)丰田面临的难题与结局
在英文网站,这些天来都有不少为丰田说情的美国人,但今天那些人大都立刻住嘴了,因为今天的新闻报道惊呆了这些人。
下面我把英文原文贴在这里,新闻的震撼地方在于:美国国会专门委员会的调查发现:丰田“换脚垫、加铁片”的理论根据来源如何荒唐。打从2001年有人告诉丰田:丰田车有自己突然加速的毛病,到2010年,丰田从来没有对2600多辆突然加速的车拆开研究过其中的一辆!
这就麻烦了。
用不着律师,也不需要专业人才,就是卖大白菜的老农都明白这个道理。一老农卖了100亩地的白菜,其中有2600买主抱怨说他们的白菜烂了。这个老农理应看看这2600棵白菜到底是怎么烂的。可是这个老农没看其中的一棵白菜,而是请其他菜农研究没烂的白菜到底为何会烂。得出的结论是:白菜根上有土。可事实上,那些烂的白菜是因为里边有虫子!
您说这不是玩人吗?
国会议员便提出,丰田隐瞒了实情,并提出丰田这么做有刑事犯罪嫌疑。
正常的做法是:把那2600辆有过毛病的车召回,起码召回到当地最近的敌勒,逐一拆开里边有关的零部件,比如油门踏板里边的磨损程度,电动油门的状态,刹车系统的灵敏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研究,找到突然加速的原因。可丰田连2600辆车里的一辆都没拆开研究,便得出“换脚垫、加铁片”的召回决定,非但如此,还信誓旦旦地说,加上铁片后再也不会出突然加速的问题了。
现在的问题就出来了:丰田是怎么知道加铁片就能解决突然加速的问题的。那2600辆车一辆都没拆开研究分析,怎么就知道是油门踏板出来问题呢?那些出过毛病的油门踏板磨损了多少?为何磨损了,就没有连续发生突然加速的毛病?2600多辆车都没有连续出现突然加速的毛病,表明那不是踏板磨损的问题。
如果美国司法调查最后发现丰田这次召回的真正目的是修电脑程序,那么,加铁片就是虚晃一枪,这可就是欺骗了。
欺骗了那么多忠诚于丰田的客户,数百万人排队去敌勒加铁片。要知道,别说客户了,就是丰田敌勒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不喜欢欺骗,也不喜欢被欺骗。
更重要的是:到底是哪一级决定在不拆开2600辆有过毛病的车后就决定问题出在脚垫、油门踏板上了呢?如果丰田先生本人并不知道这个秘密,那对丰田的打击不是致命的。比如,技术部门的头头背着丰田总部下令这么干的,那丰田总裁的威信受影响很小。这就好比三鹿,当时大家都想知道三鹿总裁知道不知道三聚氰胺的事。如果不知道,只是下面的人隐瞒了实情,那么,三鹿就倒不了。可后来发现,三鹿集团收到医院的揭发信后立刻交给了总裁,总裁想方设法减少公司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而拖延了下来。这就导致三鹿的结局以及总裁无期徒刑的法律判决。
我们不知道丰田的内幕,对美国如何处理丰田的案子,要看丰田到底隐瞒了多少实情,以及在哪一阶层隐瞒的。
Stupak, who leads the investigative panel of the House Energy and Commerce Committee, said he would ask Toyota executives about potential electronic problems and complaints of sudden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In his letter to Lentz, Stupak wrote that the committee's "preliminary assessment is that Toyota resis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electronic defects could cause safety concerns, relied on a flawed engineering report, and made misleading public statements concerning the adequacy of recent recalls to address the risk of sudden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Stupak said the documents show the sole report produced by Toyota on the acceleration issue purported to test and analyze potential electronic causes. The report, by consulting firm Exponent Inc., "was initiated just two months ago and appears to have serious flaws," Stupak wrote.
He said experts interviewed by the committee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port used an extremely small sample that would not 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One of the primary authors of the Exponent report said they did not examine any vehicles or components that had the unintended accelerations.
When owners complained about unwanted acceleration, Stupak said Toyota representatives "commonly responded ... by concluding that the events the consumer described could not have happened." Stupak also accused Lentz of misleading the public in television interviews in which he said Toyota studied the problem and the cause was the sticky pedals and floor mats.
(二)日本车与欧美车的比较
很多人对我的上一篇文章耿耿于怀,他们的关键问题没有搞懂车子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不是一回事。一说安全性差,很多人就以为可靠性也差。其实,我上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在安全问题出来后,尤其是在高速路上,比如死火、突然加速,该如何处理。对于车子的可靠性根本就没涉及。所以,我发现有必要给大家讲讲这个话题。
(1)车子的可靠性(car dependable)和安全性(safety)的矛盾与取舍
在成本一致、技术水平相当的前提下,要想增加可靠性,就必然在安全性方面做出让步。用中国老农民的话说就是:又想好又想巧,买个毛驴不吃草。做梦娶媳妇,一分钱不花,媳妇还挺好。
就是天上掉馅饼,想要这等事,在梦中可以实现。真实世界不成。
首先,按照物理学常识,两车相撞,重量大的一方占便宜。当然,如果真的按照物理学定律,那就该说“质量”,而这个中文词汇跟另外的一个表示质量的词很容易让文科的读者搞混。所以,最好用老农民都不会搞乱的定义比较好,所以,俺在这里用“重量”,也就是车子的体重。当年王伟用战斗机跟美国EP3侦察机相撞,由于战斗机体重太轻,吃了大亏。道理属于物理学常识。当然,撞击的部位也很重要,比如,用你的后背打你老婆的巴掌,你不算是粗鲁,道理就在这里。
你开3K多磅的丰田出的“烤肉啦”或者4K多磅的本田“鹅烤的”去跟6K多磅的“卡蒂拉客”对撞,你肯定是“吸能”的一方,没办法不把对方的巨大能量吸过来。这就好比鸡蛋撞石头,吸能的只能是鸡蛋。如果考虑安全,打个比方,假如有一个巨大的吸能的鸡蛋,与一大石头相撞,你是站在不吸能的石头的后面安全还是站在吸能的大鸡蛋的后面安全?答案不言而喻。
同样的材料,越是体重轻,零件的寿命越长。这个不需要过多解释,最好的比喻就是你今天背着五岁的孩子跑,明天背着两岁的孩子跑,那你明天跑的距离要比今天远。更别说算下来平均每段距离食物的消耗量不同了。
所以,同样材料造的车,体重轻的有以下几个特征:不经撞、吸能、省油、长寿、毛病少。
那么,把过去30年在美国上市的车,用体重做指标,哪国车平均最轻?答案:日本车。其次是欧洲车,最后是美国车。其它国家的车数量太少不值得提。也就是说,美国车体重大的占总车数的比例高。
那为何体重轻的车撞不过体重大的车?因为物理学基本常识决定的。哪位要是不服,我开个大卡车,你开个烤肉啦,你开足马力撞我,撞死我活该。我没意见。
所以,对于造车厂来说,应该选择出产省油、可靠性强(毛病少)的车,除非他是个傻蛋。因为不仅用料少,名声也好。“看!那辆车没治了,即省油又不出毛病!”口碑特棒。但问题是:这必然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那投资日本车的美国大财团和日本车厂是怎么让大家信服日本车是安全的呢?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有新的物理学方面的理论才行。这个不难,反正人嘴两张皮,“薄皮车吸能”的理论家喻户晓,占据了理论高地。
(2)欧美车为何甘拜下风?
从上面的简单描述可以看出,日本车在美国的迅速“崛起”是因为车子重量轻(而导致的省油、可靠性也增加);而相比之下,欧美车体重大(而导致的耗油量大、车子维修次数多)。
那问题就来了:难道欧美汽车设计者们就那么傻,就不懂得用塑料布加纸板造车比日本薄钢片造车更“吸能”、更省油、发动机更不容易坏?还是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东京理科大学里的工科人才远远超过了美国的麻理工、斯坦福、伯克利里的工科人才?
润涛阎认为: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和欧洲各大汽车公司在美国遭受到的“集体诉讼”使他们无可奈何。都知道“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道理。
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有那么多现成的例子,随便举几个看看。就拿美国的福特来说吧,在2001年,就因为一个零件而导致了集体诉讼。其实,是福特召回汽车换零部件的,但集体诉讼告福特说福特早就知道那个零部件不合格还继续用。福特最后赔偿27亿美元!如果我们按照常理判断:明明知道那个零部件要换,怎么可能把它装到车上然后召回换下来?这么做,一不省钱(召回换新的要花费多少倍的价钱),二没有好名声。但辩论是没用的,陪审团不可能偏向福特,一定会偏向集体诉讼的百姓。
更离谱的是警察告福特案子了。先后至少有两个案子都是警察开福特造的警察车,在高速路上跟逃跑的匪徒纠缠,警车的尾部被匪徒撞上,油箱被撞而着火。您要想知道美国警察在高速路上是如何与逃犯开车决斗,您现在就打开美国电视,看看那个随时播放的警察英勇搏斗的频道,您就明白了那么个互撞法,什么车能经得住。再说了,福特那种警车还有专门的油箱保护设计:gas tank shield。就是在油箱外面还有一层保护盖。这样,纽约的警察告福特,赔偿250米林,就是2.5亿美元。而达拉斯市政府也状告福特,理由和经过与纽约州那个几乎一样。都是在高速时与逃犯的车相撞而起火,说福特的车有安全问题,不经撞油箱会起火。
有人一定说润涛阎在编故事,那好,我就把这个报道贴在这里。
Suit Accuses Ford Motor Co. Of Negligence, Aggravated Assault, Malice
NBC.com “ Dallas-Ft. Worth Feb.19, 2003
In December, the city of Dallas sued Ford, seeking information about Crown Victoria police cars that officers' groups say are prone to erupt in flames when hit from behind at high speeds. Ford says the Crown Victoria is one of the safest vehicles on the road, and that the problem is with how it is used.
Speaking through a spokesman, Dallas City Attorney Madeleine B. Johnson said the city and the Metzler family shared "significant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Crown Victoria police cars. "We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issues that led to Officer Metzler's death," Johnson said through spokesman David Schulze. Schulze declined to give further details about the city's dealings with the Metzler family.
The city wants information on crash testing on Crown Victorias equipped with gas tank shields. Detroit-based Ford announced in September it would pay to retrofit police-issued Crown Victorias with the shields, but the city is investigating whether such shields are effective, the petition stated. Dallas officials also want information from Ford about "bladders," or sacks that protect fuel from igniting.
A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investigation in October did not find a defect in the Crown Victoria. The agency said the rate of fires was not much greater than with Chevrolet Caprice police cars.
On Feb. 14 the family of a state trooper in New York who was killed when his Crown Victoria cruiser was hit from behind and burst into flames sued Ford for more than $250 million.
现在,让我给大家讲讲我自己身边的故事。这些故事里的人都在网上读我的文章。
先说Toyota Tecell 的故事。还是我前文提到的那辆车。全手动,包括手动档、手摇玻璃、没有动力转向,靠手的力量转动方向盘。就在这辆车从出厂还不到4年的时候,他带领他妻子一起去华盛顿首府玩。就在市区,车子驾驶座位的下边由于北方有盐而导致了车盘生锈,车底盘太薄,车座突然陷下去,到了地面!旁边的妻子看到丈夫掉下去了,那时她刚来美国不久,还不会开车,也不知怎么办了,就看到地面冒火星,那是铁片摩擦地面造成的。还好,车座的前边还连着,后边下去了。要是前边下去了后面连着,那可就惨了。他比较沉着冷静,身子下去了,但脚还可以踩刹车,手还勉强够得到方向盘。这样,车子刹住了。然后拖到丰田敌勒,丰田说给焊接好,一起费用包括拖车,都由丰田出。
他妻子后怕,说这要是发生在高速路上,那就真的完了。我听说后出于好奇和担心,就把那部车打起来,仔细查看,发现丰田敌勒用钢板把下面焊接牢固了,以后不会掉下去了。但他妻子总是害怕,不久,他们就把那车给卖了。中国人不喜欢打官司,这要跟那位警察比,说什么也不能放过丰田的。给他和他妻子造成的那种恐惧感,多年后提起来都心有余悸。
凯美瑞的故事之一:我孩子的高中同学,他坐在另一也是中国男孩开的凯美瑞右面的乘客位子上去打球。不是像告福特的那样高速相撞,而是在市区的红灯底下与另一车相撞。凯美瑞里的中国男孩看到右面来了车就刹车,结果还是被右面来的车给撞上了。开车的没受伤,毕竟市区速度是35迈限制,但乘车的男孩由于凯美瑞“吸能”就把对方车的前杠的“能”给“吸”到了自己身上,他的腰部被撞伤,因流血过多而死亡。那位“给出能量”的车没“吸能”,啥事没有,转过去就开走了。因为没人看到,那个车主开车跑了,警察也没破案。这个男孩非常聪明,非常有教养。因为我孩子跟我时常讲起他又得了全国数学竞赛第一名,辩论竞赛第一名之类的,我就对他比较熟悉。我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美国的棺材是啥样。我们可以想象:他的父母是何等痛苦。要是他坐的凯美瑞不是那薄钢片吸能车而是丰田出的八缸Tondra,按照其他同学的结果看,他第二年可以在美国名校里随便挑。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他那么聪明,那么有教养,好端端的一个孩子就没了。可他的父母也不是爱打官司的人。这个例子要是跟警察状告福特的例子相比,福特出的警察车可不是那么好撞的。这个男孩在三四十迈的速度下就愣给撞死了,而对方的车转个弯就跑了。
凯美瑞的第二个例子:自燃。
这位的九十年代中期的凯美瑞突然自己燃烧起来了,一直烧到红彤彤。丰田很友好,给他赔偿损失。就是说那部车市场价是多少就给多少。他很满意。没告状,反正没有烧到身体。我多次告诉他的妻子,找到这么好的丈夫可不是容易的!那叫忠诚。夫妻而言,忠诚二字重如泰山。后来他又买了丰田车。对丰田的这种忠诚是经历了火的考验的!
以上是我认识的人中经历过的丰田车故事。想想看,我认识的人可以数得出来的。打从凯美瑞自燃后,我便在网上查找,结果果然看到有老美在论坛上问他的凯美瑞自燃了,怎么跟丰田交涉。立刻有人回复说他的凯美瑞自燃后丰田立刻给了补偿,很容易。他们都在夸丰田公司好办事。竟然没有一人建议去告丰田。我看后无语。
前两年有一位网友说她结交了一个男孩,男孩提出结婚,她认为有点仓促,问我这前辈能否给个建议。别说有代沟了,就算我了解她们一代的心理,由于我没有任何详细的信息,我怎么给建议?当时正在想丰田车的事,立刻问她那个男朋友是否开丰田车。要是,就可以跟他结婚。她死活搞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何,我告诉她:在美国开丰田的,不论他是哪国籍贯,统统都是以人为善的,都是不给对方麻烦的,甚至很多都是非常忠诚的。她听后依然不太明白。想想看啊,在美国,不论是欧美的哪个汽车公司,都没完没了地遭到美国的集体诉讼,唯独丰田,怎么撞死的都有,还自燃,几十年都没有经历过集体诉讼。
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厂和欧洲各汽车制造厂也是常常出点头试探也跟日本车厂一样,造一点省油“吸能”的车,就跟乌龟探头似的,刚一露头,一旦发现有可能遭到集体诉讼,立刻就害怕,今天召回这个,明天召回那个的,恐怕集体诉讼说他们隐瞒实情。
美国的三权分立,说穿了是律师界的天下。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100%是律师。美国国会的议员,最少的时候律师也占半数。美国的历届总统和副总统,律师占七成。所以,中国近期是“工科治国”,而美国则是“律师治国”。我查了一下美国的加州和纽约州,因为美国的大的律师事务所很多在这两个州。就加州和纽约州的律师加起来就是25万人。
25万人是多少?也许您一辈子也没有亲眼见过25万人的队伍。我可是亲眼见过,那是文革年代。没见过没关系,我告诉您一个典故。
林彪百万大军下江南的时候是通过我们老家的。县城有个破城墙和一个城楼。古代一旦把城楼门一关,外面就进不了城了。可这个破城楼子对林彪大军的炮兵和坦克兵来说,太小了。县委决定让农民动手拆城楼子。据说林彪还是罗荣桓下令,不扰民。县委还是找了些农民用镐头铁钎把砖挖开,林彪部队前边的步兵每个人搬走一块砖,到百米外放下。这样,林彪大军刚过去十几万人,城楼子就被扒光了。根本就没影响部队的前进。县委用这些砖盖了新的县委大院。林彪大军以急行军的速度两个多星期百万人就走过了县城。
粗算一下:步兵排着队走,25万人就是林彪百万大军的四分之一,要走三天半才走过一个县城。
这就是美国加州和纽约州两个州的律师队伍规模。就是排队走,也要三天半才能在你身边走过去。
刚才我查了一下,美国有律师118万人,比林彪的百万大军还多。美国律师的平均收入不低。这么个庞大的队伍,每天盯着的就是集体诉讼案件。
在美国,导致百姓性命攸关的领域有医药和汽车。
在医药领域,别说小的医药公司,就是首屈一指的医药公司,有的药物上市已经十多年了,不知救活了多少病人,也不知给多少病人减少了痛苦,但一旦有人说该药物有某一副作用,而这个副作用医药公司没有列出,那就导致一呼百应,立刻遭到集体诉讼。一旦集体诉讼成形,该公司死不了也得脱层皮。十几年这个药物赚的钱统统交出来都不够,有时血本无归。
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公司在美国吃尽了集体诉讼的苦头。他们宁可在车子的耗油量等方面让步,也得保证在安全方面不出差错。还拿福特车说事。福特的Focus,在加拿大是销售量第一number one seller,在中国也是好评如潮。但在美国,福特的Focus发动机支架就与外售的不同:在美国卖的,支架非常脆弱,这样,一旦有车祸,支架就立刻断裂,这样发动机就掉到地下去了,而把能量带走。要不是这样设计安装,一旦有车祸,支架没有断裂,就有可能导致集体诉讼,说福特的车有安全隐患,明明知道还安装!那样,福特就又惨了。但在国外,比如中国,没有那么容易导致集体诉讼,福特就可以用比较坚硬的支架了。那么,在美国卖的Focus这个发动机支架很容易在颠簸中断裂,一旦断裂,福特就得免费更换。福特就得这么天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有朋友告诉我说,一个新的车叫Mini,很新奇。我告诉他,Mini是老牌欧洲车了,只是它太“吸能”,哪敢到美国闯天下?卖了十年,一旦有了集体诉讼,别说赚到的钱要交回,弄不好连本都得吐出来。那叫血本无归。Mini是看到日本丰田在美国几十年都没有过集体诉讼,也把“吸能”薄钢片Mini车拉到美国来卖。我认为,Mini英国总部应该立刻把美国的销售点撤掉,以防“人家牵驴你拔橛”。
(三)欧美车的可靠性:百万英里
欧洲车和美国车开到超过百万英里不是什么新鲜事。原因我在上文里讲了,它们的零件是里外都是坚硬的。要是外面硬里边软,当外面的坚硬部分磨掉后,车子的寿命就到头了。当然这是我这个外行的猜测。否则,无法理解欧洲车原装发动机开到270万迈。
下面这个新闻是说,开了40多年的沃尔沃里程达到270万迈。这部车不仅发动机没有换过,其它部分也没有大修过。我不翻译了,有兴趣的可以看英文原文。我把它列在这里。
Volvo with 2.7 million miles cruises into West Michigan
By the Grand Rapids Press August 08, 2008, 5:30PM
"I took a ride and fell in love with the car," he says and, on June 30, 1966, plunked down $4,150 for a showroom-new P1800, nearly the equivalent of his $4,200 teaching salary that year.
He immediately began piling on the miles, thanks in part to the 125-mile daily commute to the school at which he worked. Then, because he loved driving so much, he embarked on numerous cross-country odysseys, visiting every state in the continental U.S.
Later, as his car gained fame, he took it abroad and even overseas, where he put the odometer on overdrive throughout Canada, Mexico and Europe.
To say his Volvo gets regular maintenance would be an understatement. Gordon admits to being persnickety about every detail, and insists his beloved car hasn't a single defect or quirk. Except for work that requires the car be on a lift, Gordon says he does most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himself.
He did pay to have the engine rebuilt at 680,000 miles, even though mechanics said it was unnecessary.
"But I was nervous," he remembers, "because I didn't know of an engine that could do that."
Now, at nearly 2.7 million miles, "I'm getting nervous again, because I don't want any problems as I near 3 million."
While he may be a poster child for Volvo, he is quick to point out he receives no money from the automaker to maintain his car.
"They pick up my travel expenses, but I don't get paid," Gordon says. "Their philosophy is that if they paid for anything or everything, then anyone with unlimited funds could have 2.7 million miles on a car."
Gordon drove his little engine-that-could from New York to Friday's reception at Betten.
"It's unbelievable," Gareth White, a sales consultant for Betten, says of Gordon's car. "He actually was here at the dealership four or five weeks ago. He just turns up from time to time to have a chat with us."
At the Gilmore Car Museum on Saturday, members of the Great Lakes Volvo Club will show off 70 models between 9 a.m. and 4 p.m.
Club President Tim Cox, of Grand Rapids, says members will participate in a car show, Swedish tea (Volvo used to be a Swedish company until Ford bought it nearly 10 years ago) and other events.
他说他希望这部车别出大毛病,因为他想把它开到三百万迈让它退休。这部车他没怎么大修过。看照片他很高兴。
(图)
下面是美国的福特百万迈车。福特百万迈车以前早有报道,包括林肯在内。这个新闻是2008年的。车子是Ford E-250皮卡。
Another million-mile vehicle: '97 Ford E-250 set to roll its odo over
Like the Silverado owner, Doug Schell bought his 1997 Ford E-250 van used with 40,000 miles on it. The van still has its original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neither of which has been rebuilt. Schell said he puts 80,000 to 100,000 miles a year on the workhorse, delivering parts and "single envelopes" all over the country. Unlike the Silverado owner, Schell only changes the oil every 10,000 miles, and the van is missing certain features like working air conditioning. Even so, with severe understatement, Schell concedes "It's a really good van."
这部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原来的,从来都没有大修过。他的工作是送货,开着它走遍全国各地。每一万迈换一次油,是合成机油。但现在空调已经坏掉了。无论如何,百万迈他也该满足了。
(图)
下面是萨博900,1966年出厂的,到2006年,四十年,总里程超过百万迈。这部车不论发动机还是变速箱都是原装,连大修都没有过。只是这部车撞过8只鹿,前盖和车灯等一些小件被撞坏而换过了。动物保护组织应该找萨博算账,凭什么不造“吸能”的薄钢片汽车,竟然撞死了那么多鹿而车子发动机依然如故?
是的,我有一同学,在读博时由于转校来的半路上开着日本“吸能”薄钢片车,在路上跟鹿撞上了。车子吸了鹿能而全报废,鹿没死,伤了腿,被当地的动物保护者治疗好了。但他在医院里住了很久,直到开学,他还拄着拐去上学。
Saab 900 passes one-million mile mark
Lake George, N.Y. - The affair began in 1966 - it's still running strong 40 years later.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ales may be his trade, but Saab enthusiast and owner Peter Gilbert certainly has Saab blue-blood coursing through his veins. The Swedish automotive brand has been his transport of choice since 1967 after being smitten by the Saab's rally victories with famed driver Erik Carlsson. Since, he has owned several Saabs.
As for the couple's future? Gilbert plans to finally let the tried and true Saab 900 SPG relax. "I plan to retire the car to The Wisconsin Auto Museum," Gilbert said. "The museum is in Hartford, which is not too far from me - that means I can visit my dear friend any time."
Amazingly, other than a hood replacement and a "few other parts" due to eight deer collisions and a transmission overhaul at 200,000 miles, the vehicle still wears most of its original equipment. Gilbert states that at the 600,000-mile mark it wasn't using any oil, which he attributes to meticulous maintenance using synthetic fluids. It was then that he thought it might just go a million miles, and it did. In fact, Gilbert thinks it might go a million more if it weren't for the harsh Wisconsin winters that have taken their toll on the frame and body.
图片上看,这个零件里外一样硬的小车不吸能,但能跑百万迈。
(图)
下面是通用的雪佛兰皮卡,1991年的, 2008 年百万迈。跟上面福特不一样,他说他每3000迈就换一次机油。
Wisconsin man's '91 Silverado set to hit 1 million miles
奔驰等百万迈的车就没必要贴了。这是最近几年我看到的超过百万迈的车。诚然,不要认为欧洲车美国车都能轻而易举的开到百万迈。也别认为汽车只能开20万迈就该报废。
有人问:为何有的车能开到百万迈,而我的欧洲车美国车开到10万迈就毛病不断?其实,这里边的道理并不神秘,但还是需要专文论及。等下一篇再谈。
(四)为何丰田这次才受到集体诉讼,而很多中国人却为丰田鸣冤叫屈?
要明白这个道理,您需要明白润涛阎第六定律。请看《赔我那个梦!》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听惯了美国媒体对丰田的正面报道,就购买了日本车,从来都不思索美国车欧洲车遭到的集体诉讼案件,听到了也没放在心上,甚至认为它们是罪有应得。突然间听到丰田遭受集体诉讼,首先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是真的,后来相信了一些,便认为是奥巴马在鼓捣日本人,属于政治目的。实实在在表明,很多中国人到了美国多年,对美国的社会、法律、媒体毫不了解。尤其是对美国的历史,从不探讨。大多数人不知道欧洲车美国车因为安全的原因遭受那么多法律诉讼,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告发丰田车了,不论多么冤。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习惯打官司,一听说打官司就发怵。也理解不了突然间媒体就转180度弯砸丰田。心目中的偶像突然倒了,无法接受。
丰田车本来早就该遭到集体诉讼的,在2002年的时候,突然加速导致车失控就有告状的了,但媒体不炒作,丰田就不拿法律当回事,说穿了就是没有被蛇咬过,不怕井绳。
2002年,倒是奔驰立刻安装了“刹车是爷系统”(brake override system),后来其它国家的车也陆续安装了这个系统,日本人不怕,就是不安。尤其是丰田,一直有人告它,它竟然无动于衷,还来个什么换脚垫。后来又说是油门踏板卡住了。我一开始还以为那油门踏板是金属的,后来得知,丰田比我想象的糟多了,那个关键部位是塑料的,连为丰田辩护的内行专家bbbbtttt先生都说那个塑料材料用错了。但无论如何丰田也不能告诉大家:不论是脚垫还是油门踏板卡住了油门,那也只能是“固定油门”而已,就像定速一样,定了油门,为何会突然加速?
(五)欧洲车、美国车在哪些方面害怕集体诉讼?
首先,多烧油不会遭到集体诉讼,发动机有小毛病需要维修,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不会遭到集体诉讼。所以,你就知道为何美国造那么多耗油量大的车了。那么,安全方面都有哪些令美国汽车公司和欧洲汽车公司提心吊胆?其实,以润涛阎看来,主要有三方面:
(1)突然加速。这个集体诉讼案件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最近的例子就是德国车奥迪了,在1998年左右,记得当时各大媒体开足马力报道。有700多人受伤,六人死亡。但这个案子奥迪没有造假搞欺骗,虽然他们据理力争,说车子没毛病。在美国人看来,奥迪说的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最多算是态度不好,但没有隐瞒欺骗行为。尽管如此,奥迪车一下子销量减少了好几倍。沉寂十年才勉强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而已。
(2)突然刹车失灵。这个基本上发生在汽车的早年。后来,大家都在这方面兢兢业业,不敢大意丝毫。2001年美国人状告丰田,说丰田车突然加速,奔驰立刻带头安装了“刹车是爷系统”(brake override system),反而出事的丰田车却一直没有安装。据说2011年所有的丰田车都安装这个系统。但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
(3)突然转向。这个就是动力转向系统出了差错。这个系统一旦有毛病,汽车公司必须立刻召回,以免遭到集体诉讼。
下面看看丰田。
1. 突然加速,这个就不用提了,有数百万辆车因此而召回。2600多起,30多人死亡。
2. 突然刹车失灵。这个,Prius已经召回。
3. 突然转向失灵。这个,Corolla由于把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改成了电子转向系统而发生突然转向的问题,目前在考虑召回。
也就是说,丰田竟然大意到了如此地步!美国车欧洲车天天提心吊胆的三大安全隐患而导致集体诉讼,在丰田车上同时发生了。这不是奇迹是什么?这个奇迹表明:丰田车得到了几十年的恩宠,从美国的财团到普通百姓,都呵护着丰田。被溺爱的宠儿,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最后,不得不搞起了欺骗的把戏,想蒙混过关。不过,如果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待美国媒体对丰田的态度,那就是两个子:捧杀。也就是先捧后杀。中国的媒体对三鹿也是一样的。
美国的律师多如牛毛不算,那么多人精,怎么能让你欺骗得了?如果这次召回的车里丰田在其它零部件动了手脚,脚垫、踏板是幌子,那可就自作聪明了。这次丰田如果也走的是三鹿的三步棋,那它的结局不会像它现在计划的那样很快就会复苏。当然,如果丰田没有说谎,没有欺骗大众,这个案子也不会把丰田打垮。
俺估计,这次集体诉讼案不会在短期内完结。还会有很多州的律师逐步加入。目前,已经有35个州联合起来了。如此庞大的律师队伍,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次机会。看看那些医药公司就知道了。
那么,美国到底需要不需要那么多律师呢?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有时集体诉讼太过分。
你要想知道经济流氓没有庞大律师队伍的制裁该是如何疯狂,你去看看国内的农民工血汗工厂就知道了。我回国去看一个亲戚,去了一家比较大的外资半导体企业,那里的女工简直不可思议,每天要干12个小时,还不算低工资,说起来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这还比当年山西的小煤矿好得多。我去山西小煤矿是路过,我去太行山去看当年韩信用兵的井陉县,那里只不过有个一米高的水泥牌子,上书:背水一战。不过,那个宽宽的大河在山坡上看,还是蛮壮观的。然后翻过山就是山西的小煤矿,那些“煤黑子”矿工背煤的景象跟忆苦思甜那会儿说的旧社会矿工一模一样。
所以,大家没必要为丰田遭到的集体诉讼而吃惊。美国的司法独立才是法治的根本。我们能享受比较公平的产品竞争,离不开律师团体的过分集体诉讼。看看20年前的通用吧,出什么烂车都卖好价,公司有自己的专机,还有好几架。公司总裁比美国总统都牛逼。而且年薪是总统的数百倍。要是没有庞大的律师队伍,这三个大肥牛不知道会造出啥样的车让老百姓开呢。三个大肥牛刚被驯服,华尔街的“肥猫”们又牛逼无比了。润涛阎把话放在这儿:既然有了“大肥猫”的称呼,被庞大的律师队伍盯上后,有哭鼻子的那一天。俺老农民有一谚语:“买炮买响的,打肉打肥的,娶媳妇娶胖的。”这个道理在美国也适用。人怕出名猪怕壮。丰田早就该着手在汽车安全方面谨小慎微了。那么大意,2002年就有突然加速发生,奔驰都安装“刹车是爷系统”了,你还不安装。过了八年了,2600多起事故了,还是不安装。安装这个系统的车,没有发现出这类事故和不良效果的。
最后谈谈:关于买车。
有人问我买什么车好。我对此类问题简直无可奉告。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车的选择必然不同。我的腰不能坐沙发,唯一的选择就是车座。底下越硬越好,后背不仅要硬,还要在下部鼓起来能把腰支住。别的,对我无所谓。车有毛病?我喜欢自己鼓捣车。在美国修车,零件便宜得很,就是工钱高。所以,有毛病不是问题。安全?安全车是开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只要有应急处理能力,提前检查车子的安全隐患,就不担心了。
对大多数不会修车的人来说,选择可靠性的时候,就必然在安全性方面有所失。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在安全性方面多关注,那就要多花点钱,比较耗油。也就是说:花钱买保险。日本人不是神,美国人德国人也不是神。只要省油、体重轻,安全方面就得差。同样是福特出的车,Focus肯定撞不过Expendition。别听什么专家的忽悠,物理定律是改不了的。当然,不同的设计确实有差异,但也别迷信哪个汽车厂能设计出来的,别的汽车厂就设计不出来。
后记:我的文章是给我博客里的朋友闲聊点开车的注意事项。我体会到了一位写手当年告诉我的话:中国人里边心理阴暗的很多,当你光明磊落地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会怀疑你的诚恳,甚至发问:你为何写这篇文章?一定有动机!
让那些心理阴暗的人发抖去吧。如同那篇让乙醛脱氢酶突变基因携带者们(喝酒立刻脸红的中国人)远离酒,我的文章可以让那些在高速路上碰到汽车突然死火或突然加速的人明白了刹车与真空的关系,便可救命。很多人在高速路上发动机突然死火,前边又赶上了突然减速,慌张张踩刹车、松开、再踩、再松开,把真空放掉后车子再也刹不住了,而导致撞车死亡。要是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就可减少不必要的人命损失。一个人死了,家属是何等痛苦?别说人人都懂这些道理,本田车死的那30多人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应急才死的,他们可是开车多年的人。
不要转贴。可以转贴的,我每次都注明。
Lake George, N.Y. - The affair began in 1966 - it's still running strong 40 years later.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ales may be his trade, but Saab enthusiast and owner Peter Gilbert certainly has Saab blue-blood coursing through his veins. The Swedish automotive brand has been his transport of choice since 1967 after being smitten by the Saab's rally victories with famed driver Erik Carlsson. Since, he has owned several Saabs.
As for the couple's future? Gilbert plans to finally let the tried and true Saab 900 SPG relax. "I plan to retire the car to The Wisconsin Auto Museum," Gilbert said. "The museum is in Hartford, which is not too far from me - that means I can visit my dear friend any time."
Amazingly, other than a hood replacement and a "few other parts" due to eight deer collisions and a transmission overhaul at 200,000 miles, the vehicle still wears most of its original equipment. Gilbert states that at the 600,000-mile mark it wasn't using any oil, which he attributes to meticulous maintenance using synthetic fluids. It was then that he thought it might just go a million miles, and it did. In fact, Gilbert thinks it might go a million more if it weren't for the harsh Wisconsin winters that have taken their toll on the frame and body.
图片上看,这个零件里外一样硬的小车不吸能,但能跑百万迈。
(图)
下面是通用的雪佛兰皮卡,1991年的, 2008 年百万迈。跟上面福特不一样,他说他每3000迈就换一次机油。
Wisconsin man's '91 Silverado set to hit 1 million miles
奔驰等百万迈的车就没必要贴了。这是最近几年我看到的超过百万迈的车。诚然,不要认为欧洲车美国车都能轻而易举的开到百万迈。也别认为汽车只能开20万迈就该报废。
有人问:为何有的车能开到百万迈,而我的欧洲车美国车开到10万迈就毛病不断?其实,这里边的道理并不神秘,但还是需要专文论及。等下一篇再谈。
(四)为何丰田这次才受到集体诉讼,而很多中国人却为丰田鸣冤叫屈?
要明白这个道理,您需要明白润涛阎第六定律。请看《赔我那个梦!》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听惯了美国媒体对丰田的正面报道,就购买了日本车,从来都不思索美国车欧洲车遭到的集体诉讼案件,听到了也没放在心上,甚至认为它们是罪有应得。突然间听到丰田遭受集体诉讼,首先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是真的,后来相信了一些,便认为是奥巴马在鼓捣日本人,属于政治目的。实实在在表明,很多中国人到了美国多年,对美国的社会、法律、媒体毫不了解。尤其是对美国的历史,从不探讨。大多数人不知道欧洲车美国车因为安全的原因遭受那么多法律诉讼,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告发丰田车了,不论多么冤。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习惯打官司,一听说打官司就发怵。也理解不了突然间媒体就转180度弯砸丰田。心目中的偶像突然倒了,无法接受。
丰田车本来早就该遭到集体诉讼的,在2002年的时候,突然加速导致车失控就有告状的了,但媒体不炒作,丰田就不拿法律当回事,说穿了就是没有被蛇咬过,不怕井绳。
2002年,倒是奔驰立刻安装了“刹车是爷系统”(brake override system),后来其它国家的车也陆续安装了这个系统,日本人不怕,就是不安。尤其是丰田,一直有人告它,它竟然无动于衷,还来个什么换脚垫。后来又说是油门踏板卡住了。我一开始还以为那油门踏板是金属的,后来得知,丰田比我想象的糟多了,那个关键部位是塑料的,连为丰田辩护的内行专家bbbbtttt先生都说那个塑料材料用错了。但无论如何丰田也不能告诉大家:不论是脚垫还是油门踏板卡住了油门,那也只能是“固定油门”而已,就像定速一样,定了油门,为何会突然加速?
(五)欧洲车、美国车在哪些方面害怕集体诉讼?
首先,多烧油不会遭到集体诉讼,发动机有小毛病需要维修,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不会遭到集体诉讼。所以,你就知道为何美国造那么多耗油量大的车了。那么,安全方面都有哪些令美国汽车公司和欧洲汽车公司提心吊胆?其实,以润涛阎看来,主要有三方面:
(1)突然加速。这个集体诉讼案件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最近的例子就是德国车奥迪了,在1998年左右,记得当时各大媒体开足马力报道。有700多人受伤,六人死亡。但这个案子奥迪没有造假搞欺骗,虽然他们据理力争,说车子没毛病。在美国人看来,奥迪说的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最多算是态度不好,但没有隐瞒欺骗行为。尽管如此,奥迪车一下子销量减少了好几倍。沉寂十年才勉强恢复到10年前的水平而已。
(2)突然刹车失灵。这个基本上发生在汽车的早年。后来,大家都在这方面兢兢业业,不敢大意丝毫。2001年美国人状告丰田,说丰田车突然加速,奔驰立刻带头安装了“刹车是爷系统”(brake override system),反而出事的丰田车却一直没有安装。据说2011年所有的丰田车都安装这个系统。但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
(3)突然转向。这个就是动力转向系统出了差错。这个系统一旦有毛病,汽车公司必须立刻召回,以免遭到集体诉讼。
下面看看丰田。
1. 突然加速,这个就不用提了,有数百万辆车因此而召回。2600多起,30多人死亡。
2. 突然刹车失灵。这个,Prius已经召回。
3. 突然转向失灵。这个,Corolla由于把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改成了电子转向系统而发生突然转向的问题,目前在考虑召回。
也就是说,丰田竟然大意到了如此地步!美国车欧洲车天天提心吊胆的三大安全隐患而导致集体诉讼,在丰田车上同时发生了。这不是奇迹是什么?这个奇迹表明:丰田车得到了几十年的恩宠,从美国的财团到普通百姓,都呵护着丰田。被溺爱的宠儿,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最后,不得不搞起了欺骗的把戏,想蒙混过关。不过,如果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待美国媒体对丰田的态度,那就是两个子:捧杀。也就是先捧后杀。中国的媒体对三鹿也是一样的。
美国的律师多如牛毛不算,那么多人精,怎么能让你欺骗得了?如果这次召回的车里丰田在其它零部件动了手脚,脚垫、踏板是幌子,那可就自作聪明了。这次丰田如果也走的是三鹿的三步棋,那它的结局不会像它现在计划的那样很快就会复苏。当然,如果丰田没有说谎,没有欺骗大众,这个案子也不会把丰田打垮。
俺估计,这次集体诉讼案不会在短期内完结。还会有很多州的律师逐步加入。目前,已经有35个州联合起来了。如此庞大的律师队伍,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次机会。看看那些医药公司就知道了。
那么,美国到底需要不需要那么多律师呢?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有时集体诉讼太过分。
你要想知道经济流氓没有庞大律师队伍的制裁该是如何疯狂,你去看看国内的农民工血汗工厂就知道了。我回国去看一个亲戚,去了一家比较大的外资半导体企业,那里的女工简直不可思议,每天要干12个小时,还不算低工资,说起来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这还比当年山西的小煤矿好得多。我去山西小煤矿是路过,我去太行山去看当年韩信用兵的井陉县,那里只不过有个一米高的水泥牌子,上书:背水一战。不过,那个宽宽的大河在山坡上看,还是蛮壮观的。然后翻过山就是山西的小煤矿,那些“煤黑子”矿工背煤的景象跟忆苦思甜那会儿说的旧社会矿工一模一样。
所以,大家没必要为丰田遭到的集体诉讼而吃惊。美国的司法独立才是法治的根本。我们能享受比较公平的产品竞争,离不开律师团体的过分集体诉讼。看看20年前的通用吧,出什么烂车都卖好价,公司有自己的专机,还有好几架。公司总裁比美国总统都牛逼。而且年薪是总统的数百倍。要是没有庞大的律师队伍,这三个大肥牛不知道会造出啥样的车让老百姓开呢。三个大肥牛刚被驯服,华尔街的“肥猫”们又牛逼无比了。润涛阎把话放在这儿:既然有了“大肥猫”的称呼,被庞大的律师队伍盯上后,有哭鼻子的那一天。俺老农民有一谚语:“买炮买响的,打肉打肥的,娶媳妇娶胖的。”这个道理在美国也适用。人怕出名猪怕壮。丰田早就该着手在汽车安全方面谨小慎微了。那么大意,2002年就有突然加速发生,奔驰都安装“刹车是爷系统”了,你还不安装。过了八年了,2600多起事故了,还是不安装。安装这个系统的车,没有发现出这类事故和不良效果的。
最后谈谈:关于买车。
有人问我买什么车好。我对此类问题简直无可奉告。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车的选择必然不同。我的腰不能坐沙发,唯一的选择就是车座。底下越硬越好,后背不仅要硬,还要在下部鼓起来能把腰支住。别的,对我无所谓。车有毛病?我喜欢自己鼓捣车。在美国修车,零件便宜得很,就是工钱高。所以,有毛病不是问题。安全?安全车是开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只要有应急处理能力,提前检查车子的安全隐患,就不担心了。
对大多数不会修车的人来说,选择可靠性的时候,就必然在安全性方面有所失。有所得必有所失。要想在安全性方面多关注,那就要多花点钱,比较耗油。也就是说:花钱买保险。日本人不是神,美国人德国人也不是神。只要省油、体重轻,安全方面就得差。同样是福特出的车,Focus肯定撞不过Expendition。别听什么专家的忽悠,物理定律是改不了的。当然,不同的设计确实有差异,但也别迷信哪个汽车厂能设计出来的,别的汽车厂就设计不出来。
后记:我的文章是给我博客里的朋友闲聊点开车的注意事项。我体会到了一位写手当年告诉我的话:中国人里边心理阴暗的很多,当你光明磊落地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会怀疑你的诚恳,甚至发问:你为何写这篇文章?一定有动机!
让那些心理阴暗的人发抖去吧。如同那篇让乙醛脱氢酶突变基因携带者们(喝酒立刻脸红的中国人)远离酒,我的文章可以让那些在高速路上碰到汽车突然死火或突然加速的人明白了刹车与真空的关系,便可救命。很多人在高速路上发动机突然死火,前边又赶上了突然减速,慌张张踩刹车、松开、再踩、再松开,把真空放掉后车子再也刹不住了,而导致撞车死亡。要是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就可减少不必要的人命损失。一个人死了,家属是何等痛苦?别说人人都懂这些道理,本田车死的那30多人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应急才死的,他们可是开车多年的人。
不要转贴。可以转贴的,我每次都注明。
(四)为何丰田这次才受到集体诉讼,而很多中国人却为丰田鸣冤叫屈?
2. 突然刹车失灵。这个,Prius已经召回。
有人问我买什么车好。我对此类问题简直无可奉告。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车的选择必然不同。我的腰不能坐沙发,唯一的选择就是车座。底下越硬越好,后背不仅要硬,还要在下部鼓起来能把腰支住。别的,对我无所谓。车有毛病?我喜欢自己鼓捣车。在美国修车,零件便宜得很,就是工钱高。所以,有毛病不是问题。安全?安全车是开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只要有应急处理能力,提前检查车子的安全隐患,就不担心了。
不要转贴。可以转贴的,我每次都注明。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Fexpedition
2010-02-22 23:34:57雄文,又见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