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稻
前言:
多妹对“几千字就是绝对真理”这类,还是耿耿于怀。其实没什么,和数学类似,简单几个公理大家都认同,在其上推出一些定理、公式,运用于物理,发现“很完美”、“很吻合”、“很正确”,你就大胆往前走就好了,广泛运用于天文、建筑、工程、计算机等科学。
道家其实也一样。只是反过来要“悟”出那些“公理”不容易,一旦悟出,在人类社会大胆用就好了,治国之道、修身之道、处世之道、稼穑之道、驾驶之道、功夫之道、琴棋之道、书画之道。。。
这里我用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举个例。道德经八十一篇,我以前也至少每一篇写了一篇文章,就不一一晒了。
话说,我化用道德经,教孩子学驾驶,效果是非常好的。
以下是正文。多年前写的,不代表我现在的认知,我现在没有什么认知,麻木迟钝,头脑一片空白。
————————————
写了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的解读,还是觉得没说清楚。民以食为天,而种粮食以水稻为主,咱们就拿水稻说事儿。无论是天下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人心安定,还是行军打仗,气吞八荒,说到底,都要看这粮食。
恰好,稻和道同音,不知道是不是个巧合。
不知道你插过秧吗?我小时候是插秧种过田的。稻田有很多水,水多到甚至可以养鱼抓鱼。稻是喜水的庄稼,那么她的根须要特别发达。直根可以正形,并且越深越好,须根越多越发达越好,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吸收水分和养分,还可以稳固秧苗。
所以叫根深固柢。秧苗插得好,间隔好,水分足,长势就好。这是农民伯伯的经验教训。
什么叫“早服积德”呢?
种粮食种庄稼,是最要跟从自然规律的。春耕秋收,什么时候发秧苗,什么时候耕田,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农药,什么时候收割。。。这一切都是有时间,有规律,看节气的。
要种好水稻,一个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是雨季,什么时候可能干旱,都会心中有数,早做准备。
常言道,种地是看天吃饭。除了有节气,有规律,还有好多天灾,有好多风险,影响到你庄稼的存活与收成。所以我们要服从节气等规律,按时令而动,同时应该提前做一些准备,防患于未然,化解天灾人祸的风险。
只要这样,那么你才能种好庄稼,遇到了那个风险时,早已有了准备。比如夏季干旱,你早已经在冬季储备了池塘水源,或挖好了灌溉沟渠等。别人的水稻都快死了,你的却依然长势喜人,这就叫“无不克”。
你所有这些按时令而动,早做准备的行为,都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我们叫“重积德”。
如果一地百姓的水稻都能种这么好,千里良田,年年能保障好收成,那么这些粮食就足以养一个国家。有这样类似天府之国的好良田,会种田的百姓,那么国家就会风调雨顺,长治久安。
你看到这么富庶、安定、和谐、美好、强大的一个国家,其实追根溯源,就是每一颗水稻种得好,插秧插得好,懂的稼穑的道理,懂得根深固柢的重要。
国家繁荣昌盛,来自每一颗禾苗根深固柢。
一个人修道也是如此。道是根,德是须。道是固本,要深,深才能正。须附于根,越多越盛,可以进一步巩固回馈给根。一人治道德如此,一国治道德也是如此。根深固柢,勤俭节约,厚积薄发,无往而不利;肤浅虚无,挥霍无度,贪污浪费,那么就容易身死国亡。
汉初文景之治,国库里钱多到发霉,就是因为休养生息,根深固柢;到了武帝时,穷兵黩武,国库空虚,汉室表面辉煌,实则开始衰微了。后世大清乾隆朝也是如此,表面达到顶峰,实则国库空虚,开始中落了。根不深柢不固,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却又不能“啬”,铺张挥霍,看似太平盛世,实则海市蜃楼罢了。治国与我们无关,我们当以此治身。
世间万物玄同,故一体之道,可运用于其他。
比如从稼穑之道中感悟的“早服积德”,我们可以借鉴运用到驾驶学习。开车时,何谓“早服”呢?就是你要提前做动作,提前做准备。所以该做的动作,都讲究个提前。比如路口右转必定要打灯,那么请你早一点打灯,好通知前后左右的车辆与行人;比如前面十字路口是红灯你必停车,那么请早一点松油脚放刹车。等等。
“早服”,是提前、主动、积极顺应自然规律,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化解可能的交通事故风险。我们总是养成“早服”的习惯,那么就是对我们自己、乘客、行人、家人和其他周围人的安全负责,这是不是就是“重积德”呢?这样的驾车行为、习惯、意识积累多了,那么我们开车就更合于道了,那么感觉就车人合一,既安全又游刃有余了。
世间万物,皆可推而广之。
一个得道之人,必有大德。就好像庄稼一根,必然有多须。但是反过来,一个有德之人,却不一定得道。就好像一颗植物须多,却没什么根。这种植物可能是长不高,也不稳的,说不定它是匍匐的。
道真,德有伪。
纳兰性空
2024-05-26 20:11:43反对一种理论没问题。但需要先去了解,然后证明其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