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崇:论DIY之一——观念之辩
论DIY之一——观念之辩
华人居住在海外,我这里主要说的是北美,其住房条件与中国国内有很大差别。且不说独立低层房屋与高层公寓的差别了,好好的常年主要居所独立屋,凭什么要叫别墅?这是把传统正规中文里别墅的含义搞乱了,庐山上或北戴河海边短期度假的房屋才是别墅呢,也就是cottage,而不是single house。这且按下不论,本文想讨论的是另外一些问题,为什么海外华人要不买新房住旧房?旧房值得费那么大劲修吗?修也罢了,为什么要不辞辛劳自己动手呢?这些问题,都是由中西差异而起,需要费辞解说。
据我观察,在中国和欧美,房子的寿命或曰新老概念大不相同。中国的民居建设,近年来如雨后春笋,更新换代,量多而寿短,一两年算新,五年尚可,十年已旧,二十年很可能就该拆了。当人们说70年产权时,已是不可预知的未来沧桑。反观海外的民居建筑,在欧洲几百年的老楼仍然宜居者举目皆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历史短,百年的建筑已可算老,但愈加珍贵。50年左右的房子算正当中年,20-30年的房子就可算是年轻了,正与人的寿命相类。我自己曾经拥有的80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就有五六座,都还宜居适用;百年古宅我也曾有过,修一修还是豪宅,没有人认为该拆。房子的寿命长与不懈的维护装修密切相关,因其长寿和升值才值得加料整修,因部件和用材的更新换代而延长了房屋的寿命。在中国说房屋装修,大多指新房时从毛坯房到精装修;而北美的装修主要指整旧如新,平均20年左右要更新一次,就像是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人在有病时应该送医而不是送终,房也同理,而这是以先天素质好和社会认同其存在价值为前提的。
中西的差别还在于,对新房与旧房的认知和价值评判。在中国国内,一般人对新楼盘和二手房的评价和好恶相差很远。新房的设计趋时,设备先进,人们趋之若鹜,价格就高;而旧房则落后过时,只适合穷人或出租了。很多人还有心理忌讳,完全不能接受住别人住过的房。但是在北美,对旧房的接受程度既不比新房差,其价格也并不比新房便宜,这已是社会上的普遍认知。因为房子的历史长,旧房已经不能称“二手房”,而是N手了,故只称再售房。北美的再售房之所以不被歧视,仍受追捧,是因为其具有新房不可替代的好处——试述其一,是地点更佳,社区成熟,设施齐全,绿化更好,而新房必在偏远的新开发区,功能不完善,工地灰土大;其二,是旧房因历史条件占地更大,而新房的占地总是较小,且越来越小,房产的升值主要在于地皮,而房屋本身总是因折旧而贬值的;其三,买旧房可能捡到便宜,因为人生际遇和市场起伏,买得好了可能低于造价,前人的赔钱变为后人的获利,而买新房所付必然是建商的成本加上利润,没人会赔钱卖新房。基于此,人们对旧房的寿命和质量普遍有信心,又以主人翁的态度爱心维护,装修升级,保持良好状态。这样也就没有心理忌讳,社会普遍接受把别人的房买过来就是自己的房。旧房不贬值,人们才愿意再投入装修升级;这种不断的装修维护,又促进了房子的延寿保值,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成为了良性的循环。
我之所以要买旧房并吃苦费力地来修,就是为此,而且还指望靠这挣钱呢!但是,为什么不是雇工来修,而要自己动手 呢?这又是一项中西差异,所差之处首先不是金钱,也不是能力,而是观念。
中国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孔夫子,子曰劳力者治于人,君子动口不动手,鄙薄体力劳动。中国的文人墨客,向来是以脱离实务为荣的。君子远庖厨,亦远锛凿斧锯。再看现实呢,在人民共和国的前三十年里,知识分子斯文扫地,俯首劳改,那是受欺被迫的,一旦翻身,谁愿噩梦重温?为官的,有钱的,甚至只要是城市里买得起房的人,都不可能自己动手做装修。这既是出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是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便宜的客观条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涌进城市,做建筑或装修工就是男人最合适的出路。我在回国时,就见过马路边摆开简单工具站着等活的民工市场,农民工那么便宜,房主谁还要自己做呀?来自西方的宜家家居(IKEA)到中国开店,它倡导的顾客自行组装家具,也能难倒不少中国顾客,至少是招人厌烦,更别提修房了。而动手的民工的社会地位,显然远低于动脑或动嘴的白领和其他市民。若说自己动手,既没有必要,也得不到尊重。
反观西方,至少是在我熟悉的北美,房主自己动手修房者众多,这样的人和行为受到赞美乃至尊敬。专门的缩写叫DIY (Do it yourself) ,专门的名词叫handyman (巧手男人,或动手能力强的人,音译为汗滴男)。分析其来由,我想一是因为传统,多数人家自有住房,世代相传,男孩子从小就看着跟着父亲修房子,就像女孩子从小学会了煮炊女红一样自然。二是劳动力不便宜,专业修房费用高,很多家庭为省钱而学着自己动手。三是由市场需求发展出的工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极其方便,让人用起来就像玩具一样兴趣盎然。四是学习装修的途径非常便利,在书上和网上都触手可得,想学就有。出于大众习惯和社会尊重,自己动手修房修车,或做木工花匠等等,可以成为一种嗜好,就像是打牌钓鱼唱戏挥毫一样,局内人不觉其苦,反而乐在其中。其实归根结底,不在于差不差钱,而是一个观念的差别,就是对这种貌似粗浅、无须智商的工匠劳动,是尊重还是鄙视。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例外,明朝的天启皇帝耽于做木匠活而误了国事,被作为反面教员而载入史册;而美国前总统卡特也喜欢做木工,他在卸任后带头做义工建宜居房,却是被传为美谈。
(未完待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LiveForToday
2017-09-13 12:57:16DIY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大规模兴起,根本原因是适应美国人工过于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