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连载 之 51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白云为盖,流泉作琴——盘山宝积禅师
中国禅宗演义连载 之 51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赞 传梵音于禅话 播大悲于有缘
第三十节 盘山心月
盘山宝积禅师,是从当时禅宗江湖头号龙头老大马祖道一手中取得过毕业证书的知名人士。不过,不知为何,宝积禅师的个人档案资料,竟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以至于今天的我们,对于宝积禅师的姓名、家庭住址、早期求学经历、生卒年月等一干资料一无所知,幸好,在一些禅宗典籍中,还记载有宝积禅师的一些公案和开示,让我们能一窥宝积禅师的风采。
宝积禅师当初在马祖道一那里求学的时候,有一天拿着钵盂到街上去化缘。当他走到一处肉摊的时候,正碰上一个威风十足的人来买肉。
这人来到肉摊,牛哄哄的对卖肉的屠户道:“老板,把最好的肉给我割一斤来。”
屠户一听这话,立马就把自己手中的屠刀放下,然后叉着手反问道:“长吏(官名),你说我卖的肉哪处不是最好的?”
仔细思量,这个长吏的问话和屠户的答语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话语啊。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有钱人和有个一点职务的人,他们来到酒楼之类的地方,为了显示自己的财气和职务,他们常常都是牛哄哄的对服务员喊道:把最好的酒和最好的菜给我整上来。
这个长吏想必也是一个威风十足的人,所以,他也牛哄哄的道:把最好的肉给我割一斤来。
可是,他今天却遇到了一个较真的屠户。最好的肉,什么肉才是最好的肉啊?
我们可以来看看猪肉。对于东坡肘子来讲,自然猪肘子是最好的。对于满大街的肥肠米线肥肠粉来讲,猪肠子是最好的。对于肝腰合炒来讲,猪肝和猪腰子是最好的。对于回锅肉来讲,带皮的五花肉是最好的。对于红油肚条来讲,猪肚子是最好的。
而且还有嗜好啃猪蹄的,嗜好吃猪尾巴的,嗜好吃猪耳朵的,嗜好吃猪血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所以,猪的一身,哪个地方不是最好的呢?
同样,人的一身中,又有哪个地方不重要呢?又有哪个地方不是最好的呢?
不过,上述见解也还只是俗人之见而已,对于僧人来讲,只要你不挑,什么食物不是可口的美味呢?只要你不拣,什么东西不是最好的东西呢?只要你的心不生分别,则万法一如,又哪里有什么善恶、美丑、好坏、是非、得失之别呢。
所以,宝积禅师听到屠户说道:“什么地方不是最好的?”心里忽地有所领悟。
南宋南华知昺禅师作偈评唱此公案道:
个事分明不覆藏,头头物物自相当。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南宋另一高僧妙峰之善禅师也作偈道:
江边送客上扁舟,相对渔翁暗掷钩。
一掣锦鳞随手上,远山叠叠水悠悠。
又有一天,宝积禅师又来到城里化缘。走在路上,忽地碰上一户人家出殡。
出殡,自然是有人抬着棺材的。而走在棺材队伍前面的是专门唱挽歌的职业歌郎,只见他边走边摇动自己手中的铃铛唱道:“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哪方?”
歌郎一唱完,旁边死者的亲属们便一个个哭着喊道:“悲哀啊,悲哀啊。”
宝积禅师在旁边一听,不由得心意大动,他忽地一下明白了师父平时的禅意。
于是宝积禅师也不化缘了,他满心欢喜的回到了寺院,把自己的所悟告诉了马祖道一。马祖听后,立马就把佛学院的毕业证书颁发给了宝积禅师。
不过,宝积禅师到底悟到了什么道理,从而会获得马祖道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呢?
《圆觉经》中说道:“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歌郎现在又唱道:“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哪方?”歌郎的唱词和经文大意完全吻合,而且,是在现场有活生生的场景配合下唱出的,这给人的启示和震动,和一个人抱本书在哪里看,完全是两回事啊。
而禅,也是要让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晓“我是谁”的,也是要让人明白父母未生前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的。
马祖道一常常给学生们讲即心即佛,而就在歌郎悲声高唱着丧词的那刻,时时处处都在参悟过程中的宝积禅师,把自己心中所感和歌郎的唱词以及亲属的悲哭声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不可言说的共鸣。这一刻,所谓闻声悟道,就在宝积禅师身上活灵活现的展示了出来。
如此看来,宝积禅师在歌郎的唱词中,明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也明白了自己的最终归宿了啊。
对此公案,北宋海印超信禅师作偈评唱道:
哀哀相应便承当,毕竟魂灵往哪方?
踊跃自然全体露,始知遍界不曾藏。
南宋月林师观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未审魂灵往哪方,无栖泊处露堂堂。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宝积禅师从马祖道一手中获得毕业证书后,便离开了江西。他一路北上游方,最后来到了幽州(今河北以北至辽宁以南地区)盘山宝积寺定居。
在当时中国的北方广大地区,是很少有禅宗南宗顿教法门的传承的。其中声势最浩大的慧忠国师和神会禅师也只是在河南、陕西一带弘法而已。至于更往北的地区,在河北,有慧能大师的弟子智隍禅师在弘法,不过智隍禅师本身声势并不浩大,而且是属于慧能大师的“旁嗣”,自然也就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神会禅师也有徒孙在河北石家庄地区弘法,不过并没有在江湖中激起多少浪花。
而在慧能大师所传的南宗法嗣中,在当时把南宗顿教法门在禅宗江湖中往北方传播得最远者,就是宝积禅师在幽州盘山立下脚跟弘法。而这,就是今天的我们在禅宗典籍中所能见到的,禅宗南宗禅师在中国版图上最靠北弘法的最早记录。
宝积禅师早于临济义玄和赵州从谂两人约五十年在北方弘法,所以为他们后来在河北弘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并且临济义玄后来在河北弘法时,宝积禅师最为得意的弟子普化禅师还成为了临济义玄最重要的帮手。临济义玄能在河北站稳脚跟,并且使得临济宗禅法在当时席卷北方,普化禅师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
宝积禅师在当时虽然不如他的同班同学百丈怀海、南泉普愿、章敬怀晖、西堂智藏、大珠慧海、鹅湖大义、邓隐峰、盐官齐安、汾州无业等人声势显赫,但是他在盘山宝积寺给学生们上课的教案内容,却是独具一格且精彩绝伦的。
所以,宝积禅师的教学内容一经流出后,不论是同时期的禅宗老师,还是历朝历代的禅宗教授,一个个在给学生们上课时,都在复制宝积禅师的教学内容。而且,宝积禅师的许多教学内容,后来也成为了禅师们互相勘辩的话题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下宝积禅师在给学生们上课时,所讲授的一些精彩绝伦的禅宗课程。
宝积禅师有一天在课堂上给学生讲道:“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极则。”
宝积禅师的师父马祖道一最有名的禅语之一,就是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不过,禅宗,是要求学生要有超师之见的,是讲究层层翻进不落筌蹄的。如果把某个开示当做宝贝一样珍藏在自己的心里,那么这个宝贝不但不会成为宝贝,反而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压在心里,让你永远不能开悟。所以,对于哪怕是马祖道一的金口玉言,禅师们同样要有自己的见解和领悟的。
而在上面的开示中,宝积禅师就直截了当的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宋朝禅宗大家宏智正觉禅师评唱道:“有钱不解使,解使却无钱。且作么生得十成去?娶他年少妇,须是白头儿。”
数十年后,万松行秀禅师更进一步评唱道:“今时路头不得全体,非心非佛有缺神用。欲得十成去,除是三冬向火,六月卖冰始得,所以道娶他年少妇须是白头儿。然则调和琴瑟一句作么生道:长翁短婆婆,递互厮折磨。”
宝积禅师在给同学们上课时还讲道:“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璇玑不动,寂尔无言。觌面相呈,更无余事。珍重。”说完后,宝积禅师便走下讲台,大步走回自己的方丈室去了。
宝积禅师的这段开示,可谓是把佛理和禅机非常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由此也可以看出宝积禅师不论是佛学功底还是禅学功底都是相当深厚的。
《金刚经》上面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宝积禅师说三界无法实际上和《金刚经》要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在三界中没有一个你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把握的自性存在的,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佛法在哪儿等着你去学习和追求的。
在禅师们的眼里,如果有法可求,有佛可求,有禅可求,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要被呵斥的。佛、法、禅道等等,虽然珍贵,但却入眼成翳。既然没有这些看似珍贵看似必须追求的东西存在,哪么你的心又在何处呢?哪么你的心又该落脚在什么地方呢?
佛家讲四大皆空,既然四大本空,哪么即使是佛,他又依靠在哪个地方安身立命呢?不止是佛,四大本空,我们每个人那个真正的“你”又在哪儿呢?
你看那天上的北极星高高挂在那里,好像如如不动的样子,它又有何言说呢?
禅的真谛,要领悟的话,当我和你面对面的时候,我就已经把它全部呈现给你了。又哪里还有别的什么多余的事呢?又哪里还需要我啰啰嗦嗦说个不停呢?
对于宝积禅师的这段开示,后来有很多的禅师纷纷对此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北宋禅宗大家雪窦重显禅师评唱道:“三界无法,何处求心?白云为盖,流泉作琴。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
北宋后期的本觉守一禅师评唱道:“三界无法,何处求心?月明夜暗,山高水深。三界本因心所现,无心三界自平沉。”
南北宋交际间的佛性法泰禅师也评唱道:“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山容雨过,松韵风吟。横眠倒卧无余事,一任莓苔满地侵。”
宝积禅师在给同学们上课时还讲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禅,古往今来让无数的人为之着迷,却又常常如铁壁银山,让人无门可入,无路可通。因为禅宗常常有很多世人眼中的悖论横在参禅悟道之士的眼里和心里,让人不可理喻。
比如大家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每个人都认为老师在传授知识,自己在学习知识。
可是对于禅宗而言,如果有人认为师父有禅道可传授,学生有禅道可以学习追求,那是大错特错的,那是要被明眼宗师呵斥的。
《金刚经》说:“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又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所以,对于号称最上乘的禅宗,其向上一路,历代祖师都是不会传授的。如果学生认为有所传授,而且自己也有所得,哪么他只是在白白的劳累自己的肉体和精神而已,就好像猿猴在水中想捕捉到自己的身影一般,只是在做无用功罢了。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不论是佛祖也好,历代祖师也罢,他们唾沫横飞喋喋不休所宣讲的,只是指向明月的那根手指而已,而明月,是要你自己去观看到,才是最真实的,才是你自己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对于宝积禅师这段开示,后来的禅师们也是纷纷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一个个都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翻出新意。
北宋临济宗祖师石霜楚圆道:“向上一路,千圣不然。”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第一大家大慧宗杲进一步道:“向上一路,热碗鸣声。”
南宋密庵咸杰禅师同样进一步评唱道:“向上一路,掘地觅天。”
元朝楚石梵琦禅师更进一步评唱道:“诸大老尽力道,只发明得向下一路。若是向上一路,驴年梦见么。”
明末清初的镜宗新禅师评唱道:“向上一路,堕坑落堑。夜梦不祥,书在壁上。”
明末清初的广教行玉禅师也评唱道:“向上一路,三生六十劫。”
清朝海门涌禅师对此作了一个总结发言道:“本来一条径直大路,被这伙老古锥指点一上。返成迂曲,致使疲极之辈退失宝所。海门岂可坐视,今日要使渠一个个就路还家。”说完后,海门涌禅师一下就把自己坐的禅床掀翻在地,然后扬长而归方丈室去了。
由此可见,同一段话,各位禅师们的下语都是不同的,都是别具一格令人眼目大开的。
禅,就是如此活泼泼的。
这一天,宝积禅师照例来到了教室,他给大家讲道:“同学们啊,可中学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
这段话比较直白易懂,可是背后蕴含的禅意,就需要深入探索了。
北宋禅宗大家死心悟新禅师作偈道:“山既孤峻,游人罕至。玉既无暇,莫辨真伪。”
南宋天目文礼禅师也作偈道:
山忘孤峻玉忘瑕,到处仙源是我家。
堪笑葛洪曾未悟,远从勾漏问丹砂。
不过,在宝积禅师众多上课的教案中,下面这段内容,是被历代禅师引用和评唱最多的。
宝积禅师道:“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
心月孤圆,光吞万象。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领悟到的,那非得是过来人才能说出的话语。寒山禅师也说过:“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百丈怀海禅师也说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自己的心光能包涵万象,可是自己的心光并不是为了观照外境和内镜才产生的,而且这个外境和内镜推本溯源的话,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而且更进一步的探索,所观之境和能观之心都扬弃的话,这又是什么事物所能表达的呢?
《圆觉经》上面讲:“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但是,光境俱忘后,真有个如如不动的自性、觉心之类的东西存在吗?
不过,曹洞宗的掌门人洞山良价反问道:“光境未忘,复是何物?”
后来云门宗的掌门人云门文偃接着道:“直饶恁么犹是半途,未是透脱一路。如何是透脱一路,良久云:天台华顶。”
宝积禅师在盘山宝积寺虽然在给同学们上课时,讲得天花乱坠生动活泼,可是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上,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宝积禅师也获得了众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高度好评。
这一天,宝积禅师感觉到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把学生们都召集到身边来。
宝积禅师望着学生们道:“同学们啊,你们中间有哪个可以把我的真实相貌描绘出来呢?如果有的话,就请描绘出来拿给我看。”这实际上是宝积禅师在叫学生们上交毕业论文了。
同学们自然也是明白宝积禅师的用意的,所以大家听到师父这样一说,一个个都全神贯注,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出来。有的非常认真的照着宝积禅师的模样异常逼真的把宝积禅师临摹了下来;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交给师父。反正一个个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力求自己的毕业论文能在师父那儿通过。
不过宝积禅师看完后,竟然没有发现一篇毕业论文让自己满意的。
就在这个时候,普化禅师站了出来,对着宝积禅师道:“我可以把师父的真实容貌描绘出来。”
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终于吱声了,宝积禅师赶紧道:“那你还不赶快把你的毕业论文交给我看。”
你要看我的毕业论文,那简单啊,我现在就可以给你看个够。宝积禅师话音刚落,普化禅师立即就不停的打着筋斗出去了。
宝积禅师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普化以后教导学生勘辩诸方,一定会语出常情行为怪异啊。”
后来普化禅师在河北辅佐临济义玄弘扬禅宗教义,其禅风犀利迅猛,并且常常有出格表现,一如宝积禅师所言。
对于普化禅师交给师父的这篇毕业论文,后来的很多禅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晚唐保福从展禅师评唱道:“普化掣颠不少,盘山丑拙尤多。”
北宋龙门清远禅师作偈评唱道:
师真丑拙不堪呈,用尽身心笑杀人。
彼中莫觅丝头意,白鼻昆仑贺新正。
南宋末期的宝叶妙源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清奇古怪娘生面,妙笔丹青作么施。
这厮十分传得似,依然画虎只成狸。
宝积禅师看到普化禅师能继承自己的禅法,心里非常的高兴。没过多久,宝积禅师便在盘山宝积寺圆寂了。
鉴于宝积禅师在北方弘法影响巨大,大唐王朝敕与宝积禅师“凝寂大师”谥号,敕与宝积禅师墓塔“真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