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再见广州 2024 司徒(美国)

Kwseeto 2024-11-24 13:25:19 ( reads)

再见广州 2024: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感悟 

 

司徒(美国)

 

疫情后,我终于再次回到广州——这个我出生、成长的城市,也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每一次回来,都让我既怀旧又惊讶,仿佛踏入了一场过去与未来交织的梦。这一次的归途,不仅是与老朋友的重逢,更是一场对中国变化的全新感悟。

 

怀旧与重逢:朋友、故事与时光的流逝

 

广州对我来说,不只是故乡,更是一座储存回忆的“时光仓库”。我的小学、初中、高中,还有医学院的同学,构成了人生中四大“朋友圈”。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学群,因为这里还有几位幼儿园的老朋友——60年前的记忆竟然还能找到人共同回味,真是一种奇妙的幸运。

 

高中朋友圈中,还有几位我的父亲曾教过的学生。听他们讲起父亲当年在红旗小学教体育的故事,我的心头一阵温暖。这些故事,有些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好像他们替我拼接出了父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而医学院的同学,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每次见面,都是时光倒流的动感。这次的讨论,话题从专业医学延伸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巨变,让我不禁感叹医者眼中的世界也在不断翻新。

 

衣食住行的改变:进步与人情的延续

 

衣——时尚自信

 

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发现如今的中国人穿衣打扮早已与西方接轨,甚至有些潮流还引领着世界。毕竟,全球大部分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这份“时尚自信”也算是实至名归。

 

食——家乡味

 

广州,依然是那个“吃货的天堂”。从早茶到夜宵,味觉的每一站都让我流连忘返。15年前,每次同学聚会,总是我买单,那时他们还在为温饱打拼。而如今,他们争着请客,让我这个海外“老友”倍感欣慰,似乎每一顿饭都在诉说时代的变迁。

 

住——楼越建越高

 

广州的楼房越来越密,但郊区的房子似乎有些过剩。不过,城市里的住房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安全性也远胜从前。记得过去,一个普通医生想买一张从广州到洛杉矶的机票都不容易,如今,一个广州医生能在洛杉矶买房也并非天大的难事。这样的变化,既让我欣喜,也让我对时代的飞跃充满敬意。

 

行——城市越来越大,也是更安心

 

广州市区扩展得让我认不出许多地方,但走在街上却感到无比安心。整洁的街道和良好的治安让我意识到,广州市的安全感得益于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科技的进步。广州没有见到流浪汉。这种“现代安全感”实实在在地温暖了人心。

 

医疗的变迁:进步与挑战并存

 

与医学院的老同学聊天,医疗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今,中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非常先进,美国有的,中国几乎都有了。但问题在于,资源大多集中在三甲医院,而基层医疗仍需提升。

 

有趣的是,加拿大的朋友却羡慕中国医疗的便利。在中国,MRI、CT检查几乎“随到随做”,而加拿大虽免费却得排队几个月。这种效率与福利的对比,常让人哭笑不得。

 

但作为医生,我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医疗有时候“检查太多”。一些过度检查,未必合理,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对健康的焦虑,也折射出医疗体系的一些问题。

 

让我惊讶的还有糖尿病的高发率。也许是生活好了,甜食和高热量饮食成了家常便饭,但运动习惯却没跟上。结果,糖尿病成了中国人的健康隐患。快速发展的背后,中国可能需要更多关注慢病管理,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希望与未来:对家的再一次想象

 

每次回广州,我都像在重新认识这片土地。中国腾飞让人兴奋,但也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对海外华人来说,如果中国能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解决普遍的医疗保验制作,或许会有更多华人愿意回国定居。毕竟,短期门诊和住院的费用还算可接受,但长期看病或养老,仍是大家的一大顾虑。

 

广州,这片土地承载了我的回忆,也承载着中国的未来。它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发展的光采与挑战。每次告别时,我都满怀期待,希望下次再见,这里会更加美好。

 

广州, 再见,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愿下次见面,我们会更从容、更美好,也许我也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跟帖(2)

Kwseeto

2024-11-24 19:43:21

有些讨论在主页 谢谢

一剑霜寒

2024-11-25 15:06:01

今非昔比。三十年前去广州,在车站包差点被别人提走。同去香港的广西人,竟在广州被骗光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