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论坛
+A-

诗是什么?

爱城小鱼 2024-11-15 14:45:41 ( reads)

从昨天看到诗人梁小曼去世,才认识她。去读了一篇她对诗歌创作和看法,颇有见地。她说诗歌阅读永远都是”无限少数人”的事,写诗者渴望被阅读,并不是私人化不愿为人知的表达。

 

诗要慢慢读,一首好诗值得被反复地读。每一次的领会都会不同。由这里想到了卡尔维诺的《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的文字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丈量;文字背后的意味复杂而深邃,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阅读他们都会产生不一样的体验,所谓历久弥新。

 

她还谈到译诗是学习写诗最好的办法,读译时顶重要的是需要有停顿和摩擦,逐字逐句仔细地揣摩,帮助心里临摹作者的诗意生发的过程。

 

她去世前出版的一本诗集《红的因式分解》里,有一段对现代诗的描述,充满哲思和精微的诠释让我忍不住摘出与爱诗的朋友共勉:

 

”诗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朝向语言边界的漂泊”?,无限接近边界,即意味着无限接近一种“不可言说”?“不可理解”之存在(物)?,诗人徘徊在抵达沉默之途中,最高的诗意是最逼近“不可言说”?“不可理解”之事物的诗意。

 

如何分辨“存在”与“物”???“物”在什么状态下从“存在”中逃逸出来,成了纯粹的“物”??而“存在”究竟能否脱离与“物”的关系,并被人所理解与表达?诗人企图从她的自我中提取一个我,那个稳定的我,可以感知的我,由无数个破碎的我构成,它永远在构成中。

 

诗也从无数破碎的词语中显现,它也永远在构成中。它努力发出人内心最深邃、最极端的声音,一种无声中轰鸣的声音,为了抵达它所必须使用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声音都让诗人内心反复经验着西西弗的经验“。

 

 

愿那个曾经说过”我要回母星去了”的梁小曼,在另一颗星球上过得愉快!

 

 

跟帖(14)

郭大平

2024-11-15 15:28:49

诗,其实什么也不是。诗,就像薛定谔的猫的状态,你读它的时候,诗就塌陷成你希望的样子。你希望它高深/浅薄,它就高深/浅薄

爱城小鱼

2024-11-15 15:43:01

确如薛定谔的猫,诗可能什么也不是,但也可能什么都是。可惜在科技改变人性的今天,读诗的人越来越少了。

郭大平

2024-11-15 15:47:20

那是因为今天的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了。李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今人会说,那是吹牛,不是诗。

爱城小鱼

2024-11-15 20:14:33

今天理性的头脑怎能认同古人那肆意汪洋的想象力?读诗人的视角肯定是不同了,同时现代诗也从古体诗中裂变出来,添了新的东西。

爱城小鱼

2024-11-15 20:24:32

古体诗的形神皆源自诗经,现代诗的源头除了诗经,更有西方哲学和现实主义。语言转为白话是现代诗在形式上对古诗的颠覆性改变。

哪一枝杏花

2024-11-15 16:29:1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无定制,诗无定品。现代人喜欢的是玩弄文字,古人求的是人心

郭大平

2024-11-15 18:02:44

现代人玩弄文字,古人是求人心。你这个评价,太精妙了,我佩服的泪流满面。

蒋闻铭

2024-11-16 05:50:49

不至于。诗词都不过是唱着上口好听的歌而已。:)

''''''

2024-11-16 06:03:30

对此俺佩服得泪流满面。:)

蒋闻铭

2024-11-16 12:13:23

干脆再让您哭一回:诗不如词,词不如曲。中国的诗词歌赋,最高的成就,是《桃花扇》和《红楼梦》。:)

哪一枝杏花

2024-11-16 18:14:48

红楼梦,是诗,是词,是曲啊?我认为中国文学,无出诗经者,要说诗,之后的数千年,没有好过古诗19 首的

蒋闻铭

2024-11-16 18:38:09

这个和我上面说得不一样。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最喜欢的诗,在诗经里。:)

蒋闻铭

2024-11-16 18:39:02

红楼梦里,诗词歌赋都有,而且都是最高水平的。

哪一枝杏花

2024-11-16 18:16:39

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浇花花不红?这是典型的中国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