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怀昔

在未知的旅途中发现未知的自己
个人资料
荔枝100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7-05-02 06:54:38)

我从来不买有关婚恋情感的自助书,但前些天在网上看到ChadStone的一篇文章《致前妻的公开信》,觉得还有意思。他的《婚恋规则101条》于两年前出版,而他自己是在结婚25年后离婚的。
不少人可能会认为这篇短文是作者编造出来的、理想化了的天方夜谭,但我在真实生活中确实认识这样的离婚夫妇,而且还不止一对。 时间有限,下面我来粗粗翻译一下。 致前妻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7)

经常在文城里看到有文章(特别是政论文章)说“我们华人”怎么怎么,有一种囊括一切的气派,总觉得不太对,因为文城的美国华人不能代表全美国的华裔,只能代表中国改开以后出国(留学或移民)的这样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文学城的气势很大,但从全美国的华裔来看,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来自大陆的美国华人,可以按出国的年代大致分为三种:(1)解放以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7)

旅行印象,一般都是吃喝、玩乐、风景。但我们的哥本哈根之行有两件事属于另类印象,上不了流水账,却也难忘。
那次是我随先生去哥本哈根参加一个北欧协会的年会。协会为与会人员安排的酒店是“英国旅馆”,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占领丹麦,这里做过纳粹的指挥部。
就在这家酒店的对面,有一座街心小公园,那几天有一个现代派雕塑在那里临时展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9)

我的两个女儿学琴,至今一共15年,跟过三个老师。有网友听说,请我比较一下这些老师,谈谈为孩子挑选音乐老师的体会。
一、适合幼儿的海琳娜
第一位是年轻的海琳娜。大女儿两岁时,我每星期带她去Kindermusik,是妈妈和孩子一起参加的幼儿音乐活动,海琳娜是主办人兼老师。她能唱能跳又会弹琴,活泼、喜乐,和小孩子互动得非常好,深受我女儿的喜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5)

年轻时我曾是高仓健的粉丝,特别追崇他在《追捕》里演的杜丘,一个沉默寡言、内心坚强、情感丰富的男子汉形象。我们很多女生都认为高仓健的魅力就在于他很少说话,全都是行动。等我到了自己谈婚论嫁的时候,仔细想想,嫁一个沉默寡言、不会聊天的人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恋爱的时候,可以用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也可以通过送花送礼来表明自己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5)


约翰·丹佛《山村的路,带我回家》
~~~~~
生活中认识我的人,都不会把我描述成女汉子。但我有个女汉子的爱好:开车。
不喜欢在拥挤的城市马路上开车,而是在野外、乡下、山里。高速公路图个爽,乡间小路图个浪漫。
老公恰恰爱把开车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除非我单独出门,否则我想爽一回就得低声下气地申请,一般还得不到批准。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3)

这是我两年前读过的书,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一直感兴趣,现在来总结一下它的观点。 继《虎妈的战歌》后,蔡美儿又和丈夫JedRubenfelt(也是哈佛法学院教授)一起写了《文化群体沉浮的三重因素》,分析了美国的八个“上升中”的文化群体,并总结出三个共同的成功因素。 这三个因素是:(1)优越感,即他们对自己的独特性的认识;(2)不安全感,或自卑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2)
(2017-04-18 07:43:34)

去年写过一篇上海本帮菜的由来: 上海本帮菜不过是当地农家菜
今天继续写本帮菜是怎样从农家菜华丽转身、登上了上海的台面的。 距今140多年前,还是清朝同治年间,在上海老城厢的旧校场、近城隍庙的地方,出现了一家名叫“荣顺馆”的夫妻小饭店。店主姓张,来自浦东川沙,到这个热闹的地点来开一家简陋的小店。当时店内只有三张方桌,每天吃客不过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6)

复活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比圣诞节还重要),我就趁此机会写个宗教的话题。
我虽然不上教堂,但出生在基督教(新教)家庭,母亲小时受过洗礼,我的几个舅舅、姨妈,也赶在解放之前上过几年的外国教会学校。他们对神的虔诚度各有不同,有的根本不信,有的信得较随意,有的特别真挚,二姨妈就属于最后一种。
听我母亲说,文革高峰的那几年,基督徒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7)

美联航的营销口号是“飞在友好的天空”,但航空业的不友好做法还会继续下去。 这些天有很多网友在争论美联航事件“对不对”的问题,我觉得有这样的议论是很健康的。问题是,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有因果关系,很难简单地作是非判断,因为不是所有的对和错都有明显的分界线。 我先从商业和操作角度来说说这个事件,再来谈我在道义上的看法。(顺便说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6)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