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一夫

废话俺就不说了,全在小说里^_^
博文
老年丧子的朱元璋此后性情变得更加残暴,毅然决然拿下蓝玉后处死,并灭其三族,文武官吏受株连而死者两万余人。随后,接二连三拿下周德兴、傅友德、王弼、冯胜等众人,甚至连佛界的宗泐这等手无缚鸡之力僧人也被牵连进去,险些被处以极刑。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已然将皇权神柄上的刺全部剔除干净。虽说诛杀了蓝玉,但燕王朱棣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说得好!”燕王和道衍由里至外一起赞叹,燕王抓着道衍的手兴奋地说:“谢谢你赠镜讽谏!本王一定牢记在心,唐王李世民以镜正己,却看不到黎民之苦,本王以此镜倒看,却时时能感受百姓之苦。朕……一定要成为千古贤君!”燕王战战兢兢说出“朕”之后却深感快慰,因为无论将来如何,为了一个大目标或者崇高理念去奋斗也好、争取也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燕王的大发雷霆道衍倒也不怎么害怕,因为他心里有底,燕王被那顶大帽子笼罩着,不能把他怎么样;何况他道衍现在是神的化身,是智慧的象征,燕王不能不依重他;更何况还有心魔的“老虎狗”启示。但令道衍不安的是,他和袁珙交往得有些过深,许多不该对袁珙讲的话在几十天耳鬓厮磨中一高兴也讲了出来,当时他还对心魔的告诫不以为然,甚至嫌他多事,现在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道衍摇头。心魔得意道:`谅你也没听说过,这是小报上说的,看来小报还真有用,回去一定再接再厉,好好学习,把它们从厕所发展到床上去!话说英国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动物的习性,就开始乱来了。他们把老虎崽和狗崽放在一起养,长大之后,尽管老虎比狗大得多,但每次吃饭的时候老虎总是让狗先吃,狗一呲牙,老虎就躲得远远的,你知道为什么吗?'道衍还是摇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袁珙,作为天下第一的相士,其实并不是浪得虚名,他的确有过人之处。从表面上分析,他要对天下事、天下人尽可能地去了解,尤其是大事和名人,他要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然后加以分析。当然,作为一个一流的相士,他的记忆力自然是一流的,而他的反应和应变能力更是超一流的!那么他的内在因素是怎样的呢???还是慢慢道破吧!在两人同游无锡嵩山期间,道衍发现,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道衍在回北平的途中,路过无锡的嵩山寺。他一边游览沙罗林、旧葡林、听松堂、紫芝室、来月轩、流翠轩、白鹭池、以及望湖亭等八大景观,一边听心魔给他讲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的故事,因为心魔只知道河南嵩山的少林寺,却不曾想这里有个嵩山寺。道衍听到高兴之处,不由得忘乎所以地踢出一脚,不料将前面的一个老汉踹了个腚墩儿。心魔惊怒道:“你长眼睛瞧着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寒风凛冽,铁马金戈,万里征程,传信飞鸽。空中的军鸽不断将前方的消息传给朱棣,再由这些鸽子将他的指令传送给各路将帅。东路扫北军神秘而迅速地包围了迤都,将乃儿不花以及咬住牢牢困住。朱棣先是令各军分头剪除迤都外围的小股敌军,迫使乃儿不花逐渐收缩防线,最后成了外无援兵、内缺粮草的瓮中之鳖;然后,他派人前去说降,晓以利害并诱之以利;正当乃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朱榑说,此人是他的部将张玉,因为过去曾是元枢密院的知院,熟悉漠北地形和方言,故令他为先遣侦骑将军,率人深入漠北打探元军行踪。张玉在迤都(今蒙古苏赫巴托尔省的达里甘戛地区)附近遭遇乃儿不花部众,一场血战后只身突围,又经三天三夜驰骋,终于赶回来报信。朱棣听着,突然大惊失色,他想起了道衍十年前告诫他的话:如遇二张,务必结交!“眼前的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年初,大明皇帝朱元璋由于对开国功臣尤其是武将的“日益骄狂”越来越不放心,于是决定任用诸皇子扫北。此时,元朝在北地边陲尚有残余力量,元太尉乃儿不花、元丞相咬住以及知院阿鲁帖木儿仍不断骚扰明境,因此朱元璋诏令晋王朱Gang、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北征。 西路由三皇子朱Gang率定远侯王弼出山西进击北元,但沿途没有遇到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其实,训练鸽子对旗语的辨认很简单,就两种情况:红、红、红、红、红的旗语是起飞走你,黄、黄、黄、黄、黄的旗语是就地降落。关键是训练那些和尚,让他们熟记各种变化的彩旗都表示什么意思。比如:当挂起绿绿绿绿绿的旗帜,那是前进;白白白白白旗帜便是后退;黑黑黑黑黑旗帜是隐蔽藏匿;红黄绿黑白,左进;白黑绿黄红,右进。什么左部停止,右部迂回,前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