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陕西境内的黄河水流湍急,特别是壶口瀑布下游,河面只有几十米,到了龙门镇才阔展开。这一带的乡民过河靠羊皮筏子,由艄公摆渡。自从北京娃来到黄土高原,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过河的故事。下面讲两个流传广泛的真实故事: 四名知青要过河,两男两女,来到黄河边。讲好价钱,艄公将四名乘客扶上颠簸摇晃的羊皮筏子,然后脱了个精光,也坐上来。两名女生惊叫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8-05-02 16:21:58)

每次去台北都要在夕阳时分沿着淡水河漫步。一到傍晚,台北人就会去河两岸的河滨公园散步、骑车、跑步、照相、遛狗。河风驱赶暑气,远处传来音乐,河边蛙鸣鸟叫,好不惬意。淡水河的主要支流基隆河没有淡水河那么宽,除了散步、骑车外,是钓鱼的好去处。 如果把汇合成淡水河的大汉溪和新店溪都算进去,台北有四条河,两岸都是绿草茵茵,花季开着五颜六色的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4-29 05:05:20)
有一次进了一家规模不小的二手店,听到音乐,没在意,以为是有人在试听音响。音乐是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可是越听越觉得不像是从喇叭里出来的声音。顺着音乐的方向走去,原来是一位琴手在即兴。坐在一架旧钢琴前的琴手是个西班牙裔打工仔,长长的头发,脸上印着日晒雨淋的痕迹,并不细长的手指因长年与砖头泥土打交道变得很粗糙,牛仔裤上油漆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4-26 15:18:24)

我喜欢照火车。我的火车情怀是从1969年1月的一天开始的。那天,北京火车站一号站台人山人海,又一批知青被送往黄土高原,家人好友从车站旁边的栅栏门进去,把站台挤得水泄不通,为亲人送行。火车一声长鸣,站台哭声歌声一片。“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以后回北京探亲,扒过煤车和闷罐子车,混过客车,和逃荒的难民在寒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8-04-22 16:51:22)
吴文北是谁?很多北京人都知道,或听说过。我在《老海归小故事》中提到他,因偷窃被枪毙。他父亲吴新谋是留法的数学家,出国前就入党了。吴新谋在法国认识了一位法国姑娘,是法共党员,两人结婚后生下了四个孩子,老大是姐姐,叫吴文南,老二是吴文北。1954年全家回到中国后都获得中国国籍,住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宿舍。 吴文北回国时六岁,以后怎么长都长不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8-04-19 17:05:41)
插过队的朋友,还记得在那动荡的青春年代扒火车的经历吗?下面是我的故事: 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一天,当眼前豁然开朗,山脚下出现一片辽阔平原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痛快的感觉。汽车在夜幕中抵达了临潼,火车站里耀眼的高压水银灯给周围的一切罩上一层惨白。板凳和地上躺满了等候火车的旅客。卖票的窗口上方挂着“军人优先”的牌子,几位军人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8-04-15 16:04:42)

2013年,一个纽约人在跳蚤市场花了3块钱买了一个中国青瓷花碗,拿去鉴定,估价220万美元。我特喜欢逛跳蚤市场,但绝不是为了碰运气。逛跳蚤市场给人一种“backtothefuture”的感觉,就拿黒胶唱片来说吧,在50、60年代,想听音乐非黒胶唱片不可。可是逐渐黒胶唱片被盒式磁带取代,后来又出现了光盘,最后数码mp3,小小的手机上想听什么就听什么,黒胶唱片被宣判了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8-04-13 14:02:31)
很多人问《老海归小故事》一文中的材料是从哪儿来的,现在说明一下。有一半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另一半是通过深挖和从有关人员交谈中得知,网上几乎找不到。一位当事人的后代指出文中不准确的地方,已做修改和补充。此系列不能算“史料”,只是想把当年“积极响应”的回国浪潮描述得更细微,更接近事实,更贴近生活,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结束语:大部分50年代回国的老海归终生默默无闻,根本没有任何荣誉光环,如果能历经政治运动而免遭劫难就实属万幸了。当年他们心中充满对家人的思念,对故土的情怀,雄心万丈归来却遭遇冷落不幸。他们的个人资料已经遗失殆尽,很多人去向不明。虽然他们的聪明才智被湮没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被摧残了,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但他们仍在平凡的工作中贡献出了自己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改革开放后,出于养老、健康、感情等不同的原因,很多老海归们像郭圣铭、金永祚一样回到美国安度晚年。甚至那些当年在美国遭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也选择了回美国。潘良儒在康乃尔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因同情共产党而被捕,法院判他限期离境,1955年回国。但他并不忌恨,退休以后与妻子丁忠德仍选择移民美国。那个在“你的旗帜”下致敬的罗时钧院士,妻子冷怀莹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1]
[62]
[63]
[64]
[6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