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博文
《华严经》第十四第十五卷可以跳过。我们今天来讲第十六卷。文殊菩萨也讲了半天了,有点口渴,换上了一切慧菩萨。这位菩萨不是很有名。可是这世界上的事,有时就是这么奇怪。草莽之中,英雄辈出。而名动天下的,往往其实难至。一切慧菩萨说: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观察于诸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玺宇说:“阿赖耶识既不是本来面目,也没有离开本来面目,它是作为六根或者说四大与本来面目之间的一个连接体。它非常重要,就如同电脑里的硬盘,随时可以复制到另外一台电脑里(轮回转世所用的身体)。这个阿赖耶识绝对不是我们的魂魄,绝对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而是本来面目和肉身之间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来储存和传递信息,使他们起作用。‘大千坏尽它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菩提,就是智慧。佛菩提,就是如来的智慧。我们修行人,要想成就,就要有佛菩提,如来智。我们要做有智慧的修行人。我们不要做盲从的傻瓜。文殊师利菩萨,世尊称赞他是智慧第一。世尊绝对不是谬赞。文殊师利菩萨,有佛菩提,如来智。我们今天继续讲《华严经》第十三卷。我们接着看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又说了些什么。如来最自在,超世无所依,具一切功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华严经》第十一和第十二卷都可以跳过。这两卷属于法会中的插曲,嘉宾讲话。我们直接来到第十三卷。这时候普贤菩萨说累了,下去喝杯茶,上个厕所。换上了文殊师利菩萨。现在来摘录几段文殊的讲话。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不著一切世,彼非证道眼。若有知如来,体相无所有,修习得明了,此人疾作佛。见心无所生,当获大名称。众生无有生,亦复无有坏,若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新收的弟子陶玺宇,网名莲润居,女,68年生人,江苏南通人士,居士,三十岁皈依净土宗,十四年不得其门而入。前几天皈依了我。才几天的工夫,她已经学会了无影掌。她开悟了。我其实并没有怎么帮她。我问了她三个问题,她第二天答案交上来,答对两个问题,第三个错了。我和她说:“第三个错了,重新答过。”第三天答案交上来,满分。最让我省心的一个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华严经》第七卷最后一句。 普贤王如来如此说: 一一尘中三世佛,随其所乐悉令见, 体性无来亦无去,以愿力故遍世间。 我老实和大家讲, 我现在看经典,速度快得很,像扫描机一样。 唰唰地扫过去,直到看见讲第一义的那一段才会停下来。其它那些无关紧要的通通自动过滤掉了。 这就是,一眼扫过去,诸佛现全身。 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把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佛陀有很多的弟子。很多都称之为菩萨。可是菩萨与菩萨之间差别很大。这个不奇怪。同一个师父,有的弟子成就高一些,有的差一点。迦叶尊者之所以得了正法眼,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开悟的。其实还有其他弟子后来也是开悟的。所谓正法眼,除了认证开悟以外,还有衣钵的意思。相当于下一任掌门。佛说的经典当中,常常是弟子们提问,佛陀回答。有时却不是。有时是某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等等。《华严经》系如来成道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佛陀入灭后七百年顷,龙树于龙宫中见此经。至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顷,世亲作十地经论,解释十地品。东晋义熙十四年(418),由佛驮跋陀罗译出本经六十卷。即所谓旧华严经。唐代圣历二年(699),实叉难陀再译本经为八十卷。即新华严经。贞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又是第三天,又到了出手的日子。今天有一点特别,是最后一天讲唯识宗。最后一天做点什么呢?比武?早已没有必要了。从弥勒菩萨到陈那菩萨,唯识宗的四位祖师早已被我放倒在擂台上。唯识宗时至今日虽已式微,可是依然有不少佛弟子在学习他们的学说。逝者已矣,不可苛求。这最后一天,我就演示一下武林绝技如来一掌。这如来一掌只有一招:无影。既然是无影,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今天继续讲《观所缘缘论》。陈那菩萨说:决定相随故  俱时亦作缘或前为后缘  引彼功能故识上色功能  名五根应理功能与境色  无始互为因昨天我说,陈那菩萨的错误就是,还是在把性和相以因果的方式联系起来。果不其然。陈那菩萨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相是由因(缘)决定的,同时呢,相本身又成为了其他相的因,也就是互为因果。性与色的关系也是如此,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