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我有摩尼珠,只待有缘人...
个人资料
博文
《集量论》是陈那菩萨所著。陈那菩萨是世亲菩萨的弟子。此书梵文原本早已失传。唐代义净曾于景云二年(711年)翻出汉译本,但不久即亡佚。现仅存藏译本。既然没有汉译本,这本论就讲不成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看陈那菩萨的另外一本论《观所缘缘论》。这本论的汉译本又是唐三藏玄奘法师译的。其实一个人的修行水准如何,根本不需要看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诸葛亮三气周瑜,瑜卒。孔明过了江东,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后人有诗叹曰: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们今天继续讲《十地经论》。经曰: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得欢喜地已,所有诸怖畏即皆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离如是等一切诸畏。何以故?是菩萨离我想故尚不贪身,何况所用之事。是故无有不活畏。心不悕望供养恭敬,我应供养一切众生供给一切所须之具。是故无有恶名畏,远离我见无我想故无有死畏。又作是念,我若死已生必不离诸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地经论》也是世亲菩萨写的。顾名思义,这本论是来解释《十地经》的。世亲菩萨说法开示和一般的法师没什么不同,抄一段经,然后解释,然后再抄一段,再解释。所以这本书的结构就是–经曰,然后论曰。论曰就是世亲菩萨的理解。经曰。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观察十方。欲令大众重增踊悦生正信故。以偈颂曰:微难知圣道  非分别离念难得无垢浊  智者智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昨天晚上,风淡云稀,夜空晴朗,繁星点缀。我站在院子里,忽然看到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忽然间,我想起了古龙古大侠的《流星蝴蝶剑》。于是,我就知道今天要用什么兵器了。又是第三天,又到了出手的日子,我今天用剑,流星一剑。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中牛顿的头。于是,我们有了《万有引力定律》。这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都是近代天体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有一位弟子,他的英文名字是RoyWang。根据发音,我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王若依。今天重读《唯识二十论》,唯识宗的祖师们写的这些论当中,我想用的最频繁的一个字应该是“依”字。他们总是要“依”个什么东西。今天我就想来谈谈假若“依”了什么,会是什么结果。所以这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若依》。识从自种生似境相而转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唯识二十论》也是世亲菩萨写的。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世亲菩萨写的另外一本论,《辨中边论》。两本论读完,我的脑海中就蹦出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从弥勒菩萨,到无著菩萨,再到世亲菩萨,正好三代。别人的弟子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唯识宗倒好,出于蓝还不如蓝。难怪唯识宗后来式微了。出世法不会,入世法不如净土宗。怎可能不垮。宗派就是一个组织。创立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唯识宗的论很多。但是如果我们把枝枝叶叶去掉,你就会发现,唯识宗的武功其实只有程咬金的三板斧。第一板斧,阿赖耶识是一切的根本,就是自性。第二板斧,阿赖耶识中有善恶的种子。第三板斧,断恶依善。这就是我常说的,修行人要有智慧,要善于总结,能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经山论海中迷失。又是第三天,又到了出手的日子,可是真的没有必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春天来了。这两天我正在家里用小钵子发芽,准备在后院种蔬菜。现在的城里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多已经五谷不分了。干过农活,种过蔬菜的人就知道,室内温度高,先要把种子放在小钵内,在室内发芽,然后再移植到地里。这样成活率才高。直接把种子撒在地里成活率低很多。我一个大活人要吃饭吃菜。所以我要撒种子,发芽,种菜。弥勒菩萨是个了无生趣,一心求死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分别瑜伽论》是弥勒菩萨说,世亲菩萨作解释的一本书。 但是没有汉译本。 在藏传佛教有一本《现观庄严论》,据说是藏文版的《分别瑜伽论》,但好像也无从考究。藏传的《现观庄严论》没有提世亲菩萨,只是说弥勒菩萨说,无著菩萨传。 谁说的无所谓,有没有道理才重要。 《现观庄严论》一共有十品。 其中第八品是《刹那证大菩提品》 施等一一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