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开悟之人有很多特征,但是有一点,真正开悟的人,他并不知道自己开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开悟了,就已经陷入了对立之中,相对之中,也就是庄子说的“有所待”之中。而庄子从逍遥游篇就开始表达了一个主题,那就是“无所待”。真正的开悟之人,得道之人,他是弥和了这种对立观念的,认为自己开悟了,那就一定存在一个相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1-02 04:33:33)
相信很多人的心里总都有一个梦想,都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豪迈,有一个骑士的情结,有一个流浪天涯的情怀。当我们陷入一种困境和迷茫的时候,出一趟远门,困境就会出现转机,很多的烦恼就会自然地脱落。庄子文中也提出很多这样的人物。比如说公阅休,公阅休就是以天地为庐,四海为家的这样的人,是一个得道之人,楚王威严如虎,很少能够听得见意见。唯有公阅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1-01 05:46:58)

梦的2022,坦白了一路给星星点点。就这样走了一年,一脚黑暗,一脚光明。数得过来的艳阳天,数不过来的从天上来到人间的馈赠,细节总在四季里轮回着它的真实自我,就这样印证成了2022。2023的梦刚开始,它会像小兔子双脚一起跳进黑暗而后又双脚一起落入太阳的家门口吗?还是前脚黑暗后脚光明的每跳一下就会是一半完美加上另一半完美的每一天呢?有一种爱,叫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我们都在求解脱之道,然而真正能够做到身心解脱的少之又少。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按照心中所想的方式去生活,就是因为我们被太多的外界因素所推动,甚至被外界的因素所绑架,动弹不得。 庄子《至乐》篇。开篇连续提出了8个问题: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去奚就?奚乐奚恶?这8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一种利益的往来。利益的交换,其实在利益的背后,更加稳固的一种关系是价值的交换,只有建立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这种关系才是最牢固的。纯粹地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的关系,都是一种无谓的消耗,所以老子早就警戒后人,警戒世人“鸡犬之声相闻,临国相望,老死不相往来”。这个“往来”指的就是人情世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山有山脉,地有地脉,水有水脉,人有人脉。我们的文化也是这样的,它也是代代相传的,总有一种不变的价值,历久弥新,其中不变的东西非常的精微。轮扁斫轮于堂下,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问齐桓公:敢问大王。你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说:我读的是圣人之书。然后轮扁接着问:圣人在否?齐桓公告诉他:圣人早已经不在了。轮扁就直言不讳地说,那你所读的书就是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生命本来应该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一种螺旋上升的一种趋势。可是我们往往是走不出一种怪圈,一种魔咒一般的怪圈,是在原地打转,好像也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但是回过头来看,还是原地踏步,还是在一个怪圈中走不出去。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烦恼还是那么多,甚至你所有的烦恼都是你身边你熟知的那几个人带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哦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佝偻丈人之谓也。这是佝偻丈人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要用志不分,凝于神。庄子的心斋、坐忘之道,也是要强调“若一志”。可是我们理解“用志不分”的时候,往往会理解单一地去做一件事情,只是强调坚持做一件事情,这就是误入了歧途。庄子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以“凝神”为前提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越来越费力,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偶尔的头疼脑热这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都是一种信号,都是一种诉求,需要我们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如果我们读不懂这个信号或者接收不到这个信号就会手忙脚乱,心中忐忑,造成了错上加错。庄子《逍遥游》篇开篇就提到:姑射山神人,吸风饮露,不食五谷。。。这是调理我们身体的最好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终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瞿鹊子问道于长梧子。瞿鹊子说:我听说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得道的圣人,他们不从事于务。不求利,不违害,不缘道,不喜求。可我的老师孔夫子认为这是孟浪之言。这都是荒唐之言。而我认为是妙道之行。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圣人境界。那么长梧子是怎么说的呢?长梧子说“汝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xiao炙。你这个话还是说的太早了!这还不是真正的圣人的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