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2-11-24 03:23:25)
自古以来很多求道者还有求仙者,他们都在寻找玄关一窍,都要首先打开天目,我们这些普通人都是向外看的,而得道之人他是向内看的,而外在的场景是通过内视而自然延续出来的,或者说自然显化出来的。谆芒东之人壑适遇苑风。苑风就对谆芒说“无意于横目之民乎?”把我们普通人比作是“横目之民”,因为我们有两只眼睛,所以叫做横目之民,而像谆芒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条条大路通罗马。调整我们身心的方式有很多种,行走坐卧之间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让我们回归于那个天性。庄子说“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谓之完”这里面就讲的是殊途同归,最后都是归于那个“德”,有人问我这个“德”怎么解释?庄子文中的“德”有的指的是道德的标榜,有的指的是人的天性,大部分指的是人的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斋戒”这个词来自《庄子》,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篇,颜回准备到卫国去,又不知道是如何是好,于是去请教孔子,孔子说你先斋戒,斋戒以后我才能够告诉你。在庄子《应帝王》篇第二次提到斋戒,季咸给列子的老师壶子相面,相不准。然后对列子说:先让你的老师斋戒,斋戒以后我再来给他相面,第三次出现在庄子《在宥》篇。庄子是在讽刺那些不能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人间有味是清欢。庄子在《人间世》篇也说“寡不道以欢成”,想把事情做好,首先要做到清静,心静下来,,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成。“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此养神之道叶”首先静下来,让神明先行,就像庖丁解牛,每至于族,怵然为戒,,官知止而神欲行。每每遇到障碍的时候,都让自己先静下心来,让神明先行,以神明领着刀刃,才能够游刃有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虚室闲生白,高情淡入玄,这是李白的一首诗。庄子的文章对李白对苏轼等这些大文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评价庄子是“开浩瀚之奇言”苏轼评价庄子说“吾昔有见于中,口不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可见庄子得思想及艺术风格对他们影响之大。李白的这首诗“虚室闲生白,高情淡入玄”也是来自庄子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虚室闲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孔子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孔子为什么说这句话?众说纷纭。我们各家的解读都不一致,但是孔子说过“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踰矩”四十岁的时候不困惑,就是不去用头脑再去琢磨什么,到五十岁的时候,人才能够知道天命,才能向无形的方向去靠近。如果孔子在五十岁以后去读易经,那么才能够深谙其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生命始终存在着那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当我们看到繁花似锦的时候,那么离繁花尽落的季节也并不遥远了,这时候浅草正在强劲地生长,刚刚好能够埋没马蹄,在无声无息中做好了接替以另一种形式来展现生机盎然,这种生生息息的生命交替,始终是存在的,哪怕是冰封大地的时候,一草一木也都在孕育着生机。
庄子说“万物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对外界不抱有希望的时候,反而转机就会出现,只要不贪,人就不会迷茫,所有的迷茫都是源于我们的六根贪念。庄子游于雕陵之樊,看到一只蝉因为贪图荫凉,在那自鸣得意,却不知道后面有一只螳螂准备捕杀它,而螳螂也只是一心贪得捕蝉,却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只大鸟,在伺机捕杀它。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们上两讲讲到了入静的9种妙境。内境有四种,外景有四种,,然后还有一种无内无外之境,分别是:应物而喜,离物而喜,第三步达到了“至乐”,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满足。第四种就是物我两忘,这是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的,那反应在外物上面就是坐忘之道。从“坐了忘”然后到“忘了坐”,是一种静极而动。
庄子借用颜回和孔子的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11-10 04:33:5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首诗其实意味深长,如果我们细细品来,会发现这首诗韵味十足,它是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细到精这样一个过程,就像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他在听那个风,听风的时候,他在描写了各种孔窍的形状以及各种声音的微妙,我们乍读上去,甚至感觉庄子怎么那么啰嗦,似鼻似口似耳似笄ji似圈似臼似洼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