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魂王博客

钓鱼是人们最喜爱的室外运动之一。它不但能给钓鱼者以舒展的好心情,也让钓鱼者把自己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享受那种没有人为压力的自然冲动。
博文
(2018-06-26 07:58:44)

作者:渔魂王 故事发生在今年四月底的一天。 黎明之前,在黑压压的夜色里,我们那条九十尺的铁船,载着三十多名渔翁,吐着发动机的轰鸣,在耀眼的船灯照明下,离开了新罕布什尔州(theStateofNewHampshire)的某一码头,朝着几十海里之外的渔场驶去。 此时船舱里,渔翁们象饿着肚子的鸡群,正叽叽喳喳交谈着。 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渔船开始减速,我才意识到初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8-03-16 07:04:52)
作者:渔魂王 关于游记小说的发展先从中国古时候说起。虽然吳承恩在明朝中叶写的《西游记》是神话故事的组合,该小说的主线其实就是旅游线,有着游记的影子。到了十八世纪初,清朝中叶,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里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走亲访友中发生的,使得这部小说又有了游记小说的雏形。到了清朝末年,刘鹗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具有游记风格的长篇小说《老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8-03-05 07:52:51)
作者:渔魂王 在这篇文章里,我把目光交集在中文短篇小说上,力求用吹毛求疵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解读收口对整篇文章的影响。为了把这个问题说的更清楚,更形象化,更深入浅出,我选了几篇目前中国最优秀的小说家的作品和两篇业余作者在网络发表的红极一时的作品,小试牛刀,剖毫析芒,取其精华,呈现给大家。

首先说说大名鼎鼎的先锋派小说家余华的成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2-26 09:53:11)
作者:渔魂王 在这篇文章里,专门说说上个世纪的两个文学界泰斗鲁迅和梁实秋的那些事,以及他俩的文章特点。 许多朋友都知道,鲁迅与梁实秋彼此是大冤家。他俩唇枪舌剑的导火索是因瑞士裔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卢梭而起。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专制,暴政,主张自由平等,是鲁迅先生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18-02-21 06:34:36)

作者:渔魂王 说句实话,我对照相机很外行,只懂个皮毛。几次动笔写这篇题为《话说莱卡照相机》的小文最后都因有班门弄斧之嫌,怕遭砖拍而止笔。不过,我实在太喜欢萊卡(Leica)照相机,不表扬它两句又于心不忍,总有一种有话不说憋在心里难受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萊卡照相机不仅仅是德国造的照相机,它也是我少年时代的记忆。它是在我开始生梦的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8-02-14 05:45:21)

作者:渔魂王 比目鱼,三个极简单的字却代表着上百个不同品种。远的暂不提,就拿美国的东海岸而论,至少有八种形状,颜色和大小完全不同的比目鱼。如果哪位朋友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想知道这八种比目鱼的名称,请读一下我以前写的名叫《话说比目鱼——抛砖引玉篇》的小文。所以,虽然都叫一个名号,可能是驴头,也可能是马嘴,差之千里。 在这篇文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作者:渔魂王 接下来的这件百年不遇的奇事发生在二零一六年。事发的日期也在八月中旬,事发的源由也是六个人的包船(charterboatfishing)钓鱼,事发时钓到的目标鱼也是夏季比目鱼,事发的目击者还是船长凯恩(Kane)和水手凱文(Kevin)。事情是这样的,接受二零一五年包船钓夏季比目鱼的教训,我在这次钓鱼的人选上加了小心,不能再像去年那样混乱,那样无序,那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18-02-07 07:26:36)

作者:渔魂王 虽然我钓鱼的年数不短,可以说久经沙场,我真正认真学习和掌握钓夏季比目鱼(summerflounder)的技术也就是六年以前的事情。毫不隐瞒地讲我的钓夏季比目鱼的技术是从马里兰州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年轻船长凯恩(Kane)那里偷学来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六年前开始,我在每年的夏末秋初都会找船长凯恩钓一次夏季比目鱼,并且每次都满载而归,还遇到了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8-02-02 05:17:04)

作者:渔魂王 从字面上讲,英文whitefish可直译成白鱼,因此自然而然让人们联想到中国太湖的三白,即白鱼,银鱼和白虾。然而,文中的whitefish其实应该被翻译成白鲑,和多种多样的鳟鱼,中国黑龙江的大马哈鱼以及美国阿拉斯加的五种三文鱼同根,同属于三文鱼大家族。而太湖的白鱼则属于鲤鱼科,和白鲑简直是两种不同的鱼,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作者:渔魂王 凡是经常到美国维州(StateofVirginia)以北的东海岸钓鱼的渔翁都知道,每年一到十二月份,那些成千上万在岸边礁石旁或在离海岸不远的水区游荡懒散无事生非的黑斑,或因忍受不住水温日益下降而致的痛苦,或因寒冷而致的食物缺乏,便不得不成群结队陆续地向大海深处的那些富有水生物(比如螃蟹),水温又相对高的海区迁移。这就使得每年十二月份成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