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祝嘉先生说到时下书法

(2007-12-03 11:46:15) 下一个

        前些天贴了一篇《世纪书法老人祝嘉》,有朋友留言:看出修养,看出风骨。

        说也巧,祝嘉先生的亲人也有在美国,看到文章后给我发来了一幅“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的墨迹照片。先生的字老辣苍润,雄浑古拙,一如其人:不事张扬,甘于寂寞,刚正不阿,不藏机心,不慕名利,不媚时好,身居闹市,心在禅境。从先生的字使我想到了时下的中国书坛。

        毋庸讳言,中国的书画界,和影视界、演艺界已经在文化艺术领域形成三分天下之势。随着中国大踏步地走上市场经济,书画也作为商品走出文人墨客的书斋画室而涌入市场,又随着国门的洞开而走向世界。有权威人士指出,今后三十年内,中国书画将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整个东南亚、乃至西欧北美收藏家的热点。中国数家拍卖公司一再打破书画拍卖记录,推动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有书画市场的空前繁荣。书画市场的火爆使无数的人涌向书画道路,也使许多漂流海外谋求发展的书画家东返海归。

        书画市场之所以盛况空前,是因为书画的作用堪称空前:可当送亲朋好友的礼品,可当点缀家居的装饰,可当留给子孙的财富,可当升官发财的台阶,可当谋求私利的敲门砖,可作扬名显姓的迷彩服。我的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朋友,每天门庭若市,求字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不消说,书画的巨大作用使许多书画家成了中国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如此说来,那书画家个个腰缠万贯,甚至富甲一方?非也。书法圈内有大款,也有乞丐。如同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一样,书画家也是圈外有圈,圈内有派,圈内有婆婆,派内有老大,即人们常说的书霸、画霸。有人说搞书法也得“天时地利人和”,说白了,就是要互相吹捧,互相贴金,拉帮结派,派同伐异。君不见有些书家的字实在一般般,却能成为当代名家;有些人书法真好却黯而不彰,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所以有人说,如今的不少书家是吹捧出来的,是花钱包装出来的,是捉刀代笔打出来的,是抬轿者抬出来的,此话虽然不乏辛辣讽刺,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名人书法”。人一到了某个位置,成了名人,他的字也就跟着水涨船高。而有些为官者,一到高位便附庸风雅,到处题词,不懂书法者称之为墨宝,懂书法者称之为涂鸦。

         有朋友问我对书法作何理解?我的一位书法朋友做了这样的概括:书法是艺术,书法是事业。书法有法,书法有道,书法有气,书法有神。书法里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书法可浑厚雄健,也可飘逸洒脱;可壮美俊秀,也可拙丑怪极;可崩崖截铁,也可卧鼎悬冰。书法里有天、地、人,也有精、气、神;书法包含了东方哲学的儒、释、道,也包含了华夏文化的博、大、深;书法可意象为屋漏痕、锥画沙;高山坠石、飞瀑流遄;千里阵云,万年古藤;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字如其人,字为心画。练习书法是为了修身养性,升华品位,完善人格。泱泱中国,在册的书法家不足万人。显然,要弘扬书法艺术,让书法艺术代代传承,中国需要涌现更多的书家。然而要想成为书家,必须要下苦功夫,王羲之的墨池,智永的笔冢,就是习书者的楷模。可惜现在有些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拿起笔来就想当书法家,就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由此现在的书苑画坛怪像丛生,书画艺术形成泡沫状态。有的人基础尚未打牢,就想成就霸业;有的人逸笔草草,书斋成了生产流水线。对此有人叹息:真正研究书法的人是穷人,炒作书法的人是富人;师承传统的人是守旧的人,追风赶潮的人是“现代”的人,依靠包装炒作走捷径成名的人是聪明的人,按部就班日耕不辍的人是“愚蠢”的人;依靠关系投机取巧的人可以成为名人,用心研究碑帖弘扬国粹的人不一定成为名家。

        正因为书画界如此浮躁,所以我极推崇甘于孤冷的祝嘉先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酷宝说得对,是金子总会闪光。
举个现成的例子,湖南怀化小城的易图镜先生,命运坎坷,历经磨难,穷困潦倒,几乎一辈子默默无闻,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直到晚年,才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画展轰动京城,被众多权威人士肯定为继齐白石之后的一位写意大师。当今画坛大写意无人出其右。此举引起了省里的重视,他终于在暮年时分走出怀化小城来到省城长沙。在这迟来的荣誉面前,老人家真是感慨万千。
在中国类似易图镜先生的人又何止一个。人间哟就是这样的不平。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trman朋友,你好,试了几次,没有贴上,很抱歉。
建议你在google直接查阅祝嘉,里面收集了他的许多墨迹。
酷宝宝 回复 悄悄话 总有一天,附庸风雅的必定被淘汰,弘扬国粹的必定从沙子里露出光芒:沙里淘金是也。
tzman 回复 悄悄话 阁老写得好!读了两边,还是保存下来了。
我不会写毛笔字,觉得是此生愧对家父的一大憾事。
冒昧地问一声:那幅“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的墨迹,可以共享一下吗,预致谢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