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之 723 --- 高油价还会"肆虐"世界经济吗?

(2005-11-03 07:44:36) 下一个

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曾几次冲击世界经济,甚至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
衰退之中。历史上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发生过三次经济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
1973-1974年,由于阿以冲突,阿拉伯产油国以石油作武器而集体抬高油价
,致使当时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飞涨到12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发
生在1979-1980年,伊朗爆发革命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每桶石油价格从1
4美元飞涨到35美元以上;第三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
发,油价一路飞涨,3个月的时间即从每桶14美元突破到40美元以上。前两次石
油危机危害较大,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危害程度相对要小得多。

  跨入21世纪,特别是自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了近70%
。近来又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的影响,石油期货价格曾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一时
又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仔细观察,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并没有表现出很“
受伤”的样子,更谈不上类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的石油经济危机了,去年世界
经济甚至取得了近30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

  如今的石油价格已突破历史高位,但世界经济依然蒸蒸日上,原因何在呢?首先
要将石油的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区分开,目前的油价虽然名义价格很高,但实际价格
并不高。剔除掉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后,当前的油价还远远没有达到头两次石油危机
时的水平。1972至2001年间,石油的名义价格从每桶2.89美元提高到2
4.28亿美元,增长了840%,而同期实际价格仅增长了63%,从实际价格来
看远不如名义价格表现得那么可怕。并且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对高油价的
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另外,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当前的油价并不像某些经济学家和官员所声称的那样
定价过低。美国的汽油价格今年最高时也就每加仑2.2美元左右,以1美加仑相当
于3.785升换算,每升为0.58美元,相当于人民币4.7元,中国国内的汽
油价格与此相差并不多,而美国人比中国人要富得多,其人均产值是中国人均产值的
近40倍,所以说中国的油价起码相对于美国来说已经相当贵了。因此,在中国消费
者并不富裕、国内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还不强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过早地与国际接轨而
继续提高油价。

  其次,石油的重要性也在逐年下降。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构成经历了一个由
高到低的过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石油在世界一次
能源消费中的构成在1980年达到44.2%的高点,然后逐渐回落,到2000
年已降到33.6%。1979-1996世界GDP增长49%,能源消费仅增长
13.9%。再看美国的情况,其国内生产总值比1979年翻了一番多,而石油消
费仅比当时增加了9%,单位GDP消耗的石油量仅为上世纪70年代的一半。因此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目前并不算太高的实际石油价格很难再兴风作浪了。

  痛定思痛,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自从上世纪发生了几
次石油危机以来,各发达国家政府大力调整能源战略,提高能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
化政策,从而使抵御石油市场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而且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发
生了较大变化,其服务业已占到主导地位,而高能耗制造业产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
渐降低,油价变动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经济学界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许多一流经济学家(包括
佛里德曼、罗默、汉密尔顿等人)研究了过去几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
响,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石油价格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来自石油价格的
波动,而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即由于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波动采取了一种
错误的应对才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各国政府或许是吸收了经济学家的建议,面对
不断升高的油价,处之泰然,并没有采取什么不得当的措施。

  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里的“粮”指的是石油战略储备。第一次石
油危机之后,经合组织决定成立国际能源机构(IEA-Internationa
lenergyagency),其目的在于对付OPEC?对策之一即建立石油储
备。其后国际能源机构和各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储备系统。以美国为例,
目前其石油战略储备已相当于60天的净进口量。石油储备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在市
场低价时购进,不仅可以保证紧急时供应安全,而且可以调节市场。

  石油战略储备建立后,发达国家曾两次动用石油战略储备,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最近一次动用储备是在今年9月份石油期货价格超过每桶70美元的时候,国际能
源机构和美国等国家先后宣布动用国家石油储备投向市场,油价很快从70美元的高
位回落。虽然由于飓风等原因的影响而时有起伏,但油价继续大幅攀高的可能性并不
大。

  石油美元的回流也冲淡了石油价格的冲击。石油出口国家在油价的上升中积攒了
大量的美元,而这些所谓的石油美元由于在国内投资渠道狭窄,大部分又投资到以美
元、欧元计价的资产,从而使欧美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都从油价上涨中得到了好处。
加之中国等高外汇储备国家向这些国家大量融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资金依然充裕
,并不会出现货币紧缩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不应有的暂时性经济衰退。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增长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况且油
价也不会只升不降。油价过高,各个国家在节约用油、提高用油效率的同时,就会转
向替代能源的生产,许多开采成本高的油田、方法又会重新启用,这对以石油出口为
主的国家未必是好事。反过来,油价再低也不能低过石油的生产成本,油价最终会向
其均衡价格收敛。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对高油价没有必要过分“感冒”,当然也不
可等闲视之。进口油价的不断升高继而造成国内相关产品价格的升高,有可能引发输
入型的通货膨胀,这也是美联储再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石油消费中超过40%依赖进口,能源利用效率却属全球较低水平。对
我国来说,开放石油期货市场、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不断寻找新的石油来源等都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如撒切尔法则所言,意想不到的事情总会发生,你最好有所准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杜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