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 1356 --- 保尔森认错

(2008-10-18 20:51:05) 下一个
 保尔森认错:为导致金融危机“感到羞耻” 南方都市报

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16日在电视采访中说,自己对导致金融危机的诸多错误“感到羞耻”,但认为美国政府正在推行的救市措施能拯救金融系统。

  谁造成了危机?

  南方都市报报道,保尔森当天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对造成今天这种状况的所有错误感到羞耻。铸成这些错误的有很多人、不同的政党、监管系统和市场规则的失效。”关于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乃至全球众说纷纭,但至今并未有让所有人心悦诚服的说法。除了保尔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阿瑟.莱维特 16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莱维特当天在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说,尽管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证交会却没能跟上市场的发展。他说,在市场需要透明之时,证交会放任不透明,在市场需要监管时,证交会却对高风险行为不闻不问。

  莱维特当天还为自己1998年在任时放过了规范信贷违约掉期(贷款保单)的机会感到后悔。近来有不少人认为,正是价值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点燃了这场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国际集团接受政府救助背后都有这一金融衍生品的影子。

  减小经济冲击

  为挽救美国金融市场,美国国会本月初通过7000亿美元的金融拯救方案,布什政府于14日宣布投入其中的2500亿美元用于购买金融机构优先股,以解冻信贷市场。

  保尔森说,自己对美国政府采取的救市措施“没有遗憾”,有信心这些措施将“减小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让金融系统重新焕发活力”。即便如此,美联储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工业生产9月份下挫2.8%,这是1974年末以来工业生产数据最大单月跌幅,远超分析师预期。

  飓风“古斯塔夫”和“艾克”带来的灾害是9月份工业生产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但房地产市场疲软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这一数据表明,实体经济已经在金融市场持续数月的动荡中受到冲击。

  强硬入股银行

  保尔森本月13日召见美国9大银行高管。事后《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保尔森态度强硬地要求他们必须接受美国政府购买其优先股的计划。

  在16日的采访中,保尔森说,这9大银行拥有美国全部储蓄的大约50%,它们接受部分国有化至关重要,因为这样才能鼓励其他需要资本的银行参与。

  美国政府将花费1250亿美元购买这9大银行的优先股。而对另外1250亿美元,保尔森说已有不少银行向政府表达了兴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狠批保尔森

  “他的方案在我看来毫无意义。”10月12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和国际事务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私人博客中毫不客气地指责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

  短短一天后,克鲁格曼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和保尔森的观点分歧突然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毫无疑问,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新科得主和美国财政部长实在不对盘。

  甚至在10月15日更新的博客中,55岁的克鲁格曼干脆孩子气地翻起了保尔森老底:“我才知道,保尔森在1972至1973年间居然当过尼克松顾问约翰.亚列舒曼(John hrlichman)的助理……你如果经历过水门事件,就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亚列舒曼被指控在1974年的“水门事件”调查中阻碍司法、共谋和做伪证,被判入狱18个月,此后保尔森离开华盛顿去高盛芝加哥部任职。

  “现钞换废纸”

  虽然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已获得国会通过,但克鲁格曼却将这一方案形容为“现金换废纸”。

  “有人将保尔森提出的法案称为授权使用金融权力决议案。这其实是效仿臭名昭着的授权使用武力决议案,正是由于这份议案,布什政府才得以顺理成章入侵伊拉克。”12日,克鲁格曼在名为《现钞换废纸》的博客中写道。他对于金融危机以来保尔森主导的系列举措颇有微词。

  “有人说,我们只要简单相信保尔森就行了,因为他够聪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保尔森是很聪明。但是从过去一年半的表现来看,又有什么能说明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呢?这段时间内,保尔森先生只会反覆强调金融危机‘在可控范围内’,然后呢,我们得到的还是一连串的失败。所以,他也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除了对保尔森本人大肆批判,克鲁格曼还提出了自己的金融危机“四步分析法”,用来证明保尔森方案并不会奏效:

  第一步,房市泡沫的破裂导致贷款违约和房屋止赎的突然增加,这导致贷款抵押债券的价格跳水。

  第二步,这些损失让很多金融机构陷入资本严重短缺的境地——和负债相比,资产少得可怜——鉴于每个机构在泡沫年代都积聚了巨额负债,如今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第三步,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债务比非常低,他们没办法也不愿意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贷。

  第四步,通过抛售包括贷款抵押债券在内的资产,金融机构试图偿还其债务,但是这却导致了价格下跌,更让其金融状况岌岌可危。这一恶性循环就是人们所称的“去杠杆化悖论”。

 克鲁格曼看来,保尔森方案要求联邦政府购买价值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主要是贷款抵押债券),确实有可能打破去杠杆化的恶性循环。“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看不明白:许多金融资产,不仅仅是财政部提议购买的那部分,其价格正处于重压之下;哪怕恶性循环被控制住了,金融系统仍将面临资本金不足的局面。又或者,除非联邦政府为这些资产大幅度提高购买价格,但这种做法会让金融机构,以及其股东和高管们拣个大便宜,最终买单的却是纳税人。”

  基于此,克鲁格曼一针见血地指出:保尔森打着救市的旗号,实则为他自己,也为他的继任者,索取支配纳税人钱财的过分权力,“可惜,他的方案在我看来毫无意义。”

  学者VS商人

  “相比之下,克鲁格曼更喜欢他以前的同事——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讲师彼特.科安(Peter Cohan)对记者评价说。

  科安回忆,在救市举措上,伯南克更加偏爱直接给银行注资的方式,这与克鲁格曼不谋而合,但保尔森直接拒绝了这个看起来更加简单的方案,并称其为“那是当你失败后采取的举措”。这点让克鲁格曼十分不满。

  事态发展证明,克鲁格曼又对了。

  10月13日下午,保尔森最终还是宣布将从紧急经济救助法案中拿出2500亿美元注资到9家主要银行。

  “保尔森的救市方案最初显然走了弯路,后来鉴于巴菲特和英国政府的良好示范,才逐步走上正轨。”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分析称。

  克鲁格曼毫不掩饰对英国救市举措的认同,10月12日出版的《纽约时报》上,他写到:“布朗干的棒!”

  “英国政府直指问题要害——并且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着手解决问题。周三(10月8日),布朗政府公布了一项针对英国银行业的专项注资方案,以此担保银行债务,使得作为金融机制决定性环节的银行间借贷重新上路。第一笔承诺的专项资金将在周一落实——仅仅是方案公布的五天后。”

  克鲁格曼眼里,伯南克和保尔森的地位简直云泥之别。“如果伯南克能成功地拯救濒临崩溃的金融体系,他将成为一个英雄。”他对这位前同事极为推崇。

  不难发现,伯南克和克鲁格曼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的信徒;2000年至2002年间,二者同在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任教;更早前,克鲁格曼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而伯南克在该学院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麻省理工学派经济学家主张市场有缺陷,在危机时刻政府要有政策干预。”谢国忠看来,克鲁格曼更容易对伯南克产生认同。

  相比之下,保尔森就显得格格不入。他在1970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便一脚跨入五角大楼,开始游走于政坛商界。“保尔森更像是一个商人。”谢国忠评价称:“他以为管理国家就像做生意,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