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 1379 --- Liang Hong on China 3Q and Outlook

(2008-10-21 19:50:18) 下一个

三季度的数字没有什么太多意外,从数字的基本面上,比较清楚的两件事情:一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下滑。二是通胀的压力,从上游到下游在减退,看样子上游比下游减退得更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的变化也在意料之中。

我主要讲一下从数据中观察注意的几个方面,政策已经做的和可能做的事情,最后谈一下对市场的影响。
数据上,从我们几个星期前的数据预测来讲,还是更多地符合我们预测数据偏弱的趋势,不管是整体的GDP数据还是9月份的工业增长,都是在我们预测范围内比较靠弱的范围内。工业生产,9月份的工作日统计局说多了3个,我们计算是多了1个,所以对数据的影响没有那么大。现在问题不仅仅是整个3季度偏弱,而且是三季度的逐月的下滑都是比较快的。

那么下滑从哪里来引起的呢?数据里面,中国月度名义值的投资和消费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固定资产投资9月份还是29%,零售23.2%,出口21%。如果从这些数字看,折掉价格因素之后,从投资、消费、出口,没有一项的增速不小于10%,而且都还比10%要高很多,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9%GDP11%的工业生产?这明显前后不一致的数。我们更倾向 于从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相对比较相信工业生产的数,也相信从生产方面衡量的GDP的数。如果我们相信整体GDP增速在9%,工业增长在11%,那么在需求方的数字来说,我们认为唯一可靠的是贸易顺差和贸易数据,三季度贸易速度的增速从-12%到正的8%,而且贸易顺差名义增速还在逐月地上升。在这个情况下,从算数平衡表上看,说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渐下降。这也符合大家在实体经济观察到的。那么内需下降具体是在投资上还是消费上,还在看。从增长下滑的速度来看,在短期内能这么大起大落,应该还是投资,消费在逐渐地变弱,也并不奇怪,但速度在边际上变弱最快的是投资,特别是跟房地产相关的,下滑比较快。

那么从数据上看,3季度是9%4季度相对会高一点(奥运会之后部分生产恢复,且考虑到基数因素),但也不会高多少,所以今年全年应该是不到10%。问题在于明年,我们的预测是8.7%,市场的共识从9.1%,相信在未来几个月会快速下滑,不久大家就会觉得保住8%就是一个胜利,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环境下。

最困难的时间是4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特别是明年1季度,同比的数字会比较不好看,上半年经济增长不到8%是成定局的事。

通货膨胀,我们对于明年通胀的预测为1.5%,在市场上是最低的。从同比意义上看,上半年会下得很快,甚至会低到1%,个别月份甚至更低都是可能的。PPI,从大宗商品原材料的降价的速度,例如钢铁来看,PPI可能会未来几个月比CPI降得还快,现在大家讨论通缩的问题,CPI还不敢说,但PPI出现负的都是可能的。

那么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会很快地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向保住经济增长过渡。我们想把政策分为几大块。一是短期管理需求的政策,一个是结构行政策,另一个是房地产政策。所有的政策都会往保增长方向转。我们决定从经验上看,对短期需求的政策最有利最快的还是货币政策。我们预计在未来912个月的时间,中国还会降息5-6次,下调的时间应该是经济最坏的时间,不排除一次型降息超过27个基点。尤其是如果明年年初之后,经济基本面的坏消息会大面积地出现,而且通胀(特别是从同比意义上看)会有大幅度地下降,更加明显,会给货币政策更多空间。央行应该会努力而且会主动地降息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汇率上,基本上保持对美元不动,在加权项下小幅升值的态势。而财政方面,也是从短期管理需求的政策,可操纵的空间在明年不是特别大。因为从经济自身调解来讲,财政状况恶化会非常快,因为经济的滑落本来也就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地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财政的花费的话,最多最多明年再加大2%,那么明年整体的赤字就到3%以上了。那么明年能拿出2%还是1%,这个还要看经济恶化的程度,如果到明年开人大的时候,负面的消息非常大的话,那么从财政明年一下子拿2%GDP的财政刺激的方案,都是可能的,那么重发国债也是肯定的了。但是在财政上大家寄予的希望不要太大,因为它是一个慢变量,而且随着自身财政赤字的恶化,比较长期的考虑都会回来,包括长期债务的规模,包括一年的财政赤字多少是可接受的范围,这些大家都会讨论,都会耽误一些时间。财政增加开支后,如果是减税需要而人大批,从财政立项,到后来的资金下拨,都有时间差,那么短期内比较见效的

所以还是货币政策。 

房地产是肯定要松手的,包括二套房。现在大家在媒体上看到的,也都是在预期之内的。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效果?现在到目前为止看到老百姓不买房的状态,而且中国的投资者一般都是追涨杀跌的,现在松松利率、减减税率,鼓励一下,这些到底有多少效果,还是要看。而且二套房政策,虽然我认为应该很快松,但现在决策者内部还是有一些争议,还是鼓励自住型住房的呼声比较大。但就算它放了,到今天到底有多少需求能够很快恢复,也是个问题。个人觉得说不定地方政府出的,用房地产投资来买户口,可能效果还有一些。但不管怎么说,房地产政策一定要松,还是松的效果也是慢变量。

第三个就是周末出来的农村土地改革,大家也对它很多的希望。但是现在看起来写的东西里面,很多操作的细节还没有公布,我们觉得今后肯定有具体的操作细节,例如土地承包长期不变,那是不是把土地承包从30年到50年、70年,具体的措施没有出来。从现有的框架来看,现在最大的一点是土地用途不能改变,这对流转是很大的限制。比如将承包的年限从30年改到70年,从法律上可以转让、租赁,这些从边际上来看都是进步,但是从实体上,问题是一方面这些商业行为早就在不合法地大规模进行了,那么现在合法了,新增的需求能有多大?第二个问题,农村土地转让最大的需求在什么地方? 并不在于对农产品的需求,说未来2年、5年有爆发性的需求,20%30%的增长,这并不是农村土地值钱的原因。应该说现在中国有抑制性的需求还是城市化、工业化,那么这些土地需要变成建筑用地。那么,如果现在还是要保18亿亩耕地,换地还是不允许的话,那么真正需求上,能够把土地价格抬上去的部分还是不合法。所以能挖动多少需求的存量还是不知道,如果这部分还是不能够转化成建筑用地。

所以问题就是第一细节不知道;第二按照现有的框架,即使按照我们最好的想法出了,对需求能启动多少存量也还是问题;按我们想即使关键的方面有突破,也更是一个慢变量。包括我们当时看城市住房的改革,也是到23年以后才看到需求财富效应的一个正面的回答。

最后的结论对市场而言,最后政府方面肯定是对市场利好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会采取支持增长,支持内需的手段,但是前提还是以经济基本面的恶化的作为导火索引发的。这里就有产生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货币政策在美国,至少是有9个月的时差,也有人说是12-18个月; 中国快一些,最快是6个月,就是在银行愿意贷款的情况下,但是看现在的情况,即使货币政策一步到位, 即使现在利息一次性大幅降息, 都有一定时间,财政政策和其他的结构性政策时间的差就更大。

所以我们对市场还是偏于谨慎的态度。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的策略师,相对与亚洲其他区域来说,调高了中国的配置,应该说,从相对上,在未来的一段时间6个月12月里里能够跑赢其他市场,但是从绝对上,是不是能够在目前的估值上有绝对的增量,还是不那么有信心,我们只觉得相对有信心,比如前一段时间周边跌34,咱们跌56;现在可能是倒过来,因为中国毕竟从基本面上比周边、英美好很多,而且政府确实调节的余地也大很多,前一阶段就是因为中国股市的估值比别人高很多,这一段的调整把估值比别人高的部分解决了,下一阶段我们觉得市场会在现在就是在政府利好、基本面的恶化之间解决,现在企业破产、需求下降,银行坏账上升,当然政策作为一种反应会不断支持经济增长,但市场觉得风险和收益的最佳位置在那里,我觉得比较好的就是在一个区域徘徊。在不好的情况下,在国际市场再有大的动荡,例如大的企业破产,市场再创新低,也是有可能的。而突破这个区间,非常明显地向上走,不是说这种可能性没有,但我觉得从风险上来讲,相对的概率偏低的。因为现在中国,特别是全球,这一次对经济的冲击是二战以后最严重的,今后怎么演变,大家都是没有经验的;而且同时经济从信贷到实体经济的来回的恶性的互动,应该说这一波新的打击冲击,从8月份刚刚开始,现在说“到底了”,下面一定是什么样的走势,我个人都觉得是为时过早。

Q & A

  1. FAI的数据是虚报还是什么原因(目前细节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为什么9月份会这么强?

答: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的月度的FAIRetail sales (零售)的数据都不是净的概念,都是Gross的概念,而且都没有去除价格因素,所以这两个跟GDP里面所讲的投资和消费都有非常大的区别。我们觉得这两个数据的信息量不大,特别是在拐点的时候,它常常是在过了一个阶段就忽然下了一个坎儿。而且常常是跟通胀的因素连在一起。我个人怀疑FAI是这样的:开发商还在盖房子,起码上个月还是如此,这部分它的地价还是在里面的,而地价的高点是在去年910月份,那个时候地价是很高的,出现很多的地王,所以我们觉得FAI这个里面的deflator,就是通胀,比如说CPI啊、PPI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可能还是物价所占的比重比较多。特别是对房地产行业,地价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它这个FAI另外一个缺陷是不包括存货投资,大家现在开始清仓卖东西, 这个从GDP来讲是投资的减少,但是在月度的FAI里面没有体现。从过去十几年来看,它在边际的拐点上信息量不大。

对于零售数据也是这个原因,是不是由于实际价格有一些滞后,价格的粘性比较大,例如食品类的价格虽然在农贸市场上降下来了,但是在超市一些地方的价格还没有调整。

2.     如果房地产政策有放松的话,那么房地产会取消Capital Gain tax吗,就是那个20%的税?
答:其实房地产可以减的税还是挺多的,包括营业税,大宗的房子收税。至于20%Capital gain的取消,我觉得并不是现在最关键的事,因为现在如果是降价买卖的话,就不存在capital gain,所以约束条件还不是特别大。现在对二手房的房子约束是,如果是大房子,或者是不到5年交易的,不管不管你赚还是不赚,都得交5%的营业税。这些税,零零总总,可能会取消一些。但是在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特别是在下面企业破产、减员工的情况下,明年的失业情况一定不好,对住房的需求一定是受到压制的。靠减减税,是不是可能缓和一下这个跌势,不是特别特别看好。相对如果一些好一点的城市,拿出买房换户口,说不定也许作用大一些,可以启动一些存量的需求。

3.     三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9%,也不知道具体出口、投资、消费的增长是多少。因为您的预测是比较接近真实数据的,请问您是用什么方法来预测经济增长的?

答:很多年来我们都是相信工业生产的数,相对来说信息量大,从工业生产三个月里来看,跟GDP有一个比重。工业在GDP里占55%左右,所以大概可以倒推推算出GDP的增长。我们也一般不看投资和消费的数据,觉得信息量不大。

4.     油价最近下跌,那些原材料出口国的收入受到影响,那么他们对中国的需求也会受到连锁的影响。那么明年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怎么看?

答:这个问题分两块来讲。
一是出口:预计明年出口大规模跳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特别从7-8月份的感觉,是一种一下子关灯黑掉的感觉。因为出口的订单是前几个月定的,如果今年的出口增长还能总体在20%,明年可能到两位数字以内,甚至到个位数都有可能,乃至是4-5%。金砖四国里面,中国是按照国内的需求来发展的;印度也是,但是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在今天这个全球危机下,还需要外国投资者来支持你的消费和投资的话,这个是比较危险的)问题有一些,但问题不会像现在有些国家问题那么大;俄罗斯的问题比较麻烦一点;巴西也有,但是相比之下,巴西还稍微好一些。

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一定会对这些大宗原材料国家的消费和投资都有影响。凡是今天大家觉得还没有倒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只是现在多米诺骨牌还没有传到他们,这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且现在时间越来越快。最近在IMF门口等待救援的国家,也出现了匈牙利这样比较大的国家,而实际上东欧国家的发展在前几年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不错的,也包括土耳其等。传到这些有原材料的国家中,也还分一些情况,宏观上来说,管理得比较好的是巴西,俄罗斯的问题还是蛮大的,因为它的私人银行借贷包括房地产上面都是有一些问题的。

出口大面积下滑,下滑速度非常快,现在是风险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提到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那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预计进口下滑的增速比出口快,所以,贸易顺差的数字未必减少,在我们的预测中,顺差在GDP的比例中明年会比今年高,但并不是好事,这又回到了98年、01年的中国经济的传统模式,就是靠进口的抑制、压制来做到经济的增长。我们将出口增长调到个位数;进口,特别是名义值,看大宗原材料价格如何掉,是不是能够变成负的,个别月份,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如果内需更弱的话,进口会下得更快。但这种净出口只不过是一个算术的结余的概念,真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还是出口增长,进口是一个反映内需的一个量。

从这一点讲来说,我们当然现在对GDP明年的预测是8.7%,但现在看明年保8%吧,悲观一点说地话,问题是蛮大的,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出口低增长,甚至靠近0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投资,即使政府的投资加大,但是私人的投资,主要是跟房地产、房地产相关和出口、出口相关的行业,这部分投资负增长,政府的投资能否补上?如果这两部分增长速度都大幅度下降的话,单靠消费一个,应该说保8是很困难的。

5.     那出口和内需的风险哪个更大?
答:如果美国明年经济企稳,而中国经济的经济比它更糟,这个不太可能,除非中国政策范很大的错误。但是要看美国的明年下半年经济企稳是什么状态,是0增长还是怎样,不能简单地说。而且如果从时滞上看的话,欧洲的下滑才刚刚刚开始,没有人说明年下半年都会好,这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有些惯性的。

那么内需和外需哪个更重要呢?当然是内需。因为外需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是内需的话,如果有大的问题,比如说房地产问题,就对大家没有什么信心了。如果只是外需不好,内需很旺的话,就像我们自己在发烧,外面给经济浇一把凉水,那就正好。如果自己在生病,外面又刮着冷风,那就会很难受。

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外汇政策框架,每一次宏观调控都是冒着外面需求出现问题的风险,内需和外需一起来。外需这次的确是被撞上了。内需呢,打了这么多年房地产,终于有用了,而房地产的产业链这么长,房地产跟老百姓的预期有关,不那么容易改变。外需对GDP的贡献有可以算1个点、2个点,投资里面有1/4是房地产(还不算相关行业),如果这两块都出现负增长的风险,那短期来说到哪里去把这块需求补上?我想这就是很多投资者关注农村的政策,看到能否启动一些存量的需求,但我觉得偏谨慎一点,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中长期利好,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如果短期内看不到一个板块来启动需求的话,那么经济即使见低,恢复过程还是有时间的(不像过去一松手就能弹回来,个把月就能回来),来修复经济实体面的问题。

6.货币政策虽然比财政政策快,但是现在虽然可以降息,但CPI也下来,而且经济不好的话,对贷款的需求也会下来,会不会有其他的风险?

答:为什么说货币政策更有效呢?简单地可以做一个算术:贷款额度是40万亿,降2个点利息,就是8000亿,如果借贷主要是企业,那一下子就是送给企业一块儿利润。现在讨论财政减税,有算2000亿的,有算5000亿的,但说到现在财政部还没有给呢,那么谁快谁慢,就看得很清楚。

我们现在看什么东西在拉动需求最快,还是投资。投资方面现在企业面临的是需求下降、成本还在高位,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什么东西能够很快把企业利润补上。减税当然是利好,但减税到哪里都是一个复杂和相对漫长的过程。那比较快的就是降利息,中国的利息都是浮动利息,而且中国企业的贷款整体额上还是比较高的,那27个基点乘以 40万亿贷款,就算一次降息没有用,要一下来200个基点的话,还是有一部分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