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忘中囯之167 :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还能否持久

(2009-04-02 20:29:54) 下一个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还能否持久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香港一年一度的英式橄榄球七人赛正好赶上了一场投资会议,来自基金公司和企业的人士会议之余在赛场看台上一起感受欢喜和沮丧。

这是殖民地时期的一项传统赛事,香港回归后,这项比赛保留了下来,虽然今年的比赛明显不那么热闹了,而且,在救助问题资产的气氛下,也没有太多人关注企业的娱乐活动。

橄榄球表演可能会继续办下去,但是否要不了多久,严肃的投资会议就将北上移师上海?看着当周的各种新闻,来参会的投资者或许会问:我们有没有来错地方?

现在,公司的重大决策和丰厚利润越来越多地来自中国大陆,而不是香港。看看如今恒生指数的大幅变动受大陆公司主导的情况就可见一斑。

至少就眼下来说,中国移动(China Mobile)、中国工商银行(ICBC)和 中国人寿(China Life)等大陆巨头还要南下弹丸之地的香港发布业绩。中国工商银行上周公布,2008年全年利润1,110亿元人民币(合162亿美元),与这个数字相比,香港企业巨头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的业绩只是个零头。

上周,当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将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时,有关香港和上海地位对比的话题开始升温。

在香港自我怀疑时期或市场不景气时期,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长期地位曾多次遭到质疑。

毕竟,香港之所以成为金融和贸易中心,纯属历史的偶然,也与其在地理上处于中国大陆和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位置有关。如今,虽然它已不再是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的唯一通道,但它仍保留着中国金融领域窗口的角色和实用功能。

维持这种地位的日子是否已屈指可数?北京方面一直支持香港的这一地位,但现在它或许有了更重要的目标。在试图确定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日程之际,中国公开对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发出质疑,看上去中国似乎决意要在国际金融领域担当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认真看待这个问题,那么,这不光是说说就能做到的,中国还需要行动。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看来是个不错的开头。

而如果中国经济真地强劲,且像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所说的有制度上的“优越性”,那么不妨让它接受考验,让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

中国无疑是越来越自信了。就在4年前,中国银行业还被人们嘲笑是残缺不全,金融系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今,中国银行业按市值衡量已是世界级巨头,而且,得到中国救助的正是美国的金融体系。

要改变现状的话,或许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对健康可能是因为它正处于适当的商业周期,未必能永远保持下去。

而且,改变现状可能也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

在美国是其主要市场、且经济主要集中于出口业的时候,让人民币钉住美元、不可自由兑换可能有其合理之处。现在,这个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复存在,而且可能永远不会恢复,同时消失的还有中国2,300万个民工就业岗位。

拥有一种可兑换货币的利弊现在无疑值得重新思考。鉴于西方货币和金融机构眼下处于弱势,资本外逃看上去不会成为让人担忧的问题。的确,人民币或许有可能承担储备货币的角色,中国由此可以发售人民币国债,让购买方将其作为储备,就像美国现在所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首曾荫权(Donald Tsang)上周承认,一直神圣不可动摇的港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现在引起了讨论。他在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会议上讲话时说,到未来某个时候,或许将港元汇率钉住人民币会很有意义。

没有人认为人民币会很快实现自由兑换,香港将会考虑这一点。最后的决定权恐怕取决于北京,而不是曾荫权。

香港明白,如果人民币真的实现了完全可兑换,它将对全球外汇市场产生广泛影响,并将影响到港元的钉住汇率制度及香港作为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实际地位。香港担心的是,它藉以存在的理由──为中国大陆获得国际资本──或许将不复存在。

不过,在跟一位现在任职大陆一家大型证券机构的老同事交谈时,我对他非常忙碌并不感到太意外,但我吃惊的是,他们在忙着购买美国股票和美国国债。听到一些大陆企业上周宣布业绩时我也有同感。他们不是在寻找新资金,而是在考虑收购海外资产。

这或许是香港未来的角色──成为资金和企业流出、而不是流入中国大陆的通道。

不受约束地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是香港的优势所在。在上海的国际地位日渐上升之际,香港尤其需要发挥这一强项,这样,人们在英式橄榄球和啤酒之外,还有一个造访香港的理由。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