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 2255: 对于今天下跌的解释

(2009-11-26 04:00:22) 下一个
一些市场参与者对于今天下跌的解释,FYI
 
今天大跌后,与一些客户进行了交流,他们对于市场大跌的原因大体归咎于: 1. 政策的担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存在不确定性,发改委一人杂志上撰文建议政策退出) 2. 监管层面 (银监会资本充足率要求带来中行的再融资需求, 证监会继续全面“打鼠”)  3. 较大型IPO推出 (中船过会)
 
我的看法是: 发改委在《瞭望》上的文章并无任何意外之处,其建议的明年中 政策退出,时点比市场预期的还要晚,而且还专门强调了“通货膨胀在我国还不是现实威胁,至多是属于潜在风险而已,对此无须过度担心”,因此这不应该成为市场的担忧。IPO过会更不是主要因素。市场在经济工作会议前的不确定感,可能是一个触发因素。本周末的政治局会议就会让我们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调子有个大致了解。我们重申之前的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语调可能会将由去年底的“保增长为首要任务” 转向类似 “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即稳定目前较好的增长势头,更加重视调结构(加大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防通胀预期”将被提出,但短期内无货币措施出台,特别是加息这类价格性措施(受制于刚性汇率,以及美国暂时不加息)。但正如我们昨天强调的,可能会以银监会的监管措施为主,包括资本充足率要求、对不同行业的贷款风险权重设定等。这可能会在短期内打击银行以及市场情绪。
 
具体相关新闻如下:
 
发改委官员:经济刺激政策可能明年中退出
 
  中新网11月24日电 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经济刺激政策可谓居功至伟,但刺激政策继续实施遭遇两难困境,政策何时退出,正在引起市场的普遍关注。《瞭望》新闻周刊刊出署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的文章指出, 2010年年中可能是刺激政策退出的时间窗口,但退出也需微幅、逐步。
 
  文章说,经济运行有自身客观的规律,在经济低迷时强迫采取外力刺激,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带来些副作用: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如果再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将会面临“左右为难”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出于对经济结构进一步向坏以及通胀压力加剧的担忧,政府倾向于降低刺激力度;而另一方面,经济内在活力缺失和“保就业”的压力,又使得政府不敢在刺激力度上有所放松。
 
   三因素致刺激政策仍需维持
 
  一般来说,在已确认本国经济连续3个月回升之后,就可以考虑经济刺激政策该如何退出。考虑到本轮刺激政策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适时推出的,面对的环境前所未有,其退出的时点应相对延长,如2~3个季度。即使是这样,1~3季度我国GDP单季增速分别为6.1%、7.9%和8.9%,经济回升趋势确立,也已到了退出的时机,但对于为何当前刺激政策不能退出时,刘满平指出有三点原因:
 
  一、从全球范围看,刺激政策退出时机还未到。目前虽然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逐渐好转,但复苏仍不平衡,尚有赖于刺激政策支持,高失业率尤为令人担忧。虽然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等国采取加息政策,印度也上调了商业银行法定流动资金比率,但这些国家情况各异,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小,最重要的是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按兵不动。
 
  二、从本国范围看,我国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国经济虽率先复苏,但很大程度上是靠政府投资拉动的,从实体层面来看,民间投资和社会消费还没有被完全带动起来。
 
  三、从退出的基本条件看,目前除局部存在瓶颈约束之外,大部分工业品和消费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增长导致实体经济出现全面高通胀的可能性不大,通货膨胀在我国还不是现实威胁,至多是属于潜在风险而已,对此无须过度担心。
 
  2010年年中或是退出时间窗口
 
  对于刺激政策何时能退出?文章称将主要取决于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态势、通胀预期及通胀变化情况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情况和宽松政策退出时机等几大因素,其中最具有风向标的是通胀变化情况,也就是CPI的走势。
 
  而2010年第二季度末将可能是退出的时间窗口。
 
  从全球角度来看,11月7日召开的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认为目前刺激政策退出还为时尚早,仍须维持。但同时也留了一手:在经济完全复苏后,各国应以合作、协调的方式退出非常规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支持政策。欧盟甚至还设置了时间表:只要欧盟委员会12月3日公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复苏已经稳固,欧盟各成员国最迟从2011年开始整顿财政,以减少财政赤字。
 
 
中行回应融资传闻:正积极研究资本补充方案
2009年11月24日 18:4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针对市场对于中国银行有意进行千亿人民币规模融资计划的传闻,中国银行相关部门回复中国证券报称,中国银行正“积极研究资本补充的多种方案”,但“暂无可披露的资本补充计划或融资方案,如果中行确定了相关方案,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中国银行表示,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中行正在健全资本规划,加强资本管理,积极优化资产结构,控制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提升资本回报水平,提高内部资本补充能力。同时,积极研究资本补充的多种方案,以实现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行正与投资银行磋商其约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计划,以达至监管当局要求的新资本充足比率。
 
  但银监会23日已否认了“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规模控制以及对大型银行提高资本充足比率至13%”的传言。
 
 
证监打鼠行动继续:中银国际一营业部总经理落网
2009年11月24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证监系统的全行业“捉鼠”行动正逐步深入。近日,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中银国际深圳营业部的某总经理在这次“严打”中落网,同时落网的还有该公司IT部门的一位负责人。
 
  据上述知情人士称,该总经理使用了自己的名字开户,并且在公司下单炒股被当地证监局通过IP地址查到。
 
  “已下达处罚通知,该总经理被罚款6万元。”上述知情人士称,中银国际此次出事,应该是有人举报,毕竟,券商行业工作人员炒股行为目前非常普遍,一般监管部门很难精确查到某个人。
 
  “现在券商经纪业务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仅在打佣金战,而且各家券商之间也互相监视,一旦发现竞争对手违规,就马上举报,然后监管部门的监管函就会下来。现在的经纪人真是有点草木皆兵。”上海某券商经纪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公司在内部下达了上述营业部总经理被处罚的通告,并且,公司要求我们每个经纪人都要在通告上签字,这样做的目的可能公司是为了免责,即:每位经纪人都看过该通告,并且签字,这样如果再出了事情,就与公司无关了。”中银国际一位经纪人表示。
 
  而且,“公司将电脑中的交易软件都屏蔽掉了,不过,只是屏蔽了中银国际自己的交易软件,其他公司的交易软件仍可以使用。”上述中银国际的经纪人表示。
 
  “这次监管风暴对于整个券商行业的规范来说,肯定是好事情,因为现在业内对于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呼声和预期越来越高,而这两个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除了必要的宏观和市场环境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风险的防范和治理,在推出这两个产品之前,有这样一次监管风暴,对于这两个产品的顺利推出和运行是有很大好处的。”上述中银国际的经纪人表示。
 
 
中船重工IPO已获证监会核准
2009年11月24日 18:13  经济观察网
 
  据最新消息,中国船舶重工公司A股IPO发行已获证监会核准,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已处倒计时。
 
  今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
 
  据了解,中船重工本次拟发行不超过19.95亿股,即经扩大股本后30%的股份。发行保荐人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募集资金将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按轻重缓急顺序用于三个方面:约43.10亿元用于船用动力及部件业务生产能力建设;约14.52亿元用于船用辅机业务生产能力建设;约6.73亿元用于运输设备及其他业务生产能力建设。
 
  此次公开募集股份的具体时间还要等待监管部门确定。
 
  中船重工IPO正式启动将标志着国内两家造船业领军企业全部实现上市。此前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于1998年在上海上市。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
 
  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船重工总资产2576626.97万元,实现净利润123351.83万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22092.27万元。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将达到66.51亿股。按此计算,公司2008年每股收益为0.1835元。
 
  有消息人士分析认为,今日大盘调整或与中船重工获批有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