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作家王小波介绍

(2006-09-09 01:49:09) 下一个

王小波(1952-1997)自由作家,思想家。他的小说以恣肆无羁的想象和特立独行的语调,把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的荒诞性和悲剧性重新呈现出来,语言机智。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杂文成就。他在《南方周末》等报刊发表的杂文和随笔,在率性而为的调侃、意趣横生的戏谑底下,解构神话,使道貌岸然的禁忌教条透露出虚弱与紧张。其死后出版的随笔集《沉默的大多数》等迄今长销不衰。


一位自由撰稿人,
一位行吟诗人,
一位自由思想家;
一个顽童、骑士,
一个崇尚理性、自由
和富于奇思异想的人。


王小波年谱简编

    1952年5月13日出生

  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

  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牟平县。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

  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

  “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1991年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人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嘎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

  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

  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注:年谱简编原载《王小波文集》第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yayalin 回复 悄悄话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我还记得王小波写给李银河信中的一句话.多年前读过很感动,多年后重温感觉依旧.
pagegreen6 回复 悄悄话 hehe,他是我的最爱,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家里面..
长发飘飞~~ 回复 悄悄话 可惜这些年来,我对国内的文学作品接触不多,渐渐地淡忘了很多人与事。
thinkem Heard of many praises of Mr.Wang, but I still haven't got the point....it seems that his death enlightened his fame.
DUMARTINI 回复 悄悄话 原来我们说李银河:哦,她是王小波的LP..W比L名气大
现在我们说李银河:哦,她的LG是王小波..L比W名气更大
*!-
猫颜知己 回复 悄悄话 我下载了《滚滚红尘》,可是没有声音,只有图像:(
有什么办法搞出声音吗?谢谢了!!!!
mapleinfall 回复 悄悄话 存下了, 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